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朝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生活情境,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要求與特征,符合數學學科教學目標,能夠全面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數學學科特點,立足教材,以學生為本,探究出具體運用策略,以期實現生活情境與數學學科的融合。
關鍵詞:生活情境;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運用
數學知識抽象性強,對邏輯思維能力要求高,這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困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將生活情境引入教學中,更加便于學生理解。除此之外,生活情境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激發學生作出進一步思考,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一、運用生活情境引導教學開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生活情境進行教學引導。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課前引導,帶學生進入數學學習中。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場景,為學生奠定情境學習的基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就是使數學學習與生活緊密相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數學本身就是一門邏輯性強的學科,重在探索與積累,而小學階段的學生對知識的積累更多地來源于直觀的感受,對于相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理解較為困難,而采用情境教學,將生活情境與數學學習結合,最終推動學生數學學習的發展。除此之外,情境教學還能促進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代溝,運用生活場景,既能夠實現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也能增加師生間的溝通,幫助學生適應學習環境。
二、運用生活情境進行教學解析
在教學過程中,生活情境的帶入,能夠實現對數學概念及知識的解析。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且學生對文字的掌握與理解也存在不足,需要運用直觀的內容對直白的文字進行解讀。而生活情境的引入,恰好能夠滿足教學需求。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對例題進行解析,能夠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同時也能推動教學的發展。許多數學內容,作為印在教材中的文字,學生很難理解,且有時教材中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并不相符,這就導致學生理解的困難,運用生活情境進行替換,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具有直觀性。在學生的課后練習及考試中,運用生活情境進行習題的包裝,也能使學習內容生活化,最終實現教學的發展。
三、運用生活情境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生活情境的引入,能夠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事實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實踐的不足。語文的學習可以教學生在生活中如何說話,每一個詞匯都有用武之地;體育的學習可以強身健體,但是數學的學習似乎除了課堂之外與生活聯系并不密切。而引入生活情境的教學,不僅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更能逐漸將利用數學知識處理生活中的問題的思維模式滲透給學生,使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數學、探索數學,為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奠定基礎。這種數學思維的養成,是不能通過簡單的說教就可以完成的,更多的是要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這也是生活情境引入數學課堂的意義所在。
四、運用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運用生活情境的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學習的基礎階段,需要積累知識,也需要激發興趣、培養能力。生活情境在教學過程中能夠作為引導、解釋等內容直接運用于教學中,使數學課堂變得豐富有趣、生動清晰。在教學過程中,情境的大量引入,能夠使學生對數學的認知不再停留于教材、文字上,而是能夠通過生活常識,使數學知識“活”起來。小學階段正處于探索階段,學生的好奇心強、探索意識強,教師稍加引導,就能夠使學生產生無盡的想象力,滿足學生的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巧妙地將生活引入課堂
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生活情境需要巧妙地將生活引入課堂,畢竟教學與生活不同,不可能直接搬取。首先,選擇穿插的時機,教師要將生活情境進行處理,然后引入課堂中,實現數學與生活的融合,而不是單純的例證引入。其次,要巧妙運用輔助工具。多媒體技術是當前最重要的輔助工具,教師在構建生活場景的時候,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強大的表現力進行展現。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實現聲光電的結合,第一時間吸引學生關注,并且能將原本現實中的生活進行具體化、生動化的展現,推動教學的全面發展。最后,引入的生活情境,還要具有足夠的啟發意義,最終實現學生能力的培養等。
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傳統教學的窠臼正在被重重打破,新的教學組織形式正在被逐漸引入。小學階段數學的學習,要為學生構建知識基礎、能力基礎與思維基礎。在引入生活情境時,要全面實現教學與生活的結合,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出發,最終推動教學的全面發展,實現學生能力的綜合培養,推動數學教學實踐的高效運行。
參考文獻:
[1]蒲德.生活情境實施在小學數學教學的研究[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10).
[2]趙明.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3).
[3]劉瑞娟.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全面推進小學數學教學進程[J].學周刊,2013(7).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