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改革,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高職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專業技能,使其成為技術型人才。高校法律專業關系著我國社會的和諧發展,因此,要培養法律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使其成為高素質的技能人才。
關鍵詞:法律專業;職業能力;培養途徑
前言:法律專業是高校非常重要的一門專業,它關系著我國的和諧穩定、能夠規范社會上的機構和單位合理運行,因此,在高校法律專業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從而使得學生成為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一、法律職業能力的概述
法律職業能力主要是指從事相關法律的人通過所學的知識進行法律實踐操作的能力。法律職業能力培養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學生對法律理論的學習,另一方面是培養學生對于法律實踐的訓練[1],也就是學生運用所學的法律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法律職業能力要以豐厚的法律知識為基礎,通過法律實踐的練習來提高自身的能力,加強對法律概念的掌握。法律職業能力和法律實踐活動是緊密聯系的,要想培養法律專業職業能力必須依靠法律實踐活動才能使學生得以鍛煉,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法律實踐活動中,進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高校法律專業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理念落后
現在高校都以學生的就業為主要目標,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但有的高校過于重視學生的就業率,運用各種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導致缺少對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視,使得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較差,畢業后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此外,一些高校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忽視對學生個性能力的培養,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培養,導致法律專業學生職業能力較差,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缺少對實習環節的重視
實習是法律專業學生學習的重要環節,它能夠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掌握解決法律問題的經驗。學校以前統一安排學生到法院、檢察院等地方去實習,并由學校進行監督管理。但目前有的高校法律專業學生的實習只是流于形式,不再統一安排學生去實習單位實習,讓學生自己找單位進行實習,學校無法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對于學生提交的實習報告也無法辨別真假,從而使得法律專業學生的實習流于形式。
三、培養高校法律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必要性
(一)能夠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
法律職業能力可以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法律思維能力是法律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它能夠有效的鍛煉學生的反應速度、應變能力,從而抓住問題的關鍵,及時的解決法律問題。法律是包含概念、理論、制度等相關的體系,需要學生具備嚴謹的邏輯,掌握相關的法律概念。法律專業的學生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具備法律思維,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方式對于學生走向工作崗位是非常有好處的[2],其中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最有效的方式是對學生進行法律邏輯訓練。優秀的法律人員要掌握相關的法律條規、概念,并能夠對這些法律思想進行靈活的運用,并非生硬的背相關的法律條文。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法律條文也在不斷改革和創新,學生如果沒有法律思維能力,只是死記硬背法律條文,在遇到法律問題時,也就無法解決問題。因此,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是非常必要的,法律思維進而能夠培養法律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使得學生成為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二)法律職業能力的培養是高校法學教育的關鍵
法學教育是高校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夠有效的促使社會和諧。在高校教育過程中,強調培養學生的職業性,也就是使學生既有深厚的理論知識又具有一定的職業能力。由于高校教育具有職業性的特點,使得在培養法律專業學生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使學生成為面向社會服務的法律技能型人才。此外,在法律教學過程中,要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核心,提高法律專業學生的綜合素養。
四、培養法律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對策
(一)重視人文素質教育
要想培養法律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高校要重視人文素質教育,使學生成為符合法律職業要求的人。法律不是一個單獨的學科,法律所涉及的知識非常廣泛,所以要從其他的學科中掌握相關的資料來使法律學科長期發展,就需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3],讓學生具備豐厚的理論知識,從而為以后的法律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比如,在培養學生法律職業能力時,可以根據學生的愛好開設信息技術相關課程,讓學生掌握文字處理軟件等計算機方面的知識,并且老師要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來查閱法律方面的資料,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使得學生具備信息收集能力,滿足法律職業崗位的需求。
(二)拓展實訓平臺
高校應該為法律專業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活動和實訓平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而提高法律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例如,高校可以成立法律社團,吸引法律專業的學生加入其中,定期的組織辯論活動,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交流,在與其他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認識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吸取他人身上的優點,從而提高自身的法律專業職業能力。此外,學生還可以定期的參加社區活動,開展法律救援,學生能夠通過模擬法庭、法律宣傳等活動,鍛煉自身的實踐經驗,減少在法律課堂教學中的不足[4],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老師在旁邊進行指導,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指出,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高校開展實訓平臺,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實踐經驗,還能夠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進而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
結語:培養法律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是高校發展的必然結果,它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實踐能力,使得學生在就業時能夠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因此,高校要多給法律專業學生提供實訓平臺,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從而提高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宋丹. 對高職院校法律專業職業能力培養途徑的再思考[J]. 知識經濟,2015,(04):167.
[2]霍巧蓮. 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構建思考[J]. 教育與職業,2013,(18):103-105.
[3]吳昕. 大學生法律素質培養對策研究[D].中國計量學院,2012.
[4]孫增芹,穆麗霞. 論高校法科學生法律職業能力的培養——以《法律職業能力訓練》教學創新為視角[J]. 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10,23(06):93-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