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品紅
摘 要:在新課改“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背景下,小學音樂教育與體驗式教學的有機結合成為音樂體驗教育的必然趨勢。在小學音樂課堂,關注學生體驗,浸潤體驗式教學,讓師生共建音樂課堂,從而實現教與學共生共長。
關鍵詞:小學音樂;音樂教學;體驗式教學
體驗式教學思想符合小學音樂教育的理念和要求,圍繞音樂教育目標和指導要求,組織實施體驗式教學活動,將小學音樂教育與體驗式教學有機結合,是小學音樂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體驗式教學的優勢
實施體驗式教學的目的,就是使學生在對音樂進行欣賞的過程中,對音樂的感性認識不斷加深。音樂教學與其他課程授課的模式有所不同,它是借助情感美態,在人們的面前進行展示,它注重的是音樂的教育性,強調學生參與課堂,以及在體驗音樂的過程中獲得情感的升華。同時,學生對音樂的感受,無論是對理論知識,還是技能的實踐,都是一種提高和訓練。所以,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體驗式教學的最大優勢是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
小學音樂教學課堂通過體驗式教學的引導,使學生在音樂課堂中通過對音樂進行體驗獲得樂趣,將自己的音樂感受積極地表達出來,從而使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有效提高。學生在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對自身的思維也是一個創造的過程。從各個不同角度引導學生對每一首音樂作品的內涵進行感受和分析,體現了體驗式教學的優勢。體驗式教學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在課程的授課方式上,運用活動體驗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感性認識進行加強,對學生音樂情感的感知和體驗加強重視。小學音樂課堂實施體驗式的教學模式,不但要注重學生自身的個性,還要注重學生的能力發揮,在音樂情境中,使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體驗式教學的應用
小學音樂教學中,傳統課程的實施重點,是對音樂的技能及理論知識的講授,課堂的中心是教師,這種教學模式不但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還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體驗式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生對音樂的創作熱情得到有效的激發。
1.分析學情,把握目標
隨著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分析學情日益重要,受到音樂教師的高度重視。學情是音樂教學準備的基本要素,也是音樂教學設計的科學依據。分析學情,摸準學情,有利于為音樂教學提供有價值的教學依據,有利于教師準確把握音樂教學目標。教師只有了解小學生的音樂心理、認知特點和已有的音樂知識經驗,在音樂課堂中才能真正落實講解、練習,才能在教學目標范圍內確定小學生的音樂“最近發展區”。通過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界定音樂教學的重難點和關鍵點,把握教學本意,才能取得“相得益彰”的成效。在音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選擇恰當的音樂曲目進行教學,是教學實踐的落腳點。因此,在小學音樂課中,教師應分析學情,把握目標,開展恰當的音樂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的音樂興趣,以“趣”為教學突破口,拓展學生的音樂知識面,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實現音樂課堂的教學目標。
例如,《春來了》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是唱《報春》、聽《杜鵑圓舞曲》。二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善于模仿,對音樂的注意時間較短,對第一次接觸的音樂問題不太容易理解,因此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應以游戲形式讓學生在玩中體驗,理解音樂內容,實現音樂教學目標。通過對學情進行分析,明確教學目標:(1)學生能夠自然有表情地演唱《報春》,表現音樂歌曲中三拍子、四拍子韻律,感受歌曲中的歡快情緒;(2)欣賞《杜鵑圓舞曲》,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嘗試設計契合樂曲風格的動作,感受樂曲的韻律變化;(3)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樂曲的基本情緒,感受音樂的強弱變化、節奏快慢。
2.創設情境,融入情感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強調情境教學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啟迪學生思維、增長學生智慧、增強教學實效性的有效途徑。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創設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心向,為學生音樂認知提供??奎c,為音樂教學服務。小學音樂課堂的情境創設,可以通過生活展現、實物演示、圖畫再現、音樂渲染、表演體會、語言描述等途徑,營造音樂場景,內含音樂情感。音樂情境創設的核心在于融入情感,情是音樂學習欲望,可以激發學生音樂學習心向,境是創設學生音樂學習認知背景,通過音樂情境激勵、喚醒學生音樂情緒,披情入樂,讓學生在音樂情境中感受情感,在音樂旋律中滲透音樂認知,讓學生在音樂中體驗音樂生命,深化音樂感悟。在音樂情境中融入情感,伴隨音樂形式滲透到學生心中,在課堂展示音樂真情,讓音樂、情境、情感互相融合。
