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威奇
摘 要:用繪畫來表達學生的思維結構,用數學語言來記錄繪畫出來的數學問題,使學生經歷從形象化到抽象化的過程,思維經歷一次次地轉變。通過對繪畫出來的問題進行創新和改變,勢必“迫使”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數學教學;繪畫日記;有效教學
小學低段學生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問題不能一下子在大腦中進行分析和轉化,而且低段學生的注意力持久性比較短,內部學習動機也比較弱。用繪畫的形式“畫”出數學,并用日記的形式記錄形象的畫面,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而且還可以鍛煉和提升其形象思維。
實踐策略:巧用“繪畫日記”,提升教學質量。
一、數學“繪畫日記”的設計要求——打中靶心,命中七寸
數學“繪畫日記”不同于語文層面的“繪畫日記”,學科性質和目標要求的不同使得數學“繪畫日記”除了具有普通繪畫日記的共性之外,還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因此,在組織學生寫數學“繪畫日記”的時候要制定出特有的設計要求。
1.設計要求時要貼合低段數學的知識體系
打中靶心,將“繪畫日記”有效作用于數學課堂,將數學要點通過它一一擊破,就需要先了解整個學段的知識體系。
(1)事先熟悉教材,明確重點、難點。
(2)全局于整個學段的知識,特別是學生先前已經學過的知識點。
2.設計要求時要切合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
低段學生相對于中高段學生來說有自己獨有的特點,而且低段學生個體間也存有較大的差異性,因此,設計數學“繪畫日記”寫作要求時務必要考慮到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
二、數學“繪畫日記”的實施過程——趁熱打鐵,互助互利
(一)教師如何進行引導
1.學習欣賞,建立表象
在剛開始階段,先給學生提供一些從資料和網上找來的優秀的數學“繪畫日記”作為范例給學生欣賞和分析。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些初步的數學“繪畫日記”表象,并利用范例指導學生,如何將數學知識點融入繪畫和日記中,如何創作出具有一定欣賞性的數學“繪畫日記”。
2.嘗試習作,掌握技巧
讓學生試著模仿,按老師規定的設計要求和設計范圍試著創作數學“繪畫日記”。剛開始的階段,教師要把要求框得小一些,指向性明確一些,讓學生試著在要求的指引下開始創作。
3.自主發揮,提高水平
經過了表象的建立以及作品的模仿,教師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學會自己捕捉繪畫素材,合成數學問題和文字語言。在選材上,可以是數學知識的整理、錯題的分析、應用實踐、質疑求解或是自我反思、數學故事的編寫等;在繪畫方面,可以是簡筆畫、蠟筆畫、油彩畫、水筆畫等,在文字描述上,可以是故事、童話、反思、解疑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去創作。
(二)繪畫前的思維碰撞如何進行
思維指導實踐,思維開闊、有新意才能使學生在創作數學“繪畫日記”時有條不紊。因此,適時的思維碰撞在整個活動環節中十分重要。一個人的思想產生不了火花。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小組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激發思維的火花。
三、數學“繪畫日記”的評價反饋——思維碰撞,事半功倍
數學“繪畫日記”要有效引導學生拿出好的作品,提高學習效率,好的反饋是至關重要的。反饋的及時、有效、準確決定著整個活動的成敗。在低段學生中,反饋形式可以十分多樣并且帶有趣味性。
1.教師詳批,個性評語
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詳批,對于學生作品中的亮點有針對性的點評。
2.優缺作品,集體展評
數學“繪畫日記”也要進行典型問題和優秀作品的全班展示評價。這樣的展評不僅能起到示范作用,而且在典型錯誤問題上進行評價能避免學生對于這些問題的再次犯錯。
3.全班展出,生生互評
每天一次的全班展出可能抽不出時間,但每周一次的展出還是必要的,教師可以選擇一天,把全班學生的數學“繪畫日記”作品都展出在班級里,讓全班學生都在室內走動觀賞,讓學生不僅知道自己的作品也能看到其他同學的作品。彌補了課堂展評所不能看到的地方。有助于學生集思廣益,看到他人比自己好的地方也能看到自己不夠好的地方。
4.小組交流,組內評價
本課題成員商議,通過原先班級里的4人小組進行評價交流,評比出組內最優“繪畫日記”作品。全班集體優秀展出只能展出少部分優秀作品,通過組內互評,將優秀作品的機會增多,小組內人數少,評出優秀作品的幾率就大,學生參與度和積極性就會增高。
5.作品反思,自評自審
課堂時間比較多的情況下,在進行了全班展評,組內互評等活動后,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作品進行互評,在老師的評語下面,寫上自己對作品當中其中一個方面或者一個點的看法和反思。
6.趣味獎項,有效激勵
在小學低段,好的激勵措施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枯燥的數學課要讓學生都能積極投入,老師需要變著花樣使用各種措施。在數學“繪畫日記”的活動當中,我們課題組成員設置了一些趣味獎項,比如:最佳創意獎、最佳思維獎、智慧獎等,每月評選一次,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