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潮龍
【摘 要】近據調查,當前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絕大多數的學生是通過練習與模仿獲得知識、技能與發展。為促使學生在教學中獲得充分的體驗,教學前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地結合教學內容安排一些簡單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多途徑的進行學習體驗;課中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充分發揮教學資源的作用,做好課本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通過改變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多形式的活動體驗。通過多元化的評價體驗,使得學生自省進步,達到教學之目的。
【關鍵詞】體驗;引導;參與
體驗能讓學生置身于充分滿足自身心理需要的情境,能使孩子發自內心地對學習內容、學習情景產生興趣,并全心投入。如何讓學生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逐步加深體驗呢?首先要激發學生體驗的動機;然后讓他們去實踐感受,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建構起新的認識,在原經驗的基礎上形成新的經驗,這是一個內化的過程;最后通過學生的情感、動作、語言等形式外化出來,這就經歷了一個完整的體驗過程。為促使學生在教學中獲得充分的體驗,教師要精心創設體驗的情境,加強教學中的引導、指導和輔導,重視學生的體驗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一、課前,多途徑的學習體驗——自主、探究
小學體育知識大多是從實際事物中抽象出來的,并為實際問題服務的。教學前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地結合教學內容安排一些簡單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到生活實際去體驗一下,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體育的目的性,并且有助于學生了解體育。如:在教學《負重走》一課時,讓學生到農村里去了解、觀察、體驗農民豐收時的喜悅心情及表現動作。同時讓學生嘗試一下農民摘、挑、提的動作(量力而行),從而在課堂上表現的非常出色,還創造出了幾種精彩的動作。又如:在教學《上前線》(投擲課與4×10往返跑)時,在課前讓學生先去了解一下做一名軍人應該是怎樣的,有什么樣的標準?同時要求同學們多去關注生活,觀看一些關于打戰的影片。另外也可以在網絡中結合老師布置的任務進行專對性的查找和先前體驗,把一些好的東西收集起來,在課中與大家一起分享。通過課前的體驗,在課中學生表現的更加完美,收到的效果較好。
二、課中,多形式的活動體驗——參與、競爭
(一)創設情境,主動參與
小學生好玩、好動、愛做游戲。新的知識是在某個舊知識基礎上發展或派生出來的,舊知識對學生認知結構起固定作用,新知是舊知的發展和深入。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認知心理學同化理論,遵循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在學生知識技能的建構過程中,通過營造生活情境導入新知識,讓學習與特定的生活情境相結合,把抽象的體育問題生活化,以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落實生活情境的應用能力,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玩結合。小學體育教師備課、講課要挖掘教材中的游戲性,設計游戲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例如:在教學《游山玩水》這一課時,根據課的特點,在課前教師布置好場地,教師以“春游”為路線展開教學,問:你們春游是怎么去的?同學們互相討論:a.走路的;b.做汽車去的;c.做飛機去的……那我們今天就聽同學們的意見,滿足同學們的心愿。學生們天真的回答,激起了課的氣氛。接著教師先開著汽車到機場,再做飛機,然后步行到達目的地。這時學生的興趣高漲,全部的學生都表現的非常積極。
(二)生活素材,真情演繹
有效的生活素材能賦予體育學習以生活情趣。在信息技術和教育理念迅猛發展的今天,單純的體育教材內容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體育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體育,由此,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善于聯系生活實際。新課程標準極力倡導體育教學內容要符合學生的特點,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索、動手實踐等教學活動,體現在課堂教學中就是選取學生平時熟悉的、喜歡的、貼近學生的生活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在教學內容的安排和設計上,教師可以充分發揮教學資源的作用,可針對性的創設一些生活情境內容,做好課本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讓學生置于生活氛圍中,學玩結合,在玩和活動中積極思考,積極鍛煉,產生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讓課堂教學真正活起來,充分感悟體育的興趣和魅力,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在教學四年級《負重走》一課時,我就抓住了課的特點,利用家鄉的特色,在秋天豐收的季節里,我安排了《豐收的桔子》,為負重走的教學內容。當老師說出《豐收的桔子》時,學生頓時覺得很高興,也很吃驚。先請同學們討論,你能表現出豐收桔子時的形象動作嗎?(提示農民是怎么做的)有的同學捧著、提著、有的挑的……老師要求你們把農民桔子豐收喜悅的心情用動作表現出來,一節課下來,教師把生活情境帶到體育教學中來,讓他們用自己的身體去體驗,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這樣巧妙的安排,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貼近了學生的生活,接近了與孩子的距離。
(三)改變方式,完美展示
在學習活動中,先行后知是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生往往更容易通過自己的活動去獲得、去體驗,而不僅僅靠教師的傳授而獲得,在新課程下,學生不是在被動接受,更多的是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去獲得新知識。例如:在教學《保護環境》這一課時,教師先布置好場地——在一個很多垃圾(紙團)的地方上課,當教師問,今天有什么不同,有的同學東張西望,有的同學說有很多垃圾,那么我們該怎么辦呢?所有同學分頭去撿垃圾。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手上的垃圾還可以什么用呢?想想,討論一下。a.拿來扔;b.當手榴彈;c.當紙籃球;d.解開當尾巴。下面老師要求把你們剛才說出來的東西,用動作表現出來,教師通過點撥,學生不由自主的接受了練習。這樣一來,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表現力。
(四)設置疑問,主動思考
創設問題情境,小學體育老師要在體育課的一開始設置一些懸念,使學生帶著問題上。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體育教師要有目的、有預見性地在體育課上為學生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給學生“設置疑問”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引導學生親身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又開拓了學生的思路,調動起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對于更好地掌握技術動作,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情境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
例如在水平一前滾翻的教學中,在翻滾的過程中兩腿為什么不能夾緊?又如小籃球原地運動為什么兩眼會看球?再如隊列三面轉法轉動過程中身體為什么會晃動?等等一系列有目的的提問,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學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進行練習,激勵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讓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鑰匙去解決問題,從而激勵學生主動鍛煉的積極性。
三、課后,多元化的評價體驗——自省進步
評價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進步。多元化評價正是對學生體育學習的全新的評價,多元化評價中,要發揮教師在評價中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多渠道、立體化的評價手段,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個性和個性的發展,達到改進學生、提高學生之目的,并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多元化的評價使學生由“被評價”轉變成“主動參與”, 每一位學生具有明顯的個體性,他們對問題的理解與結果的評價,有自己的思想方式和個性特點,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成為多元評價的主體,鼓勵學生對評價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使學生處在“主動、自覺、自省和進步”的積極狀態中。由“受規則限制”轉變成“制定規則”,提倡多元評價,確立個體的評價標準體系,工作中學生評委要充分體現出細致,熱心,機智的精神面貌,既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又倡導學生之間互幫互助、默契配合的重要性,使學生體會到比賽熱烈、積極的氛圍。鼓勵學生完成由“受規則限制”轉變成“制定規則”的轉變。
在學生課堂學練習過程中,體驗的不斷沉積,潛移默化中培養出他們一種能力。在體驗性學習中,學生情緒飽滿,求知欲旺盛,課堂氣氛活躍,積極性、主動性得以充分發揮,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開發學生的潛能。從而使學生愿學、樂學、會學。
【參考文獻】
[1]季瀏.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組織與方法.2006.8
[2]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2011
[3]陳玉英.對開展體驗教育的幾點認識.教學與管理,2004
[4]肖海平,付波華.體驗式教學.素質教育的理想選擇教育實踐與研究,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