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升教學效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激發出學生潛在的能力,使其自覺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來,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創造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學習興趣;培養策略
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小學階段語文學習不僅為學生未來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是學好其他各學科的重要保障。但對于小學生而言,語文學習較為枯燥,小學階段的語文知識大多是一些基礎內容,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會使很多學生感到語文學習枯燥乏味,進而喪失學習興趣。本文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進行了探討,以期能夠為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已經形成了基本的好惡觀,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心靈比較脆弱,特別是教師的言行評價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影響。這個階段的學生往往會因為喜歡某名教師,而愛屋及烏喜歡上老師所教授的學科。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為此,必須正確引導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首先,語文教師要想贏得學生的喜歡與信任,要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習情境的創設,給予每名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只有走進學生的心理,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與愛護,學生下能夠更加理解老師,愛戴老師。
其次,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對于周遭的新鮮事物及娛樂性強的事物都極其感興趣,因此教師在業余時間多與學生進行接觸,與學生一起參加活動,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與學生打成一片,放下教師的權威與尊嚴,這樣學生更加喜歡與教師親近,從而能夠敞開心扉,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
再次,學生的心靈是純潔無瑕的,任你描繪斑斕的色彩,教師必須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關愛。教師只有將愛的種子進行播撒,細心的澆灌,用心呵護,就一定能夠長成參天大樹。愛是最好的教育“一切的工作都是虛無的,除了愛”。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自然就會主動與其親近,在情感上實現更好的交流與溝通,進而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自然而然對教師所傳授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平等的對待每一名學生,將自己的愛與包容的光芒照耀著每一個孩子,使其都能夠在教師的呵護下身心健康的成長。有人說,每一名孩子都是一粒花兒的種子,教師應該用自己的愛心精心的呵護培育,等待花兒綻放。花開各有期,教師應堅信每朵花都會綻放,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只有教師給予學生最真摯的愛,學生才會回報以特別的愛與溫暖。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使之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根據語文教學內容營造恰當的教學情境,進而保證課堂教學過程中充滿生機與活力,時刻吸引學生的眼球。
教師在教學情境創設過程中,應注重情境的美感與優化性,進而確保在此教學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促使學生能夠全情投入,以飽滿的熱情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例如,小學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氛圍的創設。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播放西沙群島的視頻及圖片,將西沙群島的美景真實的展現在學生的眼前,進而產生良好的視覺沖擊,使學生產生深刻的體驗。
在進行氛圍營造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引領學生進行課文的朗讀,根據文章的描述,進行視頻圖片的播放,使學生豐富置身于西沙群島的美景之中,感受更真實的情境,更加深刻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文章所描述的美。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具,進行媒體課件的制作,將課文內容配以圖片進行播放,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為學生進行展播,這樣不僅能夠增添課堂的活力,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實施分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多以教師為主體,而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的灌輸。小學語文教師將教學重點置于生字詞的默寫及課文的背誦,而忽略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為了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轉變原有的灌輸式授課方式,將其轉化為交流合作式,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認識到學生在認知水平、知識儲備以及興趣愛好等等方面存在的不同,避免一刀切教學。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進行學習,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學期結束后,進行生字詞的默寫,大多是分章節進行,學生對生字詞的復習也是一個人為單位展開,這樣的形式相對他們來說比較枯燥,很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
為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分組教學,并且以組為單位進行默寫比賽,以默寫生字詞的數量來分勝負。只限定本學期所學字詞,不必分章節。通過這樣的分組教學形式,學生在合作中體會競爭的樂趣,即活躍了課堂氛圍,又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消除了學生獨自學習的疲勞感。最后由教師進行學生默寫的總結,歸納每個小組出現的問題,避免再次出現相同的錯誤。同時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對生字詞進行分類,不必拘泥于章節。如,鼓勵學生在生字生詞中加入人稱代詞以及連詞成句這樣方便記憶,當然也有其他的標準,所有有助于提升學習效率的標準都值得鼓勵。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生自身個性特點的有效發揮,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同時讓學生在學習方法的應用于選擇上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加有利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學習潛能的激發,提升學習效率。
四、結語
小學階段是語文學習的基礎階段,是語言能力及語文素養培養的重要時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師生情感的培養及教學方法的應用,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及手段進行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進而為學生未來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丹.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J].小學時代. 2016(14)
[2]姜艷艷.小學語文小學中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方略談[J].新課程.2015(22).
作者簡介:李先鋒(1971.5-),男,安徽六安人,大專學歷,小學一級教師,任職于六安市金安區翁墩鄉愛國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