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美玲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航空服務業飛速發展,航空服務人才日趨緊缺,加快培養高素質技能型空乘人員,既是高職院校適應社會的需要,也是高職航空服務專業的主要教育目標。當前,高職航空服務專業正在推行“現代學徒制”,積極探索“現代學徒制”外部保障機制,對提升航空服務專業辦學質量非常重要。
關鍵詞:航空服務專業;現代學徒制;外部保障
高職院校是專門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院校,依據當前職業教育體系基本要求,高職教育需要將合作辦學、合作就業與合作發展作為主要目標,順應企業發展需求,加深校企合作,滿足“五個對接”的基本要求,切實實現產業對接、課程內容對接、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對接及生產過程對接等,使職業教育特色得到強化。作為一種現代化教育模式,現代學徒制實施依然存在“校熱企冷”的外部保障問題,阻礙到“五個對接”的實施,下面將對具體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
一、高職航空服務專業現代學徒制外部保障問題
(一)政府缺乏相關法律制度與激勵保障措施
職業教育相關部門需要承擔起職業教育方向引領與職業教育改革的相關工作,制定可以推進職業院校發展與加深校企合作的政策與法規,但是“現代學徒制”依然停留在國家政策性文件中,未能真正加深職業院校與企業間聯系,未能實現教學與產業的融合,缺乏相關的激勵引導與法律保障,未能在社會群體、職業院校、企業與培訓機構間建立密切聯系的紐帶,使人才聯合培養難度增大,更在學徒角色法律責權問題上缺乏政策指引,使企業、職業院校“現代學徒制”
實施的積極性不高,影響到最終的實施效果。
(二)企業認可度與參與度不高
航空服務專業教育技能培養的主體為民航企業,但是受企業資源整合與企業制度、戰略等影響,考慮到成本、人力等諸多因素,不能充分保障高職學生到企業實訓。航空公司屬于服務公司,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員流動性較大,對高職院校的“現代學徒制”無太多的關注。此外,航空服務專業較其他專業有更高昂的學費,且學習航空服務的人才越來越多,民航企業因看不到投資回報,不愿意投資存在風險的“現代學徒制”。
(三)社會認知的影響
長期以來,重視理論、輕視應用的思想依然是教育主體思想,社會對“現代學徒制”了解不是很多,接受率不高。很多家長與學生個人認為,到民航企業中接受培訓,由師傅帶領學習與現代專業化教育不符,脫離了現代化教育模式,還有人認為學生到民航企業實訓實際上是充當廉價勞動力。社會認可度低已經成為阻礙“現代學徒制”發展的重要外部因素。
二、航空服務專業“現代學徒制”外部保障機制的建設
(一)政府需加強引導與資金扶持
“現代學徒制”能否順利推行受政府的影響非常大,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出臺相關支持性法規,構建出科學、合理的制度,確保企業能夠提高履行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認知,主動承擔起相應的責任與任務。政府還需要聯合其他部門,比如,教育部門、民航企業、培訓機構等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出臺相應的激勵政策與措施,比如:給予企業優惠政策、減免稅收、給予設備和資金幫扶等,保障企業可以順利接納高職人才到企業培訓,提高企業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二)民航企業要創新航空服務專門人才培養新思路
民航企業需要樹立起正確的人才培養觀與儲備觀,學生到企業中培訓,需要按照對待正式員工的方式對待他們,除了開展基礎的技能培訓外,需要多增加特色化的、創新型的培訓內容,提供與普通員工同樣的場地與崗位,將學員培訓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提高。在進行專業理論知識培訓的同時,將企業文化貫穿其中,使學員了解到民航企業的服務方式與職業價值,取得歸屬感與認同感,增強使命感,提高學習動力。
(三)高職院校需加強宣傳“現代學徒制”
航空服務專業是熱門專業,也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服務方式,空乘的端莊、優雅、親和的微笑已經深入人心,這種友好的服務樣式也容易讓人接受。但是,隨著飛行事故的頻發,航空服務“專業性”與“使命感”也日趨重要。由此,需加強對“現代學徒制”宣傳,讓更多人了解“現代學徒制,對提高航空服務專業人才專業性與使命感的重要性,讓航空服務專業人才形象更加真實的展現在大眾面前,可以通過組織開展知識講座的方式或者視頻學習的方式進行教育與宣傳,也可以用座談會、演講方式宣傳相關知識,讓企業領導、教育部位相關人員、家長等共同參與進來,將“現代學徒制”影響力提高。
結束語:高職航空服務專業“現代學徒制”的實施依然存在很多阻礙與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很難使“五個對接”這一創新型的教育模式順利實施,這直接影響到高職院校與企業間的合作,不利于培養專業性強、技能強、素質高的航空服務人才,為此,從政府引導與扶持、創新人才培養思路以及加強“現代學徒制”宣傳等方面強化與改進可以確保“現代學徒制”順利實施,體現出這一制度的先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