例如,學習《報春》時,教師要結合音樂作品的背景,構建相應的教學情境。利用春天的情境,在學唱歌曲環節,讓學生跟琴學布谷鳥叫聲,模仿布谷鳥在遠處和近處的不同叫聲,模仿音樂歌曲中的布谷鳥叫聲,讓學生進行美好的想象,想象自己身臨其境的感覺,感受歌曲中布谷鳥三拍子——強弱弱規律。在音樂課堂的教學中,使學生能夠借景生情,讓布谷鳥的叫聲充斥音樂課堂,充滿音樂趣味,更好地融入音樂課堂中,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進去。
3.設計活動,豐富體驗
在小學音樂課堂設計活動,讓學生參與具體活動,去真切感受、體驗音樂。在音樂活動中,學生體驗音樂美、思想美、境界美,感受音樂中的靈魂,放飛禁錮的心靈,張開音樂的翅膀,通過不同的音樂活動,讓音樂課呈現梯度上升形式,引領學生更全面系統地探索音樂知識,體會音樂音符。音樂活動的設計應從最近發展區著手,在學生主體活動中生發體驗,在想象與聯想活動中豐富體驗,為學生提供獲得音樂感性體驗的機會,讓學生傾聽音樂、感悟音樂、理解音樂,在親身體驗中,明確音樂的認知價值。設計音樂活動,用心捕捉,用愛感化,用情攀援,用行動滲透,對小學生進行音樂誘導,引領學生走進音樂殿堂。
例如,學習《報春》時,在歌曲表演環節,設計表演體驗活動,讓學生結合歌曲搭配表演動作,用木魚和碰鈴為歌曲伴奏,讓學生在歌曲三拍子強弱弱規律下,編排歌曲表演動作,在表演中體驗歌曲;又如,學習《杜鵑圓舞曲》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為了使內容豐富一些,可以借助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開展形式多彩而豐富的課外教學活動,讓學生到室外,對音樂作品的獨特風格與特點進行感受,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使教師自身的音樂教學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4.師生交互,分享體驗
分享是音樂課堂經驗交流的方式,透過音樂互動產生情感,教師和學生分享音樂體驗,拉近師生距離,讓師生彼此相互了解,分享在音樂課堂的喜悅和收獲。教師和學生的音樂分享活動是以特定形式呈現的,經過科學設計開展音樂分享活動,在分享過程中,師生展現自我,互相反應回饋,增進師生的情感交流,豐富個人的音樂知識與技能,有機會了解彼此的內心世界,多角度思考音樂,表達自己的音樂想法,促進師生加強分享,表達不同感受,鍛煉學生的音樂表達能力。通過音樂分享,幫助學生提高音樂認知能力,深入理解音樂作品,在無形中形成自己的音樂觀念,這是對學生音樂思想的牽引,是震撼學生心靈的基礎。
例如,《春來了》第一課時唱《報春》、聽《杜鵑圓舞曲》的分享:
分享一:《報春》這首歌曲旋律優美,愉快活潑,歌詞是布谷鳥的叫聲,讓歌曲充滿趣味。
分享二:《報春》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歌曲規律是強弱弱,歌曲表達了活潑情緒,表達了人們對春天的盼望,要求在演唱的時候,急速換氣,是與人們急切的心情相連的。
分享三:《杜鵑圓舞曲》采用三拍子圓舞曲,呈現出流暢清新的旋律,活潑輕松的節奏,描繪出春天生機盎然的景象。
分享四:《杜鵑圓舞曲》描述出在綠色草地上,小朋友在跳舞,布谷鳥在歌唱,是一幅美麗的春天景色,在欣賞中體會歌曲中的感情,感受自己心目中的春天。
通過學生在課堂中的分享,教師適當地給予點評,最后在小結中梳理歸納概括,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
三、小學音樂課堂體驗式教學的呈現
體驗式教學思想契合小學音樂教育理念,圍繞體驗教學核心,符合音樂教師的“教”,也迎合了小學生的“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可以促進小學生音樂認知、音樂律動、音樂情感、音樂創造的全面發展。
在音樂認知方面,體驗作為音樂認知的內在催化劑,能調動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讓小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學習,去發現、去探索、去思考,構建音樂認知體系;在音樂律動方面,隨著音樂節奏律動,小學生在“動手動腦”中,感官參與音樂活動,動作更靈活、協調,促進音樂律動發展;在音樂情感方面,體驗作為音樂情感的生發劑,小學生在音樂體驗中,應理性駕馭自己的情感,獲得音樂審美情趣,實現音樂理性和情感的統一平衡;在音樂創造方面,體驗式教學為小學生營造自由輕松的音樂氛圍,放飛小學生的音樂想象,強調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小學生對音樂的不同理解、表達,放手讓學生大膽嘗試,激發小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強調小學生對音樂的獨特體驗,強調在音樂課堂中教與學的聯系和交互,關注小學生的音樂價值建構,有效促進小學生音樂認知、音樂情感、音樂行為的全面發展,從而實現小學生音樂學習內外的和諧統一。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把握體驗式教學的內在訴求,通過“分析學情,把握目標;創設情境,融入情感;設計活動,豐富體驗;師生交互,分享體驗”,能夠使學生自身的音樂素養得到有效的提高。音樂是以人性化的方式進行呈現的,無論是在音樂的韻律中,還是音樂的節奏中,對于每一首歌的真情實感,我們都能夠感受到,我們真實的生活通常也是在這種情感的背后得以展現。實施體驗式教學方法,就是從對音樂情感的體驗出發,將現實生活與音樂元素相融合,從而使學生的感性認識得到顯著增強。
參考文獻:
[1]唐雪婷.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3(31).
[2]康鑫.體驗式教學: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高效之舉[J].音樂時空,2015(9).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