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朝霞


(浙江省溫州市中等幼兒師范學校,浙江 溫州 325600)
摘 要:文章以師生訪談和幼師生化學學習興趣的問卷調查作為研究方式,比較分析實驗班和對照班同學的化學學習興趣,提出激發(fā)幼師生化學學習興趣的一些有效方法。實踐證明,實施化學實驗教學,將化學跟生活中的應用聯(lián)系起來,對激發(fā)幼師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幼師生;化學教學;學習興趣;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42;G65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9-0090-02
一、研究背景
幼兒教師是教師隊伍中一支重要力量,主要以女性為主,負責教育學齡前兒童。幼兒教師擔負著幼兒的啟蒙教育工作,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jīng)驗,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幼兒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角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從本校幼師生入學時的成績來看,化學成績相對較低。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發(fā)現(xiàn)他們對化學學習興趣不高。學生對化學學習不感興趣的主要原因是:認為化學課堂學習枯燥乏味、化學元素符號和化學概念特別難記。根據(jù)“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人本主義需要層次”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幼師生的化學學習興趣是指在遵循幼師生的化學基礎和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滿足他們合理的情感需求,并能夠將所學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應用于今后的工作中,從而更好地指導幼師生生活的一種心理傾向。
如何提高幼師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呢?應從幼師生對化學學習興趣的調查著手,分析影響幼師生化學學習興趣的因素。從整合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式、開展實驗教學等方面入手,能夠提高幼師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升幼師生化學素養(yǎng),為幼師生勝任幼兒園科學教育工作奠定基礎。
二、研究方法與問卷編制
1. 研究方法
主要方法:實驗法、調查研究法。選取平行班級的幼師生,將其分為實驗班和對照班,通過課程設計后的學習興趣和化學素養(yǎng)進行調查、數(shù)據(jù)整理和統(tǒng)計分析,再比較得出結論。幼師生班級是采取隨機分班制,學生入校的化學平均成績沒有太大差異。因學校課程設置的原因,二年級才開設化學課程,因此,學生的化學學習基礎幾乎沒有差異。為了進行比較,教師對所任教的班級采取了兩種不同的授課方式,一種是采用傳統(tǒng)的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依據(jù)教材照本宣科;另一種是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并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整合。
2. 問卷的編制
結合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設,通過查閱文獻,參照劉知新、王建成主編的《化學教學測量與評價》中制定的“化學學習興趣和態(tài)度調查問卷”,還結合其他文獻和網(wǎng)絡學習興趣的調查問卷,教師編制成幼師生化學學習興趣調查問卷,并以該調查問卷作為資料收集的工具,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幼師生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化學學習興趣。調查結果用專業(yè)統(tǒng)計軟件SPSS19.0進行統(tǒng)計處理。本問卷的題目包括:第一部分共20道單選題。1至6題調查幼師生的課堂狀態(tài),了解他們在化學課堂上的學習情況;7至10題調查幼師生的化學實驗,了解幼師生對化學實驗的認識;11至14題調查幼師生的學習內容,了解幼師生對化學學習內容的看法和建議;15至20題調查幼師生的化學應用,了解幼師生對化學知識在生活和生產(chǎn)中應用的重要作用的認識。第二部分是4道選擇題,主要了解幼師生對化學學習喜歡和不喜歡的原因。
3. 培養(yǎng)學習興趣的課程設計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以提高幼師生的化學科學素養(yǎng)為最終目標,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狀和學習特點,以激發(fā)幼師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為出發(fā)點,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四個方面,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和探索。
(1)教學目標的定位?!队變簣@教師專業(yè)標準》明確提出:幼兒教師要具備一定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能夠有效指導兒童進行科學探索,要扮演四種教學角色:促進者、激發(fā)者、咨詢者、榜樣示范者。因此,準確定位幼師化學教學目標,能夠激發(fā)幼師生的化學學習興趣,提高幼師生的科學素養(yǎng)。本研究主要確定化學科學知識的探究能力、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知識和能力的延伸拓展及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應用能力這四個方面為教學的基本目標。在這樣的前提下,開展幼師生的化學教學實踐。
(2)教學內容的整合。傳統(tǒng)的化學教學基本按教材呈現(xiàn)的內容進行教學,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實踐,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幼師生化學教學在內容選擇上體現(xiàn)出以下三個原則:一是突出化學核心概念,滲透科學方法。比如物質的組成與分類,可結合幼兒園的室內布置,讓幼師生真實體驗到學科方法的應用就在身邊,提高幼師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二是體現(xiàn)專業(yè)特點,拓展知識的廣度。要通過對《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及《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等文件的學習,提高幼師生的思想認識。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盡量讓學生將所學的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進行聯(lián)系,拓展幼師生的知識廣度。可將化學知識和幼兒園科學活動設計相結合,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實驗,如自制汽水和對食物中的淀粉進行測定等。三是關注科技發(fā)展,密切聯(lián)系實際。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合理選擇,化學教學要更加貼近幼師專業(yè)的特點。比如學完元素及其化合物相關知識后,教師可整合一節(jié)關于“人體所必需的化學元素”的知識學習,讓學生了解人體所必需的元素及其作用,知道這些元素的缺乏對幼兒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體現(xiàn)化學與幼教以及生活的聯(lián)系。
(3)幼師化學的教學方法。經(jīng)過一年多的化學教學,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教學方法難以有效激發(fā)幼師生學習興趣,于是采取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課堂實驗教學。在研究過程中,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教師選取了幾個部分的化學知識讓學生進行了分組實驗。(1)金屬鈉與水反應的實驗,實驗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體驗化學的樂趣。(2)金屬鋁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實驗,實驗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感受鋁制品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及應注意的事項;(3)金屬鐵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實驗,實驗目的: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體會補鐵試劑中的亞鐵離子的存在和鑒別方法,體會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其二,課外興趣實驗。根據(jù)學校教學安排,組建了有30名幼師生參加的課外興趣實驗小組。經(jīng)過半學期的嘗試,設計了十個趣味實驗。在實驗中,學校提供實驗藥品,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教師做適當?shù)囊龑Ш椭笇Чぷ?。從幼師生的實驗成果及幼師生的課后建議和感受來看,趣味實驗對激發(fā)幼師生的化學學習興趣有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從調查訪談中,也能感受到學生對化學趣味實驗的濃厚興趣。趣味實驗項目有:自來水酸堿性及氯含量的檢測、指紋實驗、自制彩色溫度計、自制汽水、水中花園、水果電池、葉脈書簽、噴霧作畫和用火作畫等。其三,嘗試開放性的課堂模式。鑒于幼師生今后的職業(yè)定向,在“人體中營養(yǎng)物質”這一章,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和展示學生的個性潛能,教師設計了一系列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自愿結組、選題、查閱資料、推選同學上臺講課,充分體現(xiàn)了合作學習意識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開放性的課堂模式中,學生體會到了教師備課的艱辛,上臺展示的膽量得到很好的鍛煉。學生撰寫的心得體會表明,這樣的課堂讓他們學到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