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麗旦·哈的江
摘要:從中學的歷史教學的角度來看,對學生進行歷史教學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歷史觀。為了有效地提升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能力,在歷史教學過程當中合理的選擇史料和合理的應用史料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主要簡要地針對中學歷史教學當中史料的選擇和應用進行簡要分析,希望所得內容能夠被相關的歷史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學;歷史教學;史料選擇
在進行歷史教學的時候,歷史圖片、歷史畫面、歷史文獻等等是非常眾多的,而相關的內容也是豐富多彩,存在著不同的歷史場景,歷史人物和歷史文物和名勝古跡等等。合理的對于歷史圖片加以直觀的應用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對歷史知識進行理解,可以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學習熱情。所以歷史的資料的選擇能夠有效地對于學生學習歷史提供更加廣闊的發揮空間。
一、多角度地選擇史料,拓寬學生對歷史現象的了解
歷史現象是十分的紛繁復雜的,所以在同一個歷史事件當中只有了解不同的側面才能夠洞察問題的根本探求事物的真相。在歷史教學過程當中擺正歷史觀是十分重要的,教學需要多角度地從具有高價值的史料當中來獲取有效的知識,幫助學生拓寬相關的事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進行史料選擇的時候需要注意對生動形象地進行選擇,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史料可以起到拋磚引玉和畫龍點睛的作用,比如說在對美國內戰進行講述的時候,可以通過對林肯在接見斯托夫人時說的一句話:“一個小女人引發了一場大戰爭”,來提出一系列問題,比如這個女人是誰?林肯為什么會這樣說?戰爭是否真的是通過這個女人引發的?這會使學生帶著疑問進行學習。當學生對此表現出驚訝的時候,老師在對學生講述湯姆叔叔的小屋的故事,這樣能夠逐漸將學生帶入到美國內戰爆發的真正原因,在進行課本講述完成之后,再引用美國人對林肯的一句話進行評價:“具有偉大的精神和高尚品格的人”[1],這樣能夠體現出課文的重點,也能夠突出本堂課程的核心內容是學生更好地愛上歷史學習。
二、適當的對史料進行補充
在進行歷史教學的時候,教材當中現成的史料一般都是史料教學的主體內容。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圍繞著教學的目的需要適當的補充一些史料,比如在學習美國內戰的時候,適當的補充關于1787年美國憲法的相關內容,能夠使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美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相關情況。或者在學習甲午中日戰爭的時候簡單地補充一些日軍在中國所犯下的第一個滔天大罪——旅順大屠殺。使學生明確日軍在中國所犯下的罪行并非是南京大屠殺這一例,在此之前的旅順大屠殺同樣毫無人性。能夠使學生對于歷史知識了解得更加全面,也可以充分的對此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歷史情感。
三、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史料,并去偽存真
在進行歷史教學的時候,教科書當中圖文并茂,所以學生非常的喜歡,如果在進行歷史課堂教學的時候,使學生能夠簡單的看一看,讀一讀,時間一長學生也會感到枯燥乏味,這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現如今科學技術在不斷的發展,對于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通過對多媒體設備的應用來進行相關的教學開展,通過對計算機的圖文聲、像特點的綜合應用,使學生對于歷史知識進行了解,能夠使學生在進行觀看和傾聽當中學到相關的知識[2]。在進行相關歷史知識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注意對史料做好去偽存真的工作。存在有相當一部分史料當中缺乏真實性,史學工作者在進行史書編纂的時候有時候會融入一些個人的立場和觀點。比如說在中國的古代歷史上,因為統治階級的人文撰寫史料,導致很多的農民起義軍都被稱之為賊寇匪患或爆逆之徒等。這主要是因為統治階級立場的反映,所以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在進行史料選擇的時候,對于不同的藝術作品、民間傳說或者是奇聞軼事等,不能夠當作正事來看待,即便是在正史當中所呈現出的史料也要進行一番比較,并作出深刻的剖析和甄別,培養才能夠還原真實的歷史,能夠根據其對于歷史的分析得出結論,這樣的歷史才是可信的,也不會使學生產生誤解和曲解。
綜上所述,本研究主要分析歷史教學當中史料的選擇和應用。史料在歷史教學當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能夠引發學生對歷史學及濃厚的興趣,也可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科學精神。因此做好史料的選擇工作,并且做好史料的鑒別,合理的對史料進行應用,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
參考文獻
[1] 熊冰玉,楊海燕.讓史料說話——史料教學與中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J].學理論,2014,04(12):21-23.
[2] 郭子其.中學歷史教學史料運用摭述[J].教育科學論壇,2014,27(07):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