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英
摘 要 小學階段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而養成良好習慣要從低年級抓起,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教師做一個有心人 ,在日常生活中堅持不懈地去培養,用好習慣成就孩子,為孩子成功的人生奠定基礎。
關鍵詞 低年級 好習慣 正面引導 樹立榜樣 堅持不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我國當代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印度也有這樣的名言:“把一個習慣播種下去,收獲到的是一個性格;把一個性格播種下去,收獲到的是一個命運。”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階段,作為教育人的主陣地,學校義不容辭地承擔著改變學生不良習慣,培養良好習慣的重任。而作為和學生朝夕相處的班主任更是在其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事教育工作二十幾年來,我深知讓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而良好習慣的養成要從低年級抓起。
低年級學生良好習慣主要包括:專心聽講,認真書寫,按時完成作業,積極發言,認真讀書,動腦思考,不懂就問,遵守紀律,講究衛生等等。學生有了良好的習慣,才會走向一個正確的軌道,快樂學習,快樂生活,為成功人生奠定基礎。
1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好習慣,明確該怎么做
低年級學生天真稚氣,認知能力差,很多事情分不清是非,不知道什么是好習慣,但他們模仿性很強,有很大的重新塑造性格的空間。我們教師就肩負著重新塑造學生、培養學生的重任。我的做法是從正面引導,首先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好習慣,如:認真聽講、積極舉手發言、按時完成作業等,然后教會學生應該怎樣做,并使他們明白簡單的道理,從而調動他們積極主動地、自覺地按照老師提出的要求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學生剛進入一年級,我就教給他們正確的拿書姿勢、執筆姿勢、以及坐姿、站姿,我通過用大屏幕演示、親身示范等方法把正確的姿勢一絲不茍的交給他們,并在日常學習生活當中不斷地去糾正提醒,一段時間下來,大部分學生便養成了這些好習慣。學生剛步入一年級,學校會提出很多日常行為規范面的要求,如站排要快、靜、齊,走廊內不許講話,上樓梯腳步要輕,一步只邁一個臺階,每天都要佩戴紅領巾、名簽等,我讓學生明白這些要求每個人都要遵守,要嚴格按照學校提出的要求去做,要養成這些好習慣。
2常抓不懈,反復訓練
習慣是經過重復練習而形成的一種自動化了的行為動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須有一個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艱巨的長期的細致的過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須從一點一滴抓起,不斷強化,常抓不懈。
要養成這些好習慣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學生年齡小,自覺性差,甚至有些學生出現了問題后屢教不改。為了保證早午自習紀律,改掉一些學生不能安靜上自習的習慣,我在班級制定了班干部輪流值周制度,因為老師不可能時時都在學生身邊,老師不在的時候,值周學生要詳實記錄早午自習情況,然后在每周五舉行的“回頭看”中做總結,表揚表現好的學生,批評表現差的學生,給予相應的獎勵和懲罰,有時也開展小組評比活動,實行評分制度,每個學生都有了為小組爭光的意識,一段時間下來,早午自習就安安靜靜了。
對于學校提出的一些日常行為規范方面的要求,一些學生總是一犯再犯,我常常聽到值周學生來報告:“老師,XXX走廊講話被扣分了!”“老師,老師,XXX紅領巾沒帶被扣分了!”“老師,XXX作業沒帶!”……這些報告往往讓我心煩意亂,但冷靜下來仔細一想,學生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我們不要急于求成,而應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有足夠的耐心和恒心,反復訓練,堅持不懈地加以糾正和培養。而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就會成為他們的第二天性,會在很長時間內規范他們的行為,甚至會使他們受益終身。
為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我首先聯系家長,讓家長做好監督,每天提醒學生帶好作業,帶好紅領巾名簽以外,在這里深入學生當中,跟蹤監督也起了很大作用,學生剛入學的幾個月,我時刻陪伴在學生周圍,下課和他們一起走出教室,觀察他們走廊內的表現情況,對出現的不良行為及時制止,課間和他們一起做游戲,制止了瘋打鬧的情況……深入學生不僅幫助學生養成了好習慣,還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誼。
3樹立榜樣,身體力行,潛移默化影響學生
列寧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低年級學生模仿能力很強,因而榜樣對學生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對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有潛移默化的暗示、指導作用。班里四、五十個孩子,他們每天生活在一起,學生們的表現參差不齊,有的孩子勤奮刻苦,文明守紀,是老師眼中的好孩子,有的孩子學習差,經常調皮搗蛋,讓老師頭疼。如何讓這些差生改變行為習慣,樹立學生身邊的榜樣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他們。每當學生當中出現好的典范時,我都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周圍的小朋友向他們學習。我常常對一些學生說:“你看XXX小朋友腰板坐得多直啊。”“你看XXX小朋友字寫得多工整啊,老師相信你也能像他這樣寫。”“你看XXX小朋友上課多愛發言啊,老師真喜歡他。”這時候我就會驚喜地發現原先彎著腰的小朋友身子坐直了,字寫得歪歪扭扭的小朋友在一筆一畫地寫著,不愛舉手發言的小朋友小手也高高地舉起來了……
在培養學生行為習慣的時候,老師的示范教育更是一種無聲的力量。在孩子眼中,老師是神圣的,是偉大的。他們對老師是崇拜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他們,都在他們的模仿當中。教育往往不能光用嘴去說,實際行動往往更能影響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我處處規范自己的言行,處處以身作則。盡量給學生樹立良好形象,用自身的言行去影響教育他們。不讓學生罵人,我從來不會罵學生,說話也從不帶臟字;讓學生養成遇到垃圾要隨手撿起來的習慣,那么每次我看到垃圾都會彎腰把它撿起來;要求學生認真書寫,我就會注意自己的板書要工工整整;教育學生愛讀書,我就會經常捧著一本書靜靜地讀……有一次,學校要進行衛生大掃除,我安排好任務后就走了,當我回來時卻發現很多同學在說笑玩鬧,而教室里一片狼藉,我本想狠狠地訓斥他們一頓,但又想大動干戈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于是我默默地撿起地上的掃帚,默默地打掃起地面來。這時候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現了,學生們都安靜了下來,開始完成自己的任務,有的學生一邊干一邊不時地瞟我幾眼,仿佛在說:“我們知道錯了。”一場勞動不一會兒就結束了。教育是一個需要用心的活,有時候潛移默化比大聲呵斥更有效。
良好的習慣,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可以為孩子奠定一生的基礎。所以,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用好習慣成就孩子,成就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