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光華
(寧波市鄞州藍青學校)
摘 要:合唱是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基本內容之一,作為學生參與最廣泛、開展最普遍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合唱在整個初中階段的音樂教學中占據著不可動搖的地位。但是通過教學觀察以及教學實踐研究,發現當前初中音樂合唱教學依然存在一些問題。簡要分析了存在的這些問題,并提出幾點解決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音樂;合唱教學;現狀
人教版初中音樂教材不僅選錄了大量單聲部歌曲,而且編寫者依據課程標準,收錄了若干多聲部歌曲,體現了對合唱教學的重視。經常開展合唱活動,一則能鍛煉學生發聲能力,二則能培養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對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具有積極作用。然而,在實際課堂教學活動中,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合唱教學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一、初中音樂合唱教學現狀
聽課實踐以及問卷調查結果表明,當前初中音樂合唱教學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大部分合唱歌曲教師僅僅教學一個主聲部;二是由于學生長期以來不重視音樂課程,加上音樂基礎水平不一而同,教師沒有開展必要的梯度性知識技能訓練,導致根基不牢的學生在合唱中連音速都掌握不好,出現濫竽充數的情況;三是教師認為合唱教學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因此簡化合唱訓練,致使教學效果不明顯。
二、改善初中音樂合唱教學現狀的具體策略
1.關注細節,增強成功音樂體驗
“細節決定成敗”是一句眾所周知的名言,這句話放到初中音樂合唱課堂上也毫不突兀。有教學經驗的老師都非常清楚,初中音樂課堂上,我們面對的絕大多數是音樂基礎一般的學生,依靠團體合作表現音樂作品,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想讓學生受到藝術形象感染的同時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細節的重視。
例如,根據初中生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教師應當循序漸進地開展聲音訓練。為了降低學生理解難度,教師可以結合歌唱示范、肢體語言等感性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呼吸方法和發聲方法。針對正處于變聲期的男生,要降低音區,讓他們輕輕演唱;遇到高音,學會轉換假音;聲部訓練時,要有意識地安排他們唱低
聲部。
教師只有關注學生合唱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細微變化,并及時給予針對性處理,教學活動才能有條不紊地開展。
2.把握學情,提高練習儲備能力
脫離了知識與技能的和諧發展,初中音樂課堂談何合唱教學活動的開展?新編寫的人教版教材無論是歌曲演唱形式還是音準、節奏、作品風格、旋律特點的感受等方面,都對學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現實情況卻是大班額授課制度背景下班級學生人數眾多,不同學生音樂基礎存在差異,很多時候導致合唱活動難以順利開展。
正式組織合唱活動之前,教師應當對班級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從而有的放矢地展開教學設計。音準不好的學生可以分為一批,節奏不好的學生可以分為一批,樂感不好的學生可以分為一批,不會讀譜的學生又可以分為一批。針對這些學生,教師一一展開輔導,幫助學生制訂相應訓練計劃。待學生完全克服這些難關之后,此時開展合唱教學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轉變觀念,正視合唱教學價值
教學觀念是指導教學活動開展的理論依據,教師必須轉變錯誤的教學觀念,從思想意識上認識到合唱教學的重要價值,并用這種價值觀念指導教學活動的開展。雖然音樂不是中考必考科目之一,但是通過音樂課程的學習,學生審美素養進一步提高,同時能在繁忙的學習之余獲得放松。而在合唱活動中,學生更是培養了集體觀念和團隊意識,提高了協調能力。這些都是音樂教育的重要意義。如果音樂教師本人都對這門課程嗤之以鼻,那么學生如何可能從思想觀念和學習態度上引起重視?
此外,教師應當明確樹立面向全體、平等共享的教學觀念。在部分學校,合唱團都是作為一項技能或者說業余愛好被組織起來的,這種由各班各年級選拔而成的社團,一方面有助于展示學校音樂訓練成果,但是另一方面則可能挫傷其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被選拔的學生之外,更多的學生并沒有機會體驗到合唱活動的快樂。對于初中音樂教師而言,只有面向全體,鉆研教材,循序漸進,將合唱教學工作一一落到實處,才能促使每一位學生都從中享受到音樂的美妙。
課程標準實施建議一節指出:要更加重視并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盡早積累與他人合唱的經驗,培養集體意識以及協調、合作能力。開展初中音樂合唱教學現狀及策略的研究,是貫徹執行課程標準的必然之舉。除了本文提到的幾點問題,具體教學實踐中還表現出很多其他問題,我們依然要加強此方面的教學研究。
參考文獻:
[1]黃曉云.讓美妙的和聲在課堂上交響:初中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現狀淺析與新課程要求下的策略優化思考[J].畫刊(學校藝術教育),2013,23(9):124-127.
[2]張超英.初中合唱教學現狀與促進策略研究:以南京市江寧區為例[J].北方音樂,2015,11(2):34-3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