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鑫
摘要:在中學階段的音樂教育教學工作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是其中一項重要的目標。為了更好的實現音樂課堂教學的美育功能,就需要在課堂教學設計中下功夫,尤其應該注意對教學目標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把握。
關鍵詞:中學 音樂教學 審美 教學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11-0102-03
音樂課程教學在中學階段的教育、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除了在培養學生的音樂藝術素養方面,中學階段的音樂教學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也是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的[1]。而為了更好的發揮音樂課堂教學的審美教育功能,就需要音樂教師在教研工作中不斷的總結經驗,找到審美教育與音樂課程教學內容間的完美結合點[1]。通過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證實,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的培養要從每節課的課堂教學目標入手,在做好學情分析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出課堂教學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教學目標的功能。同時本文分析了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的有效性,闡述了如何提高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及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為了實現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就需要將音樂之美充分的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出來。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就是要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和交流。在新型教學模式下,老師不再是課堂的主體,我們希望在課堂上,學生能夠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與老師共同探討。師生課堂之外可以建立良好的朋友關系,平等、民主和自由的學習氛圍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要對學生學習質量有所提高,就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學生在學習方面想要具有充分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就要求教師不能對學生造成太大的壓力,與學生之間建立民主、友愛的教學氛圍。例如,在學習《長江之歌》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對學得好的同學進行表揚,通過微笑和眼神的傳遞,表達自己的贊賞,對于學的不好的同學,可以讓他們多加練習,通過鼓勵的方式使學習氛圍更輕松。還有,在課堂后,老師還可以對學生們的喜好進行調查,教學學生們喜歡的歌曲,這樣才能增加他們的興趣。
二、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由于音樂不是中學的主要課程,音樂課的教學往往受到大家的忽視。這一點不僅體現在學校,家長的重視程度也還遠遠不夠。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音樂作為非必考科目,要求不能占用學生太多的學習時間。但是,音樂可以提升學生的素養,受到音樂熏陶的同時,學生還能獲得情感的啟發。音樂教師在向學生們教導音樂的知識和技能時,還要傳播音樂所表達的觀點和情感。音樂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制定教學目標。還要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和興趣。上課時,老師要注意語言的表達方式,對于學生的錯誤要委婉批評,不能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讓學生在充滿關愛的教學方式中獲得成長。
如在教學有關春天景色的歌曲時,為了在課堂教學中表現那種春天的輕快之美,在課堂的教學的導入環節我就通過播放有關春天的景色的視頻,讓學生在欣賞春天的美景的同時思考題“春天到底美在哪兒?”因為學生有了這種感官體驗,就會迫不及待地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發現春天的美在哪里。然后結合多媒體展示春天的美景,和學生一起激情地朗誦:“山青了,樹綠了,草偷偷的探出小腦袋,柳樹吐出了新芽,小鳥在枝頭上唱著動聽的歌,春姑娘把鮮花撒向大地。”通過這種感官體驗以及誦讀的詩歌的韻律讓學生置身于這種春天之美的意境中。在學生獲得了這種美的感官體驗后,帶著對于春天的向往進入到歌曲的學習中。
三、優化教學手段與形式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投入到音樂教學中的設備也更加多元化。電腦音樂系統被大量引入其中,使得音樂的教學更加便利,也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例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學生的音色訓練,了解不同的音色對于不同種類音樂唱法的影響,對于中學學生而言,豐富的課堂環境和多變的教學模式,往往更能引人入勝,迅速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去。
音樂的學習不是簡單的學會唱歌、學會識譜更多時候學會欣賞比掌握歌唱的技巧、樂理等更為重要。而作為中學生,由于自身的身心特點,他們也愿意參與到這種以欣賞為主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情感態度方面的教育目標更容易實現,學生的審美能力也會得到顯著的提升。比如讓學生欣賞《春江花月夜》,通過音樂其委婉質樸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奏,很容易就能夠讓學生聯想到三月夜春江的美麗景色,在欣賞中甚至有的學生還會邊聽邊跳起來,這樣的學習學生真正的收獲了快樂,也很好的陶冶了審美情趣、情操。
四、音樂教學的有效評價
(一)教學過程要具有藝術性
在音樂課堂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學會感受美、發現美、欣賞美更要讓學生學會創造美。比如在《小小足球賽》一課中,教師就可以圍繞“用什么方式才能讓歌曲聽起來更加具有比賽的氛圍?”為主題展開討論和交流活動。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很多學生都會提出很多具有創造性的意見和建議如讓一部分同學唱歌,另外一部分學生充當“啦啦隊”的角色帶有節奏和韻律地喊“加油!加油!”而教師則完全可以按照學生的意見去實踐這樣的歌唱表現方式,帶著大家一起來感受這種表現形式的實際效果。在實踐驗證了這樣的表現效果后,教師則應該充分的肯定學生的創意,鼓勵和引導學生多去嘗試創造和創新。
(二)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學生們對于學習音樂的資質各有不同,再加上后天因素的影響,對于同一音樂技巧的掌握各有差異。教師通過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們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反思自己的學習態度和方式。同時還能發現他人的優點和長處,相互促進、相互學習。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的方式有很多種,例如,教師可以舉辦小型的班級演唱會,學生們通過獨唱、二重唱或小組合唱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才能,有特長的學生還可以進行樂器演奏,教師可以進行拍照或錄視頻的方式對節目進行錄制,以此作為學生們自我評價或相互評價的材料依據,達到相互交流和學習的效果。當然,老師在組織學生參與活動的時候要保障安全,同時還要把控好時長,避免學生太過活躍影響課堂進度。
五、結語
隨著社會整體素質的提高,鼓勵學生們德智體的全面發展,當今社會,中學生擁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顯得十分必要[3]。相信在未來的教學中,音樂的教學質量將不斷提高,更能激發孩子們學習音樂的興趣。歸根結底,音樂是屬于情感的藝術,需要以美感人,在音樂的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帶來美的啟迪和情感的激勵、鼓舞,這才是音樂教育的本質。音樂課堂教學的審美教育要立足于學生的情感態度實現價值觀培養目標,更多在課堂教學活動去情感[4]。用情感作為紐帶去引領和陶冶學生,使中學生在美的情感體驗中,學會發現美、創造美和欣賞美[5]。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據學生對美的理解能力不同、情感的體驗不同,來選擇適當的方法[6]。
參考文獻:
[1]朱環.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舉隅[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10,(05):165-166.
[2]艾艷艷.淺議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大眾文藝,2012,(17):241.
[3]王海霞.試論審美教育在大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實現[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03):54-55.
[4]楊苗.淺談如何提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卷宗,2016,(07):529-529.
[6]吳的.如何提高中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J].好家長,2014,(48):233.
[7]周黎藜.新課改視閾下中學音樂教學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美與時代月刊, 2010,(01):126-128.
[8]徐滔.多元音樂文化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合理運用[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9]傅碧云.心隨律動,舞出精彩--淺談中學音樂教學中律動的運用[J].新課程·中學, 2014,(0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