王甲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重點之一是關于寫作的教學,但就目前的教學效果來看,仍然存在著一些情況,很多學生一方面缺少對寫作的興趣,另一方面寫作質量較差,不能真正領會寫作的意圖。探究其背后原因往往是學生還沒有養成積累素材的良好習慣。鑒于此,作為初中語文老師應當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多種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寫作素材積累能力,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寫作水平。
關鍵詞:初中寫作;素材;積累;指導
一篇好的文章離不開生動、充實的素材來為其服務,好的素材能夠豐富文章內容,突出中心思想。猶如一棵大樹,它的活力需要茂盛的枝葉來體現,但是現在很多初中生的作文通常存在內容失真、空洞、沒有創造性、流水賬等問題,面對這種不良現狀,培養學生如何積累些寫作素材顯得至關重要,既然如此,老師應該通過哪些方式來幫助學生累積寫作素材呢?
一、立足于生活
生活是一切文學作品的基礎,沒有從生活中出發的文章是經不起細細品味的。在現實生活中,只要用心觀察和體會每天都發生著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事情,如果我們有心將這些事情進行歸納和整理,就可以成為很好的素材。由于初中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和家庭中,自然也與社會脫不了干系。校園生活酸甜苦辣、多姿多彩;家庭生活溫馨幸福、平平淡淡,充滿人間真情;社會環境包羅萬象,千變萬化。比如作文《我養成了一個好習慣——性格決定命運,習慣決定未來》,這篇文章講述“我”經常在生活當中是粗心大意的人,成為了一個“馬大哈”,通過記錄自己在生活中和媽媽發生的實例作為中心內容,表達出“馬大哈”對“我”的生活學習造成的影響,進而讓“我”接受了教訓。類似這樣的生活中的素材比比皆是,只要我們認真觀察、耐心品味、及時記錄,能夠在寫作中當素材來運用,充實自己的文章,表達寫作的真情實感。
二、立足于課文教材
初中語文教材有著多種名家名篇以及古今中外不同的文體作品。有寫人記事、寫景抒情的記敘文;有有理有據的議論文;有生動、科學的說明文;還有經典的古文、詩歌等內容。比如《蘇州園林》,通過作者葉圣陶我們可以了解到利用說明文來表達中國園林中的經典;再比如課文《故鄉》,通過作者魯迅的描述,感知中國農村的蕭條和衰敗;古文《論語》的學習教會我們明白作為一名學生的求學態度等思想內涵。這些教材課文使用的論證方法、說明方法、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同樣是指導寫作的模板,所包含的實例同樣是素材積累的重點。
三、立足于文章習作
除了課本教材的文章之外,在學生之中還存有大量的優秀美文,通過從中積累優美的段落、句子和詞語等為我所使用。除此之外,相同年齡階段的人往往會有相同的看法和思想見解。比如有這樣一篇優秀的文章《真我風采》,整篇文章作者采用幽默生動的表達方式表現出幽默風趣、生性豁達、性情急躁等男子形象。小作者情感真切,突出了一個真實的自我個性,比起使用深刻虛擬的語言更要有意義。此外,整篇文章作者添加了小標題,形式新穎,層次分明,增加了文章的條理性和可讀性。如果學生之間將優秀的作品拿出來互相分享,相互討論,并從中摘抄出彩的語句和新穎的模板形式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那么自然為自己的文章提色不少。老師采用這種方式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積累素材能力,豐富自己的知識;而且增強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四、立足于心靈
素材不僅具有自己熟知的事物,還要具有能夠觸動自己心靈的事物。一篇好的文章要想感動他人,必須先被自己所感動。因此,我們要想寫出一篇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必須包含能夠觸動自己心靈的素材。比如生活中存在的事例:寒冷的大冬天,鵝毛大雪不停地下,爸爸上班忙了一天,冒著嚴寒接我放學回家;我們的老師為了給我們批改作業一直加班到深夜;公交車上有很多人積極主動的給一名孕婦讓座等等。除此之外,課本教材上也存在很多能夠觸動心靈的文章。比如文章《背影》,朱自清描寫父親跟我離別時候的場景,改變了我對父親的種種看法;文章《一厘米》,畢淑敏通過描寫一些生活上的小事,表達出母愛的偉大以及對孩子的疼愛等等,這樣的文章在教材里還有很多。這些素材雖然都是生活上的點點滴滴,但是卻有著無限的能量,可以感化一個人的內心,凈化一個人的靈魂,在寫作中多多積累這樣的素材并運用到自己的文章寫作中能夠讓作品思想得到提升和深化,所寫出的文章更是意義非凡。
五、立足于社會熱點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每一時代都有其獨特的發展氣息。在北京奧運會中,奧運健兒為國爭光的拼搏精神;《感動中國》節目中的每一個英雄人物的事跡都是我們可以積累的好素材。比如:在寫有關與“拼搏”為主題的文章的時候,學生可以選用我國的優秀體育健兒鄧亞萍的體育之路,還可以選擇著名主持人孟非的人生經歷等等。老師在指導學生積累素材的過程中,注重對社會事件、人物故事等的關注,將事件、故事等進行分類整理、歸納,在寫作的時候加以運用,能夠提高文章的說服力,提高作文質量。
總而言之,目前初中生寫作存在很多問題,需要老師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和寫作情況,進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需要在指導學生寫作過程中注重對素材的積累,培養學生立足于生活、立足于內心,立足于社會發展來發現素材,積累素材,為自己的文章增光添彩,同時也是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寫作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曉燕.淺談初中作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J]. 亞太教育,2016(11):184-185.
[2]李文梅.初中語文寫作素材的積累與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