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曉燕+蔡林+胡亮
摘 要: 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輔導員在對學生的培養過程中,扮演著既是老師又是“父母”的雙重角色,他們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升學生的政治素質與思想道德修養,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規范學生的實際行為,為學生今后能成為適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等方面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通過提高輔導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鼓勵思想政治課的老師積極參與輔導員工作等一系列有效的方法與途徑提高輔導員的職業能力,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讓他們更好地為大學生的成長與成才保駕護航。
關鍵詞: 輔導員工作 職業能力 思想政治素質 業務水平
“輔導員作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1],為此,在應用型本科高校中,根據輔導員所具有的特殊的雙重身份,他們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質。他們與學生長期在一起,大到對學生的學習培養與職業規劃,小到對學生的生活起居等各個方面都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同時,他們在對學生的行為是否發生偏差、心理素質是否保持良好的狀態、思想動態是否發生變化等方面,又能在第一時間了解與掌握,可見要培育出高素質高能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棟梁人才與輔導員的職業能力密切相關。我們要通過一系列的方式與方法讓輔導員以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出色的業務水平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本職工作,積極履行職責,在對學生的生活的規范管理到學習的引導再到行為和心理的教育與疏導及職業能力的培養等各個方面都能體現輔導員的重要作用。
1.不斷提高輔導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品德修養
《三字經》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可知學生的成長成才與輔導員有著直接的關系。輔導員要出色地完成本職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體現人生價值,實現職業理想,以及實現培養出品學兼優的大學生的職業目標,輔導員首先應當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品德修養。輔導員要熱愛黨的教育事業,積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繼續堅持認真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方針和政策,積極履行作為輔導員的職責,平日里還要堅持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積極學習黨的十大精神,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教育精神上來,在實際工作中始終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經常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立足本職崗位,在教育學生和管理學生的工作中體現出“人正為師,身正為范”的帶頭作用,不斷追求高尚的人格,以所有的誠心與熱情,傾盡于作為一名輔導員應盡的職責,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嚴格要求自己的同時以“爸爸媽媽”的身份嚴格要求學生,追求輔導員事業的崇高境界。
2.全面提高輔導員業務水平
要讓輔導員做好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就要按照黨的教育方針,通過不同的方式與方法促使他們接收新知識、學習新經驗,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能力,并讓他們真正融入學生群體,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探索適合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模式,以此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增強他們的職業能力,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輸送優秀人才而努力。
2.1鼓勵輔導員積極吸收廣博精深的知識,以知識作為輔導員職業能力提高的儲備力量,不斷提高輔導員隊伍的理論水平。
輔導員要多學習針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理論知識,加強針對輔導員專業知識的培養,鼓勵他們通過讀報、讀教育雜志和閱讀針對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的相關書籍,利用網絡、手機報和電視及廣播等現代先進的通訊與傳播工具擴大自身的閱讀空間,豐富相關理論知識,提高教育理論和管理理論水平,以理論知識作為教育和管理學生的鋪墊,摸索出能促進輔導員職業能力提高的途徑。另外,還可以鼓勵他們通過寫輔導員工作日志加強對輔導員職業的認識,并在學生教育和管理的各種工作中總結經驗,從而不斷豐富輔導員的職業理論,提升輔導員的職業能力素養。
2.2經常組織學習與交流的活動,提供培訓機會。
2.2.1經常組織輔導員開展交流與學習活動,讓他們在多方位的學習與交流中不斷汲取成功的經驗。
在輔導員群體里,我們要經常組織輔導員開展針對班級管理工作的座談會,讓他們各自談談管理本班級的心得體會,給同仁們傳授成功的教育與管理經驗,并將自己遇見的難以解決的問題與同仁進行溝通與交流,積極借鑒好的方法,在實際工作中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找到解決難題的最佳方法與途徑。同時,通過組織這樣的交流活動可以增進輔導員們的感情,讓他們在平日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加深對其他同仁的了解,相互鼓勵、相互學習,營造積極、向上的工作和學習氛圍,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促進輔導員職業能力的不斷提高。另外,還要鼓勵輔導員積極地向有經驗的前輩學習,到各個高校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參觀、學習和研討,加強同校外知名的輔導員的溝通與交流,使輔導員們及時更新知識,與時俱進,把握最前沿的教育與管理的理論與經驗,從而促使輔導員更好地履行工作職責,提升職業能力水平。
2.2.2要注重對輔導員的進修與培訓工作。
加強對輔導員的進修與培訓相關的工作,經常組織輔導員參與各種形式的輔導員職業能力提高的培訓班和研討班,讓他們在培訓中聽取相關專家的專業知識講座,學習豐富的教育與管理經驗,并將學到的知識與經驗應用在實際工作中。另外,我們還可以鼓勵輔導員參加學校組織的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讓輔導員們在理論知識作答、案例分析、自我展示、班集體活動展示等比賽的各個流程中不斷地學習,挖掘潛能,提高職業能力。
2.3加強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的建設工作,挖掘輔導員業務工作的潛能。
