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004 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秦皇島
【摘 要】當代教育中多元化文化教育是教育變革的重要走向,學生在教育過程中不斷推行多元化教育發展,然而優秀的傳統文化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傳統文化對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在進行多元化發展時,絕對不可忽略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發展。當代思政教育中,優秀的傳統文化具有積極意義,如何弘揚與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是當代思政教育中需要解決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思政教育;傳統文化;弘揚發展
0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不斷加大培養有專業能力的人才,卻忽略了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源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根據中國傳統文化提出的,傳統文化也為我們在激蕩地世界文化中站穩腳跟打下堅實基礎,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因此弘揚與發展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對于加強國民素養,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有著重大深遠的意義,當代思政教育必須要重視發展中國的傳統文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1]。可以說在對當代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具有源遠流長歷史的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良好有效的資源。如果我們可以真正做到把中國傳統文化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結合起來,那么將會很好地推進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實可行性。
本文對當代思政教育中傳統文化的教育現狀進行了介紹,詳細闡述了弘揚與發展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并且講解了如何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文章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優勢都進行了分析。筆者認為在當代思政教育中,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將會為提高學生思想政治覺悟帶來很好的效果,必然會成為將來思政教育發展的趨勢所在。
1當代思政教育中傳統文化教育現狀
當代學生基本為出生于1990年之后或者2000年之后,也就是現在通俗叫的“90后”和“00后”。這代人在高科技發展環境下發展成熟,與其他年代人相比,90后和00后見識眼界都更寬闊,所接觸的事物也更多,因此這兩代人也展現出了其他年代的青年不具備的朝氣與活力,個性與坦率,對新事物強有力的領悟能力。然而同優點相比,這兩代人身上存在的問題更讓我們擔憂。中國教育權威網站“中國教育網”曾指出當代學生的存在的九種問題,更是毫不留情地稱之為“九宗罪”[2],這“九宗罪”具體指:生活狀態墮落腐化,缺少上進心,沉迷于網吧夜店;道德價值觀喪失,許多女學生甚至以傍到大款為榮,不惜破回人家家庭,淪為第三者,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甚至作為炫耀的資本去互相攀比,我們可悲的發現,這種現象不僅僅存在于大學校園中,甚至有些初中院校都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沉迷于網游、手游等各種游戲,在游戲里產寄托自己的人生目標,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玩物喪志;生活沒有斗志,活得如同寄生蟲一樣,依賴父母的給養過日子,不懂得自己去奮斗,靠自己的雙手為自己建立美好人生;許多學生更是理性的侏儒,他們存活在虛擬世界中,逃避現實,遇到問題不敢面對,缺少勇氣,不知道如何解決;對政治時事態度冷漠,中國社會經歷了漫長痛苦的發展才可以屹立于世界的東方,可是當代學生并不珍惜前人提供的優秀資源,毫不關心時事政治,對于自己的國家更是沒有熱愛之心;沒有發展學術精神,由于當代教育體制的失敗,導致許多學生在高中階段過度負荷,高中畢業后進入大學之后就以混日子為生,不會系統學習自己所報專業,得過且過,每天昏天黑地的過日子,更是沒有研究學術的精神;當代道德素質低下,他們身上無法彰顯中華傳統美德,對待老人弱勢群體態度冷漠,甚至沒有同情心;生理與心理缺憾,如今信息科學發展方便,許多學生都可以通過大量渠道接觸一些黃色、暴力的視頻書籍,在加上一些學生不健康的環境下成長,造成內心的扭曲黑暗變態,所以他們會通過極端的方式釋放自己內心的壓抑,這就使得校園暴力頻頻發生,學生將學生毆打致死都不在少數。盡管這“九宗罪”并非當代大學生的全部,但也絕非個別,而且據調查顯示,占三條以上的學生數目占學生總數的90%以上,占兩條以上的學生數目占學生總數的95%以上。這一數據不得不讓我們重視當代學生的思想教育[3]。
2弘揚與發展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中華傳統文化歷經了多年的沖刷洗禮,如今已經變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文化對整個社會的精神狀態、思維模式和價值取向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當今世界對于中國文化不斷地沖擊干擾,整個國家早一定范圍和一定程度上都存在著忽視社會公德和社會道德情況,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誠信缺失都已經變成社會極其普遍的現象,而這些現象在當代學生身上的體現尤為強烈。對于現代社會來說,加強人才素質教育培養,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已經是重中之重。現代學校自身教育就存在大量問題,學校本身只懂得加強學生能力培養,注重知識的灌輸。試問,專業能力極強但道德水平低下的所謂人才又能為社會帶來什么進步意義呢?學校本身不懂得培養人文素質教育是可悲的[4]。
在思政教育中傳統文化可以有效地加強人們的道德素質和思想覺悟。那么,我國良好的傳統文化究竟對于學生思政教育起著怎樣的現實意義呢?第一,傳統文化可以很好地提升我國學生的思想道德境界。與其它國家的文化相比,我國傳統文化更偏向于倫理型,他注重培養的人格,完善人格提高修養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培養當代 人在為人做事要有自律躬行的基本原則。第二,傳統文化有利于注重愛國主義情感的培養。古話有云:“先有國,再有家。”中國傳統文化中蘊涵著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他讓當代學生切實意識到什么叫做“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三,歌詞詩賦、戲曲、科技的培養,唐詩宋詞元曲京戲以及許多多元化的藝術,都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學生對于這方面了解學習,可以擁有更加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高的文化道德底蘊[5]。
3結束語
中華民族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華傳統文化更可以說是全球的發展歷史最長的,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對于培養當代人思想素質道德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分析當代大學生現狀,提出弘揚發展傳統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對以后學者進行分析研究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鄧喬德陽,冷士良,阮浩.中國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利弊思考[J].教育探索,2008(9):109-110.
[2]路飛飛,杜瑞平.傳統文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實現途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5):38-40.
[3]周亞夫.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J].中國高等教育,2005(z3):24-25.
[4]陳文麗.當代德育工作的傳承與發揚——評《靜水流深見氣象——魯潔先生的教育思想與教育情懷》[J].出版廣角,2015(z1):194-195.
[5]李黎.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意義及路徑——以茶文化為例[J].福建茶葉,2017,39(3):354-355.
作者簡介:
劉書敏(1976.9.10~),女,漢族,河北魏縣人,碩士學位,職稱: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