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穎

【摘 要】在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教材編寫體系的基礎上,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水平、教學時間、教學地點、教學目標指向和要求等方面對初中化學科學探究進行選擇、贈減、調整、重設計,合理調整教材順序,形成自己的教學策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全面實現課程目標。
【關鍵詞】初中化學;科學探究;教學策略
科學探究的形式有多種,但不管是哪一種,在教學上應更多地學生有參與和體驗的機會,才是達到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的根本。
一、讓科學探究活動“多”起來
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去體驗和認識,是理解的最佳方法。初中化學中安排了56個“實驗”、8個基本學生實驗、18個探究的實驗活動,除此以外還有每個活動后“討論”、“家庭小實驗”、課外作業中的探究性活動等等。教師只要盡可能創造條件落實計劃即可,只有經過親自實踐才能逐步形成的,就是化學知識本身,也必須經過學生的主動構建生成,靠傳授式的教學難以獲得。比如在實驗教學中,可將實驗“觀看”改為實驗“觀察”,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演示性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課內實驗改為課外實驗,封閉的實驗室管理改為開放式管理,變實驗知識為實踐能力等多種教學處理方法。
二、讓學生學識“豐富”起來
教師要善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要善于發現學生思維中的閃光點;要向學生提供經驗,幫助學生進行價值判斷;在幫助學生整理思路和計劃;要檢查學生計劃的可行性;要提醒學生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安排學生活動、防止事故;要向學生提供必要的資源和幫助;要糾正學生不規范的做法,防止偏見和差錯,提醒學生注意實事求是,注意結論的可靠性;要注意引導學生對探究的結論進行總結反思;要引導學生自我評價,包括對問題意義的再認識,對成功失敗原因的總結,引導學生報告自己的收獲,等等。
【觀察與討論3】甲同學先將廢液緩慢倒入一潔凈的廢液杯中,乙同學在觀察到氣泡產生后,也將實驗廢液緩慢倒入該廢液杯中,沒有觀察到明顯現象。經過討論確定,甲同學的試管中廢液含有的溶質一定有_____(填化學式,下同),乙同學的試管中廢液含有的溶質一定有__________。
為了處理實驗后產生的廢液,甲、乙同學決定對廢液杯中最終廢液溶質的成分進行探究_______________。
【活動與探究】甲、乙同學為了驗證猜想,進行了如下實驗:
甲同學實驗:取少量廢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鹽酸,無氣泡產生。
乙同學實驗:取少量廢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紅色。
【結論與反思】(1)猜想_____(填“1”“2”或“3”)正確。
(2)要得到相同的結論,還可采用很多種方法。如加入氧化鐵粉末,可觀察到溶液呈_____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讓學生在探究中“動”起來
化學教學中,學生的體驗和表現比結果更重要,讓學生在探究中學會交流合作,在探究中得到思維發展,是探究性學習的最主要目的。強調探究的過程,但不能讓探究的過程模式化、固定化。探究的過程沒有固定的模式,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是科學探究過程的要素,不是固定的規范。它們之間也沒有固定的先后順序,不能硬性規定哪一個步驟在先,也不必請求探究過程的完整性。一次活動可以集中在如何提出問題,如何制定計劃,如何收集證據,如何得出解釋與結論等任何一個方面或幾個方面,也可以是相對完整的探究活動。例如《義務教育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冊)》(人教版)第三單元課題1 “分子是在不斷運動”實驗創設為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通過問題的提出.激發學生的思維,猜測產生現象的可能原因,小組內學生合作探究實驗設計的方案,并在全班展示、交流,通過比較、綜合選出可行的方法,讓學生在做中學,在探究中體驗、感悟。
學生探究活動片段如下:
1.提出問題。A燒杯中的液體為什么由無色變成紅色?
2.作出猜想(學生討論交流)
甲組提出:可能是酚酞與水發生了化學反應,引起溶液變紅:乙組提出:可能是酚酞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發生了反應,弓I起溶液變紅:丙組提出:濃氨水揮發,氨分子不斷運動擴散到A燒杯中與酚酞接觸,使酚酞變紅色。緊接著,啟發學生如何設計實驗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一位學生設計了如下實驗來驗證甲組提出的猜想。取2mL蒸餾水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2~3滴酚酞試液,振蕩,觀察到溶液不變色。由此判斷甲組猜想不正確。另一位學生為驗證乙組提出的猜想。做了這樣的實驗:取少量酚酞水溶液于試管中,用注射器向溶液中持續鼓入空氣一會兒,觀察到溶液不變色,從而說明乙組的猜想也不正確。那么如何驗證丙組同學的猜想呢?至此,許多學生從提供的信息中想到了實驗方案: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幾滴氨水,振蕩,觀察到溶液立即變紅色。由此證明丙組同學的猜想是正確的。
3.反思評價。教師提出,在驗證甲、乙兩組學生的猜想時。不必設計實驗就能說明他們的猜想是錯誤的。你能說出理由嗎?經過熱烈的討論,一些學生想到了理由:A、B兩燒杯中都盛酚酞的水溶液。且都與空氣接觸,實驗過程中B燒杯的溶液不變色。說明甲、乙兩組學生的猜想都不正確。
通過上述實驗探究,不僅驗證了“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重要性質,同時還增強了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進一步鞏固了科學探究必要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