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小平
摘 要:課堂是小學生接受數學教育的最主要陣地,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之上要懂得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主動思考、主動探究、主動實踐,使其在教師的指導、啟發、引導下形成數學思維,獲得數學知識與能力。而要想真正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就必須要充分發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在學習中處于主體地位,尤其是二年級的小學生正處于摸索規律的階段,在這個時期使小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能夠對他們的一生產生重大影響。對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突出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二年級;學生主體;師生角色;激發興趣
數學學習是一個動態的生成過程,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的學習需要,他們對數學學科的認識也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態度。二年級的小學生已經度過了幼兒到小學的過渡期,那么,如何發揮他們的學習能動性,便是教師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下面,筆者從轉變師生角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學生的探究為主三個方面,討論在小學二年級的數學課堂中突出小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具體策略。
一、轉變師生角色
師生角色是最基本的教學因素,整個教學活動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參與,缺一不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擔任的角色是“傳道者”,他們是知識的重要傳承人,承擔著傳播知識的重任。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已經不再拘泥于課堂之上,再加上現代社會對一個人的能力、個性、創新等要求較高,素質教育也越來越強調學生德、智、體、美、勞的綜合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轉變自己的角色,將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體,將自己放置于參與者、指導者的角色之中,決不可越俎代庖,取代學生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多與學生進行民主、平等的交流,了解小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需求,使整個教學活動以學生的需要為主。同時,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參與到課堂之中,幫助他們樹立主人翁意識,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參與中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庇绕涫嵌昙壭W生的心智發育還不完善,他們對事物的認知與看法往往取決于自己的直觀反映,顯而易見,他們是否會主動參與數學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的興趣。因此,為了突出小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必須要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學數學、快樂學數學。為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使數學課堂變得生動、多樣。比如,教師可以使用情境教學法,為小學生創設具體的學習情境,如利用多媒體導入課堂、利用生活實物或情境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利用問題引發學生的主動思考等,使小學生享受多元化的數學教學內容。另外,教師還要因材施教,根據不同的小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為小學生量身定做具體的學習計劃,保證每個小學生都能夠在數學課堂中學有所得,使其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成功的快樂。
三、以學生的探究活動為主
直到現在,還有很多教師為了按時或者提前完成教學任務,將數學課堂變得程序化、固定化,即整個教學活動都是按照預先制定的教學計劃進行的。在這種理念的引導下,教師的教學重點便放在了知識的傳授上,小學生只要死記硬背即可。尤其是在二年級的課堂上,很多教師認為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低下,不具備探究能力,所以自然忽視了他們的探究活動。顯而易見,這樣只能漸漸消磨掉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將他們置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之中,不利于發揮他們的主體地位。因此,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之中,教師必須要以學生的探究活動為主,以學生的“學”代替教師的“教”,實現“先學后教”,讓小學生在探究中獲取知識,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能力等,從而充分發揮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決定探究的形式應該是以學生的個人探究還是以合作探究為主。如果難度過大,教師便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保證每個小組內都有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其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合作探究,在小組內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促進數學教學的高效進行。
總而言之,“以學生為本”是現代教育的最基本特征,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數學課堂內突出小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必須要轉變師生關系,建立新型、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敢于思考、敢于質疑;教師必須要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使其自愿參與數學教學活動的前提與基礎;教師必須要以小學生的探究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實現數學課堂的開放性、探究性、創新性,為他們展現自己的魅力提供平臺。
參考文獻:
[1]景榮萍.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9).
[2]馬華品.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J].讀寫算(教師版),20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