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冠
【摘 要】隨著現代教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數學教學領域當中已經出現了眾多先進的教學工具和教學軟件,其中幾何畫板以其獨特的動態性和易于操作等優勢特點而深受廣大數學教師的歡迎,并被廣泛運用在小數數學教學中,為小學數學教學成效的進一步優化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因此本文將通過分析幾何畫板對于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性,以“時、分、秒”一課為例,著重圍繞幾何畫板在小學數學中的教學運用進行簡要分析研究。
【關鍵詞】幾何畫板;小學數學;教學應用
在小學基礎教育改革的穩步推動落實之下,要求廣大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目標,既要讓學生掌握豐富的基礎知識技能,同時也需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因此將幾何畫板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有利于教師踐行這一教學目標,而如何運用幾何畫板也成為部分小學數學教師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基于此,筆者將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以“時、分、秒”一課為例,對幾何畫板在小學數學中的教學進行分析。
一、幾何畫板對于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性
1.增加教學的趣味性
利用動態化的幾何畫板,教師可以通過結合具體教學內容,通過向學生展示精彩的圖片或是動態圖畫等方式,使得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從而有效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使得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完成數學學習。
2.直接展示數學知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涉及較多的理論性知識內容,對于習慣使用形象思維理解和記憶的小學生而言,在學習時經常會感覺較為吃力。但通過運用幾何畫板,可以使用動態的圖畫等方式直觀、形象地將數學知識及其內在含義展現在學生面前。特別是通過將其與學生實踐探究進行有效整合,不僅可以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同時也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
3.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教師通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幾何畫板,利用其自帶的功能屬性能夠高效、精準地完成作圖、知識內容講解等工作,進而節省大量的教學時間用于對重難點知識進行疏通,使得數學教學變得更加具有高效性,有利于高效課堂的成功構建。
二、幾何畫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以“時、分、秒”一課為例
1.展示時、分、秒的概念
為更好地闡述幾何畫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筆者選擇以“時、分、秒”一課為例,教師在開展該課的教學過程中,首先可以選擇使用幾何畫板向學生詳細講解時、分、秒的具體概念,幫助學生能夠認識時間單位并可以準確說出具體指示時間。教師通過利用畫圓工具繪制了一個正圓,用以表示時鐘,之后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所見到的時鐘的樣子,并引導學生完成圓圈中時間刻度的標示以及時針、分針和秒針的繪制。此后教師可以利用幾何畫板中的旋轉功能,分別圍繞圓點旋轉時針、分針以及秒針,幫助學生明確秒針在時鐘中“走一圈”即為一分鐘,共計用時60秒,而分針在時鐘中“走一圈”即為一小時,共計用時60分;時針在時鐘內“走一圈”即為12個小時。學生通過幾何畫板觀察秒針、時針和分針的運動變化,可以有效加強對時、分、秒這幾個時間單位的理解和認知。此后教師可以根據其使用幾何畫板繪制出的時間圖樣,向學生講解正確的讀時方法,隨后其可以隨意在幾何畫板中變化時針、分針的指向數字,進而要求學生快速、精準地完成讀時和報時,從而真正幫助學生夯實“時、分、秒”的基礎概念。
2.學習時分秒的換算關系
在利用幾何畫板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時、分、秒”的具體概念之后,教師需要進入到時、分、秒的換算關系講解當中,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自主探究的方法,通過親自操作幾何畫板,變化時針、分針以及秒針的運動速度、指向數字等,進而引導學生進行仔細觀察,探究時、分、秒之間的內在關系。學生在親自操作的過程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鐘面上的12個數字將整個鐘面分成了大小均等的12個大格子,而在每一個大格子當中又有5個等分的小格子。學生在利用幾何畫板旋轉時針、秒針和分針的過程當中,可以發現秒針每走1個格子即代表1秒分針每走1個格子即代表1分鐘,而每個大格子則代表一個小時。在一邊旋轉指針一邊仔細觀察的過程中,學生不難發現1分=60秒,60分=1小時的規律。而教師此時通過引導學生對時、分、秒進行換算,譬如用秒表示分和時,即1分=60秒,10分=600秒等,進而讓學生在幾何畫板的幫助下能夠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學習時間單位的換算,從而有效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知。
3.進行時分秒的簡單計算
當學生已經掌握基本的時、分、秒概念以及換算關系之后,教師需要將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引導學生能夠通過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數學運用能力。但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使用幾何畫板幫助學生完成時、分、秒的基本計算,譬如說教師可以通過使用幾何畫板制作一個時鐘從三點三十分變化為三點四十五的小動畫,并為學生創設一個坐公交車放學回家的生活情境,要求學生通過觀看數學動畫,分析并計算出坐公家車從學校到家所需時間。根據動畫中的時鐘變化情況,學生可以準確得知鐘面上的分針一共走過了三個大格,即意味著學生從學校坐車回家一共用時十五分鐘,但在此過程中時針并未有任何變化,因此通過計算45-30=15,即可證明學生坐公家車放學回家一共需要花費十五分鐘。同樣,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設候車的教學情境,即給出學生火車九點十分從A點出發,需要一個小時才能到達B點,現在火車晚點四十五分鐘,試問火車何時出發,且到達B點的具體時間。在引導學生進行計算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將答案用幾何畫板表示出來,首先學生可以在幾何畫板中畫出九點十分的鐘面,之后利用10+45=55即可求出火車會在九點五十五分出發,此時學生可以在幾何畫板當中利用旋轉功能轉動分針,將鐘面從九點十分變化為九點五十五分。根據已知條件火車從A點到B點一共需要一個小時的時間,因此9:55+1:00=10:55,此時學生在幾何畫板中將鐘面調至十點五十五分即可。
三、對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幾何畫板的反思
在“時、分、秒”一課當中,教師通過運用幾何畫板確實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完成對相關基礎知識內容的理解與記憶,尤其是通過學生親自操作幾何畫板的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其深化學習時、分、秒的單位換算,同時也可以加強學習時間單位的簡單計算,引導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知識內容解決實際問題。但在此過程中筆者也發現,部分教師使用幾何畫板時過于注重畫板的動態性,為了能夠增強教學趣味往往會在幾何畫板中利用眾多功能并制作出炫目的動畫,雖然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學生很快容易出現“審美疲勞”,同時也出現了一種喧賓奪主的問題,相比于數學學習,學生對幾何畫板本身更感興趣。因此教師在使用幾何畫板的過程中還需要注重度的使用,正確認清幾何畫板作為教學輔助的地位和作用,從而有效避免此類問題的出現。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將幾何畫板運用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不僅可以有效增加教學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同時幾何畫板當中的眾多功能也可以通過動態、立體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原本平面且略帶枯燥的數學知識,在有效提升教師教學效率的同時,也可以進一步優化學生的學習成效。為此,教師在日后的數學教學中,應當充分結合具體教學情況,靈活運用幾何畫板,使得學生能夠在幾何畫板的幫助下實現在數學學習方面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曹愛婷.幾何畫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6.
[2]趙芳英.幾何畫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10):129-130.
[3]杜云云,徐海峰.幾何畫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華夏教師,2015(06):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