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靖武
摘要:化學這一門學科與實驗聯系緊密,理論知識和化學實驗結合起來才能夠吸引學生的關注,促進學生對理論的記憶。本文僅從“實驗的有趣性革新”、“革新實驗方式,以學生動手實驗為主”、“聯系實際、增強實驗生活性”等幾個方向入手,針對初中化學實驗的現狀,淺析其革新的方向。
關鍵詞:化學實驗;革新;轉變模式
在初中課堂中,化學科目的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機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化學實驗能夠提高學生對于化學科目的興趣和認可度,也能夠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實驗,兩相結合促進學生對于化學理論的記憶和理解。同時,還能夠提高現代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升實踐水平以及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某種程度上,也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嚴謹的科學精神。如若能夠在現有程度上革新化學中的某些實驗,則能夠使得上述效果更加明顯。具體而言,就是增強實驗的日常性和有趣程度。這方面的革新程度就決定著化學授課效果的提升程度。而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一、革新化學實驗的有趣性
化學實驗的存在本身就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和運用教材的理論知識,引起學生對于化學學科的學習沖動。教師要帶領學生利用現有的知識對于化學實驗進行智能化革新,從而改變硬邦邦的化學實驗,使得化學實驗與化學課堂教學都變得更加生動。這樣的課堂氛圍對教學和學習都是一個理想的平臺。比如,教師在第一節課程授課的時候,就可以利用化學實驗的方式,先隨機找幾位同學來進行自我介紹,并且要求學生在自己自我介紹的時候,先寫下自己的名字在一張紙上(用化學性活躍的制劑),之后先讓學生觀察一下,再使用能夠產生化學反應的溶液噴灑在紙張上,使得字體改變顏色。這一種方式,將小活動、小實驗相對完善地和化學學科的理論知識契合在一起,能夠使學生在感受驚奇的同時,對化學學科心生向往。教師則可以在這時多做幾個相似的實驗,并且請同學來手動進行。這樣在歡樂、輕松、驚奇的課堂氛圍中,實現了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類似的實驗還有很多,化學的趣味實驗可以在課堂前幾分鐘多做幾次,從而使得化學神奇的魅力得以釋放,從而契合化學教學的進度。我們常見的是,化學教學在必要的時候采取實驗,而事實上,比起教師一板一眼地講授,這種趣味小實驗更能夠撐起整個課堂的氣氛和節奏。這就是我們所言的“革新化學實驗的有趣性”[1]。無限地拉近學生和實驗的距離,切身感受實驗本身的魅力,實驗本身嚴謹的,學生在近身體驗的同時,也能夠對這一科學精神感同身受。
二、革新實驗模式,以學生化學操作為主
在化學課堂中最為常見的是教師出于教學的目的,在必要的時候采取教師演示實驗的方式。雖然這種方式也能夠使學生的發現和研究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但是這種實驗,由于目的很明確,因而處在被動接受的學生,只能接受教師的定向思維,而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應當有意識地革新實驗模式,設計一些精巧的實驗,課堂應以學生實驗為主,當學生處在實驗主體位置的時候,能夠激發雙向乃至多向思維能力,而且,只有通過自主實驗的方式,學生才能夠真正地理論聯系實際,從而深化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認知,而這是演示實驗所不及的[2]。所學為所用,這才是化學實驗的意義。這里牽涉到另一個問題:如果全面實現學生實驗,那么龐大的實驗經費就成了問題。精簡這部分花費,就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和創意。如公共所知的“滴管實驗”,就完全可以借用墨水和鋼筆來進行。教師可以先借用實驗器材進行演示,之后學生兩兩一組,進行實驗,將墨水吸入鋼筆,之后按照操作膠頭滴管的步驟操作鋼筆,將墨水再慢慢地滴回去。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手勢的是否正確,是否操作失誤。這一個小的改變,就能夠讓學生和實際聯系起來。鋼筆墨水瓶就代表著“滴管實驗”。至于一些不便在教室進行的實驗,如“氫氧氣爆炸實驗”。筆者認為,可以在體育課中和學生在空曠地帶進行,既確保場地,同時又可以實現學生人人參與。在這種神秘又驚奇的體驗中,學生和化學的聯系就更加緊密和牢固了。
三、理論結合實際,增強實驗的生活性
化學教學的內容就是對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現象的解析和呈現。化學來自于生活,自然也要回歸生活。化學教學一定有理論結合實際,不能夠脫離實際漫談理論。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帶領學生從日常生活經驗層次出發,結合課堂所學知識,尋找和發展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從而達到對教材內容的深度化剖析。而這一過程的完成和完善有待于教師對于理論和實際的結合點的把握,能夠準確生動形象地幫助學生發現教材與生活的聯系點。比如,日常生活中除水垢所用的除垢劑就是酸,水垢和酸的反應能夠快速去除水垢,這就是化學與日常生活結合的一個生動體現。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運用知識,從而打破理論和實際之間的堅壁[3]。
化學教學也可以與社會實際相結合。比如,可以采用生活中常見常用的材料來進行化學實驗就是一個不錯的想法。而且還契合當下倡導節約的氛圍,促進學生勤儉節約意識的養成。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材料,比如大可樂雪碧瓶子都可以用來制作實驗中可能會用到的漏斗;常見的醫療用具也可以代替滴管(這里需要注意衛生問題)等等。不單單學校是課堂,社會也是另一種形式的課堂,化學作為一門和日常聯系緊密的學科,化學課堂既在學校之內,也在社會之中。實現了這樣的課堂延展,化學才能夠真的印刻在學生心中。對于社會問題中涉及化學的問題,也可能會運用所學知識加以解析[4]。而提高的不僅僅是學生的知識水準,還是學生研究社會問題的能力,更是學生社會意識和社會責任的深層提高。
四、結語
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進步,人們越來越重視現代教育的實用性,化學學科作為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更應該發揮其優勢。化學實驗,是化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是化學學科的一項重要內容。革新化學實驗模式,能夠從已知的各個方面促進學生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增強化學理論的可理解性;讓學生親自動手,也能夠改變一些學生重視理論輕動手的現狀。通過上述方式,在趣味中引導學生養成一種科學嚴謹精神,能夠使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和成長。
參考文獻
[1] 劉文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初探[J].學周刊. 2016(04).
[2] 公紅心.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研究[J].學周刊.2016(08) .
[3] 徐志偉.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6(01) .
[4] 公紅心.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開展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