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霞
【摘要】學好高中數學需經歷:題會做,會做題,做題會三個階段。要想做好第一階段,數學課上就要首先學會看,學會聽。想做好第二階段就要學會選,學會用。第三個階段就要學會變,學會思。
【關鍵詞】高中數學 題會做 會做題 做題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0-0150-02
華羅庚先生在談及數學研究時,提到了三種境界:(1)依葫蘆畫瓢的模仿;(2)利用現成的方法解決新問題;(3)提出新的思路,創造新的方法,開辟新的研究領域。而我們的學生往往誤認為課堂上老師講的問題都聽懂了,布置的作業會做了就是數學學好了。其實不然,事實上很多學生課下做數學題時經常束手無策,為什么呢?帶著學生們的種種疑問,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這句話的啟發,我認為學好高中數學需經歷:題會做,會做題,做題會這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學會看,學會聽,才能題會做
學會看就是學會看課本、看老師??磾祵W課本,認真研讀教材也是掌握數學知識非常重要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較好的掌握數學語言,提高自學能力。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改變只做題不看書,把課本當成查公式的詞典的不良習慣。另外,看數學課本或者數學題不是語文的泛讀,一目十行,走馬觀花的看,而是語文的精讀,需要細細的品味每一個符號,每一個條件,每一個關鍵詞的內涵和外延。如果某個地方有疑惑時,還要反復的看。第一要看本節課新知識與舊知識如何聯系起來。第二要看老師講課的表情手勢,不同的表情,不同的手勢可能就是對某些知識的重復或者提示。如:已知:x>0,y>0,x+y=1,求的最小值。在講此題時我兩個拳頭一碰,學生就知道是= (x+y)()。又如:已知:命題p:,命題q:,則p是q的什么條件?講這道題時我的手一指教室里的鐘表(鐘面上早就寫有“充分”兩個字),另一只手拍著掛有表的這面墻,學生就知道小范圍是充分條件,大范圍是必要條件。第三要看多媒體課件中的動畫部分。因為老師往往把一節課或者一道題中最難理解的地方用直觀、形象、生動的演示給學生看以期能達到人們常說的:“百聞不如一見”的效果。第四要看例習題的選取。因為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數學教材內容新穎,知識豐富,每一道例題的安排,習題的設置,都凝聚著無數教育專家的智慧,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廣泛的應用性,嚴謹的邏輯性。第五要看老師的板書。整齊有序的板書,就是對一節課內容的再現,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學會聽就是要學會聽老師、聽同學。因為老師講課中往往對一些重難點會作出某些語言、語氣、甚至是某種動作的提示。這就要求學生第一要聽老師如何讀題、審題、抓關鍵詞及三種數學語言間的轉化的;第二要聽老師如何剖析已知條件,又如何剖析求解的結論,在已知與結論之間如何溝通的;第三要聽老師講解題思路與技巧,以及蘊藏其中數學思想方法;第四要聽老師講如何歸納總結;第五要聽同學們的答問,看是否對自己有所啟發。人們常說:會聽聽門道,不會聽湊熱鬧。因此,只有真正的會看了,會聽了,才能保證課堂上的例習題真正看懂了,聽會了,如此對應的練習題自然就會做了。
第二階段:學會選,學會用,才能會做題
常聽學生們抱怨,數學作業太多,任務太重。很多學生因此討厭它到了想放棄的地步,害怕它到了恐懼的程度。盡管如此,很多老師還是期望采取題海戰術,以多取勝。長期在題海中疲憊的掙扎,這種只顧埋頭拉車而不抬頭看路的做法,不僅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數學成績,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嚴謹思維習慣的養成。如何從題海中走出來呢?學會選題,學會用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學會選題就是選題時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如果基礎比較差,就選一些概念性、公式性的習題;如果基礎比較好,就選一些由淺入深,由單一知識向多個知識綜合的習題;如果基礎非常好的,就選一些綜合性強、難度稍大點的題,讓自己極好的感受數學思維中的快樂吧!另外,題一旦選定,一定要動手做,在做的過程中既能發現隱藏的問題又能使自己的思維集中。有的學生不動手只看題,盡管在數學這一科上投入了很長時間,但其實效果很差。因此,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克服“君子動眼不動手”的壞習慣。
選出的題不要只是為了寫過程求答案,而是我們要會用這些題的解題方法、思維方式,會用這些題的結論。能夠把一道題拓展成一類題,用題的過程也就是將書或者資料變得“由厚到薄”和“由薄到厚”的過程。當我們會選題并且會用題時,自己的數學水平就又上升一個新臺階,你就會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會做題了。
第三階段:學會變,學會思,才能做題會
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若能對課本例習題再進行改造與深化,不僅能開闊自己的解題思路,還能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學會變題設、變條件、變結論,就是窺視到一類題的內在聯系和區別,又能看到題目改變的全過程,很容易培養學生們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快速發展。另外,通過變式練習,提高學生們的鑒賞能力,以達到靈活掌握知識運用知識能力的目的。
學好數學只看書不做題不行,只聽講不練習不行,只埋頭做題不總結積累也不行??鬃釉唬骸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因此,做完題后還要學會反思。第一要反思題意,第二要反思錯誤,第三要反思方法,第四要反思變化。實踐證明:數學學習重在思考,數學的最高境界是舉一反三,解一題會一類,把運用到同種方法的不同題做對比,總結出它們的異同點,在思考過程中回顧很多相關知識,做到知識成片,問題成串,久而久之,構建起一個內容與方法的科學網絡系統。只有這樣,不論你拿到什么樣的數學題,你都能進行深度分析,合理問答。
總之,要想學好高中數學下,我們首先要學會看書,學會聽講,才能依葫蘆畫瓢的寫出數學題的過程;其次學會用,學會選自己想要的題,才能利用現成的已有的方法來解決新的問題了,學會做題;最后,經過自己對已有習題的改造加工,挖掘其內涵,提煉其規律,揭示其關聯,深化其應用,張揚其魅力的同時提出新的思路,創造新的方法,開辟新的研究領域,從而使我們的數學學習達到巔峰。
參考文獻:
[1]吳莉霞,劉斌.變式教學要把握三個“度”[J].數學通報, 2006年第4期.
[2]閆小川. 數學教學應重視對課本例題的改造與深化.中學數學,2006年第11期.
[3]高國麗,王志紅,廖雙軍.談數學課本例題的有效使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5年第33期.
[4]楊樂. 中學階段如何學好數學[N].光明日報,2016年10月08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