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瑞峰
摘要:《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指出,中小學教育要由應試教育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轉變。同時指出,學校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索質。教育關注的是全體學生,全體學生更應該包括每位學困生。顧名思義,“學困生”就是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指那些知識能力方法等各要素融合方面存在著偏離常規的結構性缺陷,智力得不到開發,需要通過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措施予以矯正的學生。我們國家極力推崇素質教育,素質教育追尋的是人格的發展和人性的不斷完善,它們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來解決學困生的轉化問題。
關鍵詞:學困生 希望 自信 激勵 耐心
一、用愛心點燃希望之火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教學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學生,如果你討厭你的學生,那么你的教育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也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學生群體中,絕大部分學生的智力因素是極好的,有的在學習上出類拔萃,有的在運動方面大顯身手,有的能把生活中的事情處理得井井有條。然而,有一小部分的學生卻因為社會、家庭等原因導致學習上處于劣勢,學習沒有動力,作業敷衍,成績不佳。吳佳穎,我是四年級開始接她的,接班級時她的語文成績只有四五十分。接觸了兩三個星期后,我發現這個孩子的智商并沒有問題,不至于考四五十分。后來,我了解到她是一個單親的孩子,父母離婚后,她隨母親,母親沒有工作。為了生活,母親經常出外打零工,家里沒人管她,孩子有上頓沒下頓,學習更沒人過問。家庭原因加上她本身就基礎差,對學習失去了信心。知道后,為了重塑她的學習信心,我經常利用下課時間找她談心,肯定她身上的優點,在生活上給予她一定的關心。調整老師急于求成的心態,鼓勵她“能學會多少是多少,盡力就是對自己的肯定,就是最大的成功。”只要她有一個小小的進步,我就在班上表揚她,私下鼓勵她,并引導其他同學尊重她,關心她。功夫不負苦心人,一個學期下來,孩子的臉上有了陽光,語文成績也有所進步,課堂上有時還能舉手回答問題。那個陽光燦爛的午后,她突然舉著80分的考卷跑到我跟前,興奮地喊:“江老師,我也能考80分了,今天的看拼音寫詞語,我沒有錯別字!”孩子一臉幸福與自信,那一刻我也和她一樣的幸福,那一刻我領悟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的話“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用愛心去溫暖他們的心,讓心與心碰撞出的火花點燃他們內心深處的希望之火,這希望之火便是他們前進的動力。
二、以贊賞培育自信之苗
歌德有這樣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財富,你只失去了一點點;你失去了名譽,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氣,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學困生群體在學習中,他們經常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同學的歧視,信心慢慢地失去了。盧家豪是個留級的孩子,語文基礎差,尤其是拼音識字方面,他的智力一般,記憶力不好,特別容易遺忘。每次考試他的成績都不盡人意,調皮的孩子叫他“大笨鳥”。他害怕考試,更害怕老師在課堂上公布成績。看到他的作業和試卷,我也總是頭疼萬分,但是為人師的責任感和良知告訴我,不能放棄,決不能放棄。保護每個孩子的自尊心是老師的責任,我在班隊會上這樣說:“我們班就好比一艘船,順利駛船,每個船員一樣重要,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決不可歧視任何一個船員,更不能給同學起傷害人的綽號。”課堂上我開始對他特別關注,經常提問他,給他一些難度比較低的問題,讓他能嘗到一些成功的喜悅,也讓別的孩子發現他的優點,重新認識他。每一次聽到他的回答,我就讓孩子把掌聲送給他,告訴他:“這次你說得比上一次好了。”布置作業上,對他特別照顧,難度與數量盡量減少,讓他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作業。每一次看到他的作業我就給他加個笑臉,或者寫簡單易懂的評語。
一點點,一滴酒,現在他自信多了,雖然成績并沒有突飛猛進,可是眼神中透露出了自信的火苗。終于明白了法國教育家盧梭說過的話:“表揚學生微小的進步,要比嘲笑其顯著的惡跡高明得多”自信心是人性的頂峰,激發學生的自信心是“教育工作的頭一條金科玉律”,他形象地指出:對待自信心“要小心得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
三、找幫手化解學習之難
蘇霍姆林斯基也說:“要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學校抬起頭來做人。”這就告訴了我們,讓學困生和同學走在一起是至關重要的問題。要讓學困生覺得自身存在的“困難”不是一種“不幸”,而是在學校里,在老師眼里,人人平等,一樣享受校園的陽光。我讓優等生當幫手,讓優等生首先走進學困生的學習生活。課余時間,我給每個學困生配一位學生教授,與他們一起朗讀,幫他們聽寫,和他們游戲。孩子有個共性,能玩起來就是朋友,這樣和諧的學習環境,學困生體驗到了和同伴一起學習的樂趣,無形中化解了學習中的畏懼心理,在一定的程度上,“學生教授”的作用高于老師的強壓補習。經常都能看見,學困生沒有再躲在角落里,個個都有了朝氣。漸漸地他們在班級中找到了自身的位置,在同伴得到了信任和快樂。
四、以激勵激發奮進之心
一個人只要經歷過一次成功,就會激起無數次追求成功的努力。學困生更是如此。大部分學困生在思維上存在著惰性的。語文學科的學習體現更明顯,我們都明白語文與高智商并沒有太大的關系,學語文更注重積累,學困生基本都是不善于積累的人群。作為老師要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習興趣,克服思維上的消極因素,用非智力因素來彌補智力因素的不足。課堂上,我經常采用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如講解課文時,總是設置一些難度低的問題,讓學困生也有機會表現。“小組合作學習”有時也特意讓學困生作為代表回答問題,讓他們找到自己的位置,獲得成功的喜悅。批改作業更是一個巧功夫,學困生的作業,我從不急于打“×”總是從他的角度思考為什么,酌情批閱,給予恰當的評語,二次批改后,全對的再次鼓勵他們。有時,我還讓學困生之間進行競賽,激勵他們學習的熱情,讓他們經常感受到老師的注意與關注,強化學習意志,養成學習習慣,達到有學習熱情。
五、用耐心澆灌堅持之花
經常有老師茶余飯后這樣評論:“現在的學生實在不知道拿他們怎么辦,打、罵法律不允許,硬的行不通,好話,講道理,軟的也不行,真的是欲教不能。”這句話其實就是針對班級里各種類型的學困生而言。老師和學困生其實是一對矛盾結合體。在解決矛盾時,所有的老師時刻想著法子想要“有質量”“短時間”地改變學困生。俗語說得好,“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學困生就是沸水鍋里滾燙的熱豆腐,哪那么容易入口呢?學困生自身的“困難”及不足之處在長期的學習和生活中形成的。有學校教育的原因,也有社會的原因及自身的原因。轉化學困生就是“紅軍長征”,縱有“萬水千山”之難,也要俱備“只等閑”的心態。不能操之過急,要有耐心。學困生有不穩定的心理特征,其通病就是在前進中容易出現反復,不少學困生都經過“進步——反復——再進步——再反復——更大進步”的曲折而轉變好的。“精誠所致,金石為開”,就是要在一次次教育失敗中毫不動搖。耐心澆灌方能盛開驚艷之花。
“反復抓,抓反復”。摒棄對學困生的偏見,多給學困生一些愛心,讓愛的陽光溫暖學困生的心靈,讓愛的雨露滋潤學困生的成長。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
[2]崔麗鵬.讓學生感受到你的愛.文學教育.
[3]江西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