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曉春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廣安市始終堅持以優秀文化凝聚正能量、以發展成效光大優秀文化,用文化的力量推動改革創新,實現經濟轉型發展、科學發展;積極弘揚中國民本文化,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進社會文明進步,努力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堅定不移推進綠色發展,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關鍵詞:傳統文化;改革創新;全面小康
中圖分類號:G1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21(2017)03-0126-05
文化是民族的根與魂,是千百年來人類文明中好的經驗做法、好的禮法習俗逐漸被社會群體所認同和接受,從而形成的習慣定勢、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精神力量。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持續發展提供了豐厚滋養。廣安高度重視文化軟實力建設,將習近平總書記“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具體化,充分利用鄧小平故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組織全市黨員干部到鄧小平故里接受黨性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在群眾中間厚植起優秀文化基因,讓廣安人民有了更加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匯聚形成了“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的廣安精神,成為了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廣安篇章的強大動力。
“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廣安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在廣安畫出了強大的“同心圓”,全市上下心齊氣順、風清氣正,干部群眾精神飽滿,干事創業激情充分釋放。2013年以來,廣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連年快于全國和四川省,2016年3個區市縣作為四川省首批摘帽縣(全省僅5個)實現率先脫貧。發展后的廣安天更藍了、地更綠了、水更清了、空氣更清新了,市民文化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大熊貓野化放歸培訓基地也落戶華鎣山,廣安成為了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如今,一個經濟發展、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的美麗廣安,正以煥然一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廣安的欣欣向榮和快速崛起,正是得益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自信”,尤其得益于全市人民堅守文化自信,始終用優秀文化來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把握前進方向、推動事業發展。
一、用文化的力量推動改革創新,實現經濟轉型發展、科學發展
優秀傳統文化彰顯了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也是精神與信仰、理想與信念的力量源泉。歷史上,商鞅、王安石、康有為等改革家堅韌不拔的開拓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為推動改革創新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動力。當今時代,改革創新是中華文化最鮮明的特色,也是當今時代的最強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為新時代中華民族的改革航船把關定向,指引了全國上下推進改革創新的前進方向。四川省委堅定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提出了多點多極、創新驅動、兩化互動城鄉統籌發展戰略,猶如一場瀟瀟春雨催生了巴蜀大地改革創新的新熱潮。
2013年以來,廣安市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創新,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放棄,遇到再多的阻力也不拋棄,始終堅持以創新發展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針對發展點少量小、排名全省靠后的實際,創新實施四川省委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在市級層面形成了6個區市縣、4個產業園區、6個市屬國有企業的發展格局,在區市縣建立特色產業園區3工個、國有公司2工個。依托協興生態文化旅游園區、棗山商貿物流園區,與中航工業、法國農業科技公司等合作建設通用航空小鎮、體育文化旅游小鎮、世界名花生態旅游景區,與中廣國際傳媒合作在鄰水打造“家文化”旅游高地,在武勝華封、岳池漏山寺、華鎣山旅游文化景區等地規劃建設地方民俗文化、生態康養等特色小鎮,推動文化與經濟相融互動。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格局的全面形成,迅即在全市掀起了你追我趕、千帆競發的建設場面。依托多點多極發展格局,大力實施項目投資、招商引資和產業培育。目前廣安已經形成了“一縣一主導產業、一特色園區”的產業布局,每個產業都設立了由市級領導牽頭的重大產業發展推進組。2013年以來,廣安以電子信息等為重點的工業產業年均增長26%,以電子商務等先導型服務業為重點的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
創新驅動人才是核心,為了推動創新發展,廣安市引進了厲以寧等工7名頂級專家院士,吸引了近600名高層次人才,建成了清華大學廣安新能源研究院等7個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器。2016年,廣安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20.1%,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提升到49.5%。良好的發展平臺、產業基礎和人才優勢,吸引了深圳、天津濱海新區、北京中關村到廣安合作共建產業園區,匯聚了玖源化工、正威國際、比亞迪等國際知名企業落戶發展,五年來累計實施重大項目1900個。
風正潮平的良好發展勢頭激發著時不我待的創業熱情,全市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干,推動了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年均保持兩位數增長。2015年廣安的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雙雙突破千億,2016年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躍居四川省前3位,特別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7.8%,增速居四川省第2位,徹底改變了過去在全川處于中下水平的格局。轄區內的華鎣市、岳池縣、武勝縣、鄰水縣2016年在四川省2工個地市州的綜合排名,分別比2012年提升53位、64位、53位、56位,廣安區、前鋒區分別比2013年提升75位、7位。
