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亞歡
摘要:在新課改中,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強調要體現“師生平等”“課堂教學有效性”等觀念。隨著新課標在教學中的不斷滲入,教師應當明白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核心部分,它對高中數學教學的質量高低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所以在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上,有必要進行課堂情景的創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兵進行有效的探究。
關鍵詞:高中數學,新課改,高效課堂,方法
課堂教學是高中數學教學的主陣地,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方法,已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為了尋求大面積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出路,我們數學教研組進行了“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的教學改革研究。下面結合本人的實踐談談認識和體會,供大家參考。9/view-3477833.htm
一、創設課堂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激發學習興趣
(一)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認識。
當前數學教學現狀仍然處在“教師講,學生聽”或“學生練,老師看”或由“教師滿堂灌轉向學生滿堂練”,“依分數論質量”等這個教學應試“怪圈”之中。在這種狹窄的數學思想下的數學教學的問題核心是由于脫離學生的數學實際,培養出的學生只能高分低能。走出這個怪圈的出路何在?高中數學教改實踐證實:從學生實際出發進行數學教學是走出應試教學“怪圈”的有效途徑。這種數學教學的結構和程序為:以學生的數學實際為教學的起點,將數學知識問題化、活動化,改革過程的評價以利于激起學生的認識沖突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從而使學生最終通過其主動構建起自己新的認識結構。
(二)正確理解教學目的,教學思想要面向學生實際。
我認為教師要正確地處理好以下三個關系。第一,數學目標要符合學生的實際。這就是說確定數學目標應該是“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既不能隨意降低目標,又不能主觀提高目標。第二,教學思想要面向學生實際。
一是要面向全體學生,大面積提高數學質量,二是要讓學生受到全方位的教學教育,即學生不僅要掌握數學知識,學會數學,而且要愛學數學,會學數學并且會用數學。第三,教學內容“同化”學生實際。要使學生能夠把每節課的教學內容納入到自己已有的認識結構中(即同化學生實際),教學內容就應該與純實際“同化”,即就要把教學的新知識分解為學生已知的知識,半知的知識和未知的知識進行教學。
二、創設情境課堂,轉變教學觀念,探究課堂教學
(一)教師要摸清每一個學生實際,定準教學起點。
成功的教學總是以學生為主體,并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教師發揮的主導作用的必備途徑是教師對數學活動的組織以及對教學內容的轉化為問題系統層次化,活動有程序化即系統的知識群。學生學習的教材是按照學科的邏輯順序編排的,具有較強的系統性。然而,處于學習階段的高中學生的實際是怎樣的呢?他(她)們是很難自己發現教材的系統性及“知識群”之間的內在聯系,必須依靠教師去引導、去揭示、去組織。
(二)優化教學過程,創造學習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是知識線、能力線、協調方法線的統一體。優化教學過程就是三維的優化組合相互作用協調發展的結果。知識線源于教材思路,能力線是教師對應教材思路由學生學習活動與獲取知識互相作用下構成的一條隱線思路。協調方法是教師調節兩線順利延伸,指導學生思維的方法組合。三維結構式教學體現在教學過程之中知識、能力、教法環環相扣,教與學一一對應。
(三)探究改革評價方法,重視過程評價,使教學過程充滿鼓勵快樂。為愛學而學,為會學而學是教與學的基本出發點。由于教學內容不同,學生的實際存在差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會產生各種偏差和遇到各種困難,只靠效果評價目標方法單一,難以激起全體學生的積極性,相反會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因此,由學生效果進行“反饋—矯正”來實現糾偏改錯固然必要,而過程評價顯得更為重要。過程評價把學生學習過程的學習方法、心理狀態、智力參與程度,作為主要評價對象。教師通過對學生學習狀況,如舉手答問,分組討論,動手動腦外顯形狀觀察,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時智力參與程度,配合反饋信息,引導學生自評、互評、師評等形式認識自己的不足和出現的偏差。通常采用肯定、贊美、激勵等形式表達、使學生主動去彌補它,調節自我,振奮精神,積極再參與。具體做法是:①教師不能把一堂課的總目標作為過程的評價目標而應把總目標化解為具體環節的小目標。小目標的形成應從總目標中包含的知識要素、能力要素、非智力要素的內在聯系上確定,能為小目標而奮斗努力的學生,不管效果如何,都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揚。②評價方法多樣化,系統化,有意層次化。如難度偏大,思路偏活,則應選讓優生說思路,講方法,闡道理,有意讓他們充當“參與”學習過程的開路先鋒。若一般疑點和問題先讓中差生說看法和想法,貴在參與,能認識多少就認識多少,能說多少就說多少,多復現,才能快反饋。教師要努力發現閃光點,給予肯定和贊揚評價。這樣才能有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靠自己“參與捕魚”,才能自我“得魚”的心理,克服消極等待或悲觀情緒。
總結:
總之,從學生實際出發,優化教學過程,重視過程評價,就是創造愉快和快樂的課堂氣氛,形成寬松和諧人際關系,力求達到學生與教師共鳴,學法與教法共振,知識與能力辯證統一,認識與情感的同步發展,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有機結合。試想,有了以上幾個方面的突破,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就能變為現實。
參考文獻
【1】,劉萍,《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學策略初探》,高等繼續教育學報,2006年
【2】,唐孝菊,《新課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