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松
摘 要:課堂是解決問題、消除困惑的場所,是課外所學知識的延伸。在認識高中化學“先學后教,小組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存在基礎和科學適用性的基礎上,對如何運用好“先學后教,小組合作探究”做一些初步的經驗總結和理論闡述,對現階段高中化學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的改革以及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課堂效益;先學后教;小組合作探究;預習作業;分層
贊可夫認為:“發展應走在教學的前面為教學開路,反過來,發展的任務又要靠教學來實現。”一方面,通過教學不斷擴大認識范圍和數量,在對知識不斷加工和運用的過程中,逐步改善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促進他們的發展;另一方面,教學可利用發展的結果,來加快認識的速度,擴大認識的范圍,提高掌握知識的
質量。
在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科目作為選修之一,在高中教學中所處的地位略有下降,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夠,所花的時間偏少。為了讓學生能夠減負增效,我們可以通過在新課程模式下實施“先學后教,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一、“先學后教,小組合作探究”的條件
1.通過宣傳,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1)教師觀念要改變
學生是有思想、有思維能力的活生生的人,應該提高學生認知能力,主動自主地學習。哈爾莫斯說過:“最好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提問,解決問題,不要只傳授知識,要鼓勵行動。”教師是課堂的總策劃和總導演,在課前認真備課,拿出導學案,在導學案上對知識進行提綱挈領、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讓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進而解決問題。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讓學生能夠自主地對知識體系進行建模,主動獲取知識。“先學后教,小組合作探究”就提供了這樣的一種可能。
(2)學生的觀念要改變
新課程模式要求教師從思想上和身份上進行轉變,同時要求學生的觀念進行徹底的轉變。要求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體。要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前期預習。課堂上各個小組組員全員參與小組討論,解決各自的問題。進而培養并且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2.加強指導,督促并舉
(1)分層指導和要求。“練”包括練前的復習工作。對所有同學提出每節課前都要復習的內容,重點為“雙基”知識。中等生要求通過自己的復習,突破重難點;優生要求拓展性“先學”,在自主復習教材的基礎上參閱與教材內容相關聯的課外讀物、材料以加深理解教材,提升自主學習的效果;同時,要求學生完成一份高質量、梯度性強的書面預習作業,這是“先學后教,小組合作探究”的關鍵所在。
(2)鼓勵質疑。要鼓勵學生在“先學”中大膽地向同學質疑,向老師質疑,向教材質疑,在質疑中求疑,在求疑中發展思維。帶著疑問進課堂,豁然開朗出課堂。
(3)加強督促。成績比較差的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和思維習慣根深蒂固,加上基礎較差,在“先學后教,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也多,所以很容易放棄這種需要改變自己思維習慣和學習方式的學習活動,表現出不去復習,預習作業馬虎了事甚至去抄。所以,我們不僅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先學”,保證“先學”的質量。而且要檢查到位,發現“先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在教學中多鼓勵、談心、督促一些意志力薄弱的后進生。
二、“先學后教,小組合作探究”的準備——認真備課,準備“后教”
1.緊扣“兩綱”,精心布置預習作業
研究中學化學最新的課程標準和考綱,以考綱規定的知識點為準,再對照近幾年的高考題,找出結合點和生長點及在課本中的落腳點,提出預習的范圍,并且精心選題布置書面作業。
同時,要求后進生思考中等生問題,中等生思考優生問題,這樣分層布置作業的目的是使優生不乏其味,中后生積極思維,使他們始終處于思維的“最近發展區”。
2.認真批改分析書面作業,備好學情
以學定教,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思維的障礙,重新選題確定教學內容,要更有針對性,新穎性,更能吸引學生。
三、“先學后教,小組合作探究”之小組分組依據
先學后教,小組合作探究的先決條件是將班級中的學生合理地分為若干小組。為此,我們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差別,性格差別等因素,合理分組,一般以4-6人為宜。
四、“先學后教,小組合作探究”的基本過程
在先期預習的前提下,小組合作探究包括以下過程:
(1)發現并明確提出要探究的問題;(2)猜想與假設;(3)通過觀測、實驗等方法收集科學證據;(4)得出結論;(5)合作評估與
交流。
我們可以簡單概括為: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收集資料—探究實驗—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
例如,高中化學教材必修I《氯、溴、碘及化合物》“Cl2的性質”,教師引導學生分析Cl2的化合價,預測Cl2可能具有強氧化性、還原性及漂白性等化學性質,然后給學生準備提供適當的化學儀器和化學藥品,讓學生設計實驗,觀察實驗現象來驗證自己的推測是否正確。如,干燥和潮濕的Cl2能否使干燥的布條褪色,去驗證干燥的氯氣不具有漂白性,實際上是HClO表現的漂白性。
五、“先學后教,小組合作探究”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
雖然“先學后教,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已經被逐漸認可,但其在實施的過程中卻有無可回避的諸多現實問題:
1.學生因素
在先學這個大前提下,學生是否能夠把預習環節真正地落到實處。
2.教師因素
能否在課前為學生命制每一份高質量的導學案,并且是否能夠主導每一節課。
3.課堂因素
每一小組在合作探究時,是否能夠真正提出問題,是否能夠讓每一個組員參與合作。
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能夠逐步去解決和完善。
課堂上無固定模式,應隨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情而有不同的改變。但可以肯定教得好可以點石成金,把學生點狀思維串聯成線,上升到新的高度。
“先學后教,小組合作探究”是個師生共同參與融于一體的動態教學方式,通過這種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實踐,我們的課堂會更具有生命力。
參考文獻:
張向戰.探究式教學模式構建及理論探源[J].晉中學院學報,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