二、弘揚中國民本文化,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上,民心向背不僅關系到國家的安危,也制約著社會的全局;以民為本不僅是關于為政者治國基本理念的文化,也是關于社會重心和國家根基的文化,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民本文化的具體體現,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和價值追求,也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廣安瞄準制約全面小康的短板,全面落實“底線任務”和“莊嚴承諾”,在解決大多數和平均數的同時,著力解決極少數人脫貧奔小康的問題。
按照“2018年全部脫貧、2020年全面小康”的目標,廣安聚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四個好”的目標,對精準識別出的820個貧困村、34.4萬貧困人口分類施策、精準發力,2014年以來累計脫貧20.17萬人,2016年廣安區、前鋒區、華鎣市高標準摘帽,全市貧困發生率從8.9%降至3.27%,脫貧攻堅實現了首戰告捷。
在精準扶貧中,廣安扭住增收這個核心,按照現代農業示范區的標準連線成片規劃建設貧困村,推動“百企聯百村”“工商資本下鄉”壯大增收產業,利用產業周轉資金和各種捐贈資金發展村級農業公司,積極將人民銀行、國土資源部、證監會等金融扶持政策轉化為脫貧機遇,全市脫貧人口人均收入達8200元以上,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不斷增長,遠遠高于國家和四川制定的標準。為了保證全面小康一個也不掉隊,在抓好農村精準扶貧的同時,統籌解決城鎮貧困問題,創新實施社區互助、社區救助、社區康養、志愿者服務等幫扶舉措,2014年以來全市32307名城鎮貧困人口減少了1.94萬人,城鎮貧困居民過上了體面和有尊嚴的美好生活。
與此同時,廣安認真解決老百姓關心的就業、就醫、上學、出行、社保等問題,每年民生投入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穩定在70%以上,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分別增長9.4%、11.4%,農村居民收入增幅連年高于城鎮居民,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成為了全國優秀民生改善典范城市。
三、加快推進社會文明進步,努力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離不開精神文化生活的小康”。從2004年開始,廣安就啟動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歷時十年時間,在2014年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全國文明城市測評中,分別排全國第1、第2位,最終以總評全國第3名的優異成績成功摘得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桂冠,并且榮獲“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稱號,成為了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排頭兵。
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功后,不僅大幅提升了廣安的文明程度,也助推了社會文化事業大繁榮大發展,廣安成功成為教育部和四川省共建教育改革發展試驗區,讓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機會;運用市場法則引進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共建市、縣醫院,居民不出廣安就能享受到國際一流的醫療服務;大力發展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廣安成功舉辦首屆國際紅色馬拉松賽等活動,競技體育從四川省墊底上升到中上水平,適齡青年應征入伍體檢合格率連年上升;全市文化及相關產業產值增長迅速,較5年前增加了3.4倍。
廣安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言人,加強“明德廣安”“向善廣安”“文明廣安”“希望廣安”建設,開展“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窗口”和“網絡文明傳播”等活動,推進“道德講堂”進機關、企業、社區、村鎮、學校、新市民組織的“七進”活動。在廣安,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已經蔚然成風,全市涌現出了一大批全國道德模范、四川省道德模范和“中國好人”。
四、堅定不移推進綠色發展,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中國傳統文化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這也是中國傳統生態世界觀的高度概括和集中體現,其根本意蘊就是順應自然、尊重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落腳到實踐上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為了綠水長流,廣安早在2008年就啟動了治水工作,并率先在四川省采用PPP模式開展“潔凈水”行動,累計投入30億元實施245個“潔凈水”項目,采用生物處理、微動力、人工濕地等方式建成污水處理設施近2000個,全市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嘉陵江、渠江等出川斷面水質全部達到國家標準,保證了重慶三千萬人口用水安全。圍繞青山常在,廣安在華鎣山、銅鑼山、明月山三大山系和城鎮主要通道、江河湖庫沿岸,開展大規模綠化廣安行動,全市公園變成了“綠肺”,街道變成了“綠網”,河道變成了“綠脈”,真正做到了讓森林走進城市,城市擁抱森林,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33.5%、小區綠地率35%以上、森林覆蓋率達40.5%,榮獲“綠色中國城市獎”。
有了綠水青山后,推動三大產業高度融合,大力發展旅游、康養產業,建設特色小城鎮、幸福美麗新村,廣安成為全國重要旅游目的地,年均接待游客3000萬人次以上。為滿足群眾住上好房子的需求,廣安大力推廣應用新型房屋,成功爭取為國家住宅產業現代化綜合試點市、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市。在新村建設中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形成了一大批既有文化內涵又有鄉愁記憶的旅游景點,武勝白坪飛龍鄉村旅游示范帶榮獲“中國十大最美鄉村”。與此同時,把低碳環保置人經濟產業鏈條之中,加快石漠化和地質沉陷區治理,創建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狠抓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實施市容市貌整治,開展城區旱廁“革命”,推進揚塵污染治理,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75%,成功創建為國家衛生城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在廣安快節奏、高速度、超常規的發展過程中,文化發揮了巨大推動作用。廣安將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繼續以優秀文化凝聚正能量、以發展成效光大優秀文化,發揚廣安精神,推進廣安向全面小康、經濟強市跨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廣安力量。
(責任編輯:付國英 胡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