在應用型本科高校中,要不斷提高輔導員的職業能力水平,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設置出針對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工作的相關規定和措施是必不可少的。為此,我們要建立專門針對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工作建設的實施機構,明確提出關于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步驟,不斷創新和改革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建設的措施,主要包括:一要提供針對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的制度保障,對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工作的組織、管理和實施等事項做出明確具體的規定;二要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突出技能培訓,有計劃地增加對輔導員職業技能培訓的比重,依據學生需求和社會需求的發展變化,使輔導員的職業符合學生、社會的變化與需求,從而提升輔導員隊伍的總體職業能力水平;三要完善職業能力培養的計劃,將對輔導員的職業能力的培養要求細化為具體的培養目標,逐步建立起一整套比較成熟、有一定特色、適應21世紀人才培養模式的輔導員培訓體系;四要制定明確的改革思路和實施方案,革新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的方法和手段,積極開展輔導員職業能力競賽、針對學生管理工作的觀摩活動,鼓勵輔導員在其業務工作上不斷取得突破,努力實現創新特色,尋求創新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的途徑,增強輔導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效果。
2.4輔導員應當“以身作則”。
輔導員是學生學習、生活和工作的榜樣,輔導員的很多所作所為都被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都會潛移默化地直接影響學生。所以,輔導員要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工作和教育工作,把對學生的教育與管理要求切切實實落在實處,首先就要嚴格要求自己,在學生群體里“以身作則”,時時刻刻都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這樣學生才能更容易地接受輔導員對他們的教育與管理要求,對輔導員的工作才會更信服。
2.5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工作。
“輔導員的工作過程,是師生之間在思想、意志、品質、情感乃至人格等心理因素方面的溝通影響和施教的復雜而又奇妙的互動過程。只有在與學生的密切接觸中,才會了解學生、認識學生、理解學生”[2]。為此,輔導員在學生群體里作為他們的領頭人,從學生平日里的生活起居到課堂內外的學習與實踐再到學生的行為與心理狀況等各方面都應與學生保持密切的聯系。為此,要提高輔導員的職業能力,促使他們培養出優秀的大學生,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2.5.1融入學生的群體,走進他們的內心。
由于大學生正處于成長成才的關鍵時期,加之外在世界的快速變化,會對學生本應樹立的正確的“三觀”造成影響,容易導致有的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扭曲。為此,輔導員要加深對學生的了解與認識,多走近學生的具體學習和生活中,傾聽學生的心聲,真正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融入學生群體里,以此增進與學生之間的感情,讓學生從內心真正肯定輔導員,從而增強輔導員的教育與引導的效果;輔導員還可以通過常用的QQ、微信、飛信等網絡交流平臺與學生密切聯系,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以不同的方式掌握學生的信息,對學生的教育與引導做到“對癥下藥”;另外,輔導員還可以經常深入學生寢室、學生教室,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學習情況、感情變化等各個方面,全方位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當發現有問題的時候,輔導員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為他們排憂解難。通過以上形式加強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提高輔導員的教育和管理水平,從而提升職業能力水平。
2.5.2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當學生急需別人的幫助、理解、支持或予以解決困難時,即心理失去平衡,處于某種‘饑渴狀態時,正是教師教育的最佳時機”[3],這道理對于輔導員與學生相處是一樣的。輔導員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經常組織學生參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專題講座,對有問題困擾的學生及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的學生,輔導員要經常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與交流,好好利用好這樣的“特殊”時期,做學生的知心好友,以積極的心態和正能量引導和感染學生,排除學生心中的焦慮與不安,而針對心理出現問題的學生,輔導員要鼓勵他們尋求心理老師或者心理醫生的幫助,幫助學生驅逐心理的陰霾,重塑健康的內心世界,讓輔導員的職業富于“愛與溫暖”。
3.鼓勵思政課教師積極參與輔導員工作,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
在應用型本科高校中,思想政治課老師處在教書育人的第一線,長期與學生密切聯系,他們可以在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以德育教育塑造學生的靈魂,同時又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線,以努力實現“我的中國夢”為核心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解決在成長成才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此,如果思想政治課的老師積極加入輔導員工作,將他們的專業特色與輔導員的職業很好地結合起來,那么對輔導員隊伍的建設是極其有利的。通過這樣的方式,他們在對本班級的教育與管理工作中更能實現不斷的創新與突破,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另外,他們還可以把實際工作中所總結出的成功經驗及解決問題所探索出的新方法、新途徑與其他的輔導員共同分享,從而促使大家共同進步,提高輔導員的職業能力水平,不斷加強輔導員的隊伍建設,全面致力于培養學生責任意識、奉獻意識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及扎實的專業知識,為今后更好地步入社會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讓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上不斷地創造屬于自我的人生價值,為國家和社會的建設貢獻力量。
總之,我們要通過多樣的方式與途徑著力提高輔導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全面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讓輔導員不負社會、學校和家長的期望,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在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積極引導學生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型人才等方面都能體現他們的重要價值,幫助大學生掌握好大學這一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做好他們的“掌舵人”。
參考文獻:
[1]趙睿.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管理研究[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2.7:15.
[2]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組編.輔導員手記[C].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9:126.
[3]王磊.德育是美的[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2:177.
基金項目:四川省教育廳2016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思想政治理論課青年教師專項)“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路徑與方法”(課題編號SZQ 2016079)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