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海霞
【摘 要】人教版高中數學教科書設置了“觀察與猜想”“閱讀與思考”“探究與發現”“信息技術應用”等拓展性欄目,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具有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閱讀材料。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這些由編者精心編寫的閱讀材料并未受到學生和老師的重視,甚至不聞不問,沒有發揮其應有的教育教學功能。
【關鍵詞】高中數學 閱讀材料 教學重要性 教學途徑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33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要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提供倡導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在重視知識與技術培養的同時,還要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但現在的高中,由于學生面臨高考升學的重壓,課程理念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不少教師只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把知識和技能的培養作為數學教學的唯一目標,忽視了對學生情感方面的培養,如數學課本中出現的“閱讀材料”,在他們看來也只是課外閱讀之物,與高考聯系不大,可講可不講,對學生來說學不學無關緊要。孰不知,高中數學中的“閱讀材料”內容,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生活,不僅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而且揭示了數學的文化價值與應用價值,是對學生情感教育很好的素材。
一、閱讀材料在高中數學教材中的教學作用
(一)閱讀材料關注素質培養,成為數學教學重要組成
閱讀材料作為高中數學人教A版的特別教學欄目,主要是實現數學教材內容的拓展,在閱讀探究中培養學生綜合思維,提升其創新能力,實現課堂內外的學習延伸。現有的數學教材往往更側重基礎數學知識的講授,而閱讀材料是對數學教學的有效補充。例如,高中數學中常見的三角函數,在閱讀材料部分結合圓形來講解闡述函數的應用范圍,說明函數的基本性質,在閱讀材料的引導下學生建構函數知識框架,更深入地學習函數知識,自主開展函數學習。作為對基礎教學部分的補充,閱讀材料已經成為高中數學教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考文獻:
(二)閱讀材料設置更為靈活,提升數學教學彈性空間
教育的普及化與大眾化使高中教育的面向對象越來越廣泛,而不同的學生數學學習基礎不同,數學學習需求也略有差異,基礎教材內容彈性不足,而閱讀教學的增設就是為了提升數學教學的靈活性,實現課堂教學內容的彈性調整。高中數學教學不再局限于課本原有數學知識,數學理論及數學習題,其根據學生個性與學習實際引導教師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利用閱讀教學資源滿足學生多元的數學學習需求,使得數學教學更具針對性,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也促進優秀數學人才的培養。相較于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其更關注學生多方面的提升。
(三)閱讀材料激發學生興趣,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分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閱讀材料設置的豐富性與趣味性也實現了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以興趣為導向帶動學生數學探究、數學創新。這與新課程倡導的“使學生具有數學學習的興趣,樹立數學學習信心”的教學理念相契合。而閱讀教材部分富有情節性與意境性,例如《丟番圖的墓志銘》,以小故事的形式引入數學思考,學生對丟番圖去世年齡充滿興趣,在自覺研究與探討中實現數學知識與情景故事的結合,而這是傳統數學教學不具備的教學優勢。
(四)閱讀材料弱化功利色彩,奠定數學后期應用基礎
高中數學涵蓋多個方面,其教學著眼點除了要讓學生掌握不同的計算方式,熟練記憶各種數學定理與共識外,更重要的是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加深對數學學科的認識,學以致用,在今后的生活與工作中利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奠定數學應用的基礎。傳統的數學教學受應試教育影響根深蒂固,具有濃厚的功利色彩。而閱讀材料為學生數學學習樹立新思路,將數學學習與其他學科學習聯系起來,學生樹立高中數學學習的學科與社會發展意識,把握數學規律正確探索世界。
二、高中數學閱讀材料教學的有效途徑
(一)知識化“閱讀材料”,要重視其延展性
在教材中,知識化的“閱讀材料”仍然是重頭戲:《集合中元素的個數》(第一章)、《n個數的算術平均數與幾何平均數》(第六章)、《向量與直線》(第七章)等等,都是一些知識化材料。這些材料大都是對教材章節知識的強化、拓展和延伸,對于這樣的“閱讀材料”的教學,要引導學生在其知識層面上下工夫,同時要重視它的延展性。例如《集合中元素的個數》(第一章)與《從集合角度看排列與組合》(第十章)兩篇“閱讀材料”,遙相呼應,以不同的視角展示了集合表示的直觀性,不僅闡述了用集合方法解決一些較復雜的應用問題的優勢,而且對學生進一步理解交集和并集的概念很有幫助的。另外,新課標背景下,學生對均值不等式的掌握、無窮等比遞縮數列求和的應用、歐拉公式與正多面體的種類的感悟等,都來自于對“閱讀材料”知識的延展,因此,對于這一類材料的教學,要充分重視其延展性。
(二)生活化“閱讀材料”,要重視其應用性
儲蓄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它對支援國家建設、安排好個人與家庭生活具有積極意義。閱讀材料《有關儲蓄的計算》(第三章)作為數列的應用,介紹了生活中常見的兩種儲蓄利息的計算;《潮汐與港口水深》(第四章)則在“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優美詩句的襯托之下,對港口工作人員十分重視的潮汐與港口水深的密切關系,通過正弦型函數來進行近似的描述,體現了正弦曲線在生活中的應用。充分重視這些材料的應用性,應該是教學中永遠的思考。
(三)實驗化“閱讀材料”,要重視其探索性
伽利略通過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從理論和實驗兩方面入手,建立起“自由落體運動的數學模型h(t)=1/2gt2”(第二章),正是這個數學模型反映了自由落體運動的本質規律。從理論上得出上述結論后,伽利略又通過多次實驗,證實了他建立的數學模型的正確性。這一閱讀材料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要揭示事物的本質規律,需要理論的探索和實踐的驗證。這種實驗化“閱讀材料”的探索性,正是我們的教學所關注的。
總之,高中數學新教材中的“閱讀材料”,是新課標之下教材的創新,為傳統的數學教學注入了新的血液。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偶得以上感悟,然而對于“閱讀材料”的教學,還需要我們作繼續深入的探索與開發。最后我想與我的同行共勉:不可忽視高中數學新教材中“閱讀材料”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