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琴
摘要:美術是一門積聚靈感,催發情感,激活想象的藝術,它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修養,還有助于開發智力。如何讓學生接受這門藝術,激發他們想學的愿望則是藝術的藝術。
關鍵詞:小學美術;情感教育;情境教學
情感是人對待周圍現實和對待自身態度的一種穩定而持久的體驗。藝術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它的這一特點決定了藝術課堂教學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別于其他學科。藝術更為講究的是情感的投入與心靈的交流,否則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美術是人類情感的溫床,是情感交流的場所。從某種程度上說,情感是美術教育的核心。筆者認為,以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活動為載體,多點整合,多層推進,能有效加強情感教育,長足促進學生健康情感的發展。
一、拓寬美術教學情境
拓寬情境在美術情感教育中,不但可以讓整個課堂教學達到高潮,同時能夠促進 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進一步發揮,深化和延伸課堂教學。筆者認為,拓寬美術教育的情境首先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獨立創作或者師生合作等各種形式的游戲活動,來讓學生充分領略到不同材質所帶來的樂趣和新奇,并從中感受到集體精神;其次,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來自編自演某些美術故事,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不斷提高審美情趣;再次,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來為教學服務,用數碼相機把作品全部都收錄下來,然后用電腦將所有的美術作品合成一個動畫故事。如此一來,不僅讓美術作品更加貼近學生們的實際生活,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們觀察、造型與結構的能力,有效拓展了他們的 知識面和藝術視野,有利于美術教育教學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
二、在情感教育中強化學生主體地位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使得小學美術教學成為一種十分放松的課,學生將美術作業當作一種任務來完成,甚至在很多學生眼中美術課根本不算是一門學科。這種現狀對小學美術教學工作的開展產生了嚴重的影響,為避免這種現象發生,教師首先要改變教學中自己的角色,以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的角色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活動,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創造一種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另外,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們在課余時間收集相關教學內容的教學素材,使學生切身的感受到教師教學的辛苦,使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問題,進而拉近師生間的關系,使學生感受到來自于教師的情感,并獲取美術知識,進而完善情感教育。
三、在情感教育中提高教師感染力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中,教師要先提高自身的情感感染力進行授教。教師自身的感染力是指教師教學中所表現出的情緒,通過這種情緒去影響學生,進而學生表現出的一種情緒力量。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擁有良好的情緒,也會為學生帶來良好情緒,學生在學習中會以教師為榜樣,更積極主動的學習,并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教師自身的情感感染力可以從兩方面來提高,一方面具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手段,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幽默的語言和個性化的肢體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即將學習的美術內容感興趣,并積極的進行美術作品的創作;另一方面,運用教材中的內容去吸引學生,小學美術教材雖然看起來很直白,但是教材里面蘊含了很多豐富多彩的內容,要運用教材吸引學生注意力,則需要教師在課前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研究,之后在課上全面的詮釋給學生,進而實現情感教育目的,促進小學美術教學活動的開展。
四、合理評價,獲得信賴
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針對實際情況,積極引導學生在賞析美術作品(包括大師作品、老師作品和學生作品等)過程中,或針對自己與他人的創作情況、參與美術活動的態度、與人合作的精神以及社會上出現的某種美術文化現象等,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點評等多種形式互動交流,鼓勵學生講出并不斷更正自己的感受,加深學生對美術活動過程、結果的反思和內心體驗,及時梳理自己的情感,建構起新的開放性的健康情感體系,時時增強學生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和自信心,并長久促進學生的健康情感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
學生不管是完成作品還是回答問題,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作為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贊賞,然后對具體的作品要做具體的分析,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幫助他們提高分析與鑒賞的能力。合理的評價可以建立起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同時也傳遞給學生一種信息――公正、公平的評價方法。
評價的方式可以是多種的,可以采用學生自評或互評,再結合教師的點評,最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確立正確的審美理念。
比如在手工制作課中,大部分學生剛開始作出來的作品看起來實在不怎樣,但我首先對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加鼓勵,然后對不同的作品分別給予分析與有選擇性的建議,而避免具體教他們怎么做,因為藝術是無規則的,教師用意見或建議的方式更善于發掘學生的潛力,這樣使學生總能保持著自信的學習態度。
五、情感教育中豐富學生情感認識
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從前只要我們提到情感教育,就會想到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等的教育,這些教育固然重要,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其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也無法適應當前社會倡導的和諧社會的要求,同時削弱了美術教育中的人文屬性,忽視了人的生命情感。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情感教育還不夠成熟,處于非常重要的初級階段,空洞、表面的情感教育只會使學生對情感教育產生局限的認識,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產生影響,長期發展下去使得學生漸漸的對美術學習失去了信心,因此,小學美術教師應豐富學生的情感認識,加強學生的情感教育。
總之,美術課堂上的情感教學的手法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即真誠,而真誠則源于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當你對教學有執著的追求,千變萬化的情感教育手法就會應運而生。當然,我們還需要樹立大美術教育觀,立足小學美術課堂,積極向外拓展和延伸,大力開發并有效利用各種美術課程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校外美術活動。這樣,課內外相互配合和補充,形成美術教育的合力,以此實現情感教育的多元化目標,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鋮.提高小學美術教學質量的實踐與探索[J]. 質量探索. 2016(06).
[2]徐英.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 美術教育研究. 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