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順玉
摘 要:在當下的教學中,知識灌輸和技能訓練仍然是教學的基本方式,過度關注固定解題過程和標準答案的現象非常普遍。所以,要把“知識為本”的教學轉變為“核心素養為本”的教學,必須大力推進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的改變,使核心素養落地,教學要深度轉型。
關鍵詞:核心素養;情境與問題化;思維品質
吾心為“悟”“悟”就是要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有深入思考的能力。“悟”與“學”的融合,激發了人類對世界萬物的體會與感悟。“悟”的教育強調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此,我推出“基于學生發展”的“悟”的核心素養的數學課堂。
一、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要實施“尊重的教育”,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教育教學
在教學中能否形成合作學習,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尊重每一個兒童的尊嚴,而教師的經驗與學習的理論、教學的技能不過占了三成的比例。在兩位數加減整十數(青蛙吃蟲子)這節課中,我能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教育教學,實施“尊重的教育”。“尊重的教育”包括尊重教育規律、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尊重學生的人格人性。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人性,就是指在教育教學中,我們首先要關注學生是如何思考、如何理解的,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一節課首先通過課堂前測,弄清學生的學習基礎,厘清學生的學習困難,從而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要創設教學情境,感悟知識本質
素養的形成不是依賴單純的課堂教學,而是依賴學生參與其中的數學活動;不是依賴記憶與理解,而是依賴感悟與思維,它應該是日積月累的、自己思考經驗的積累。
在課中,學生通過擺小棒、撥計數器,計算56+30、56-30,在自己獨立思考、動手操作中,逐步感悟到“整捆的要和整捆的小棒相加減,單根的要和單根的小棒相加減”,即“十位上的數要與十位上的數相加減,個位上的數要與個位上的數相加減”。通過老師一次次追問“5捆小棒為何要與3捆小棒相加減”,突破教學難點,使學生不但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因此,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教師要抓住知識的本質,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在掌握所學知識技能的同時,感悟知識的本質,積累思維和實踐的經驗,形成和發展核心素養。
三、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要強調問題化學習
從以講授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中間的橋梁是“問題化學習”。“問題化學習”讓我們看到,所有的教學必須以學生學習為主線去設計,必須讓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能夠發生并且展開。
本節課,學生緊緊圍繞以下四個問題探究新知。
1.說說圖中你發現了哪些信息?
2.根據收集的信息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怎樣求一共有多少只蟲子?
4.怎樣求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蟲子?
四、基于核心素養的評價要關注思維品質,考查思維過程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最終要落在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上。所謂學科核心素養,就是指學科的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傳統的評價是基于知識的評價,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點了解、理解、掌握的程度,而未來的評價除了考查知識技能,還要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本節課中,我面向全體學生設計了基礎卡、能力卡、提高卡。
1.【基礎卡】
計算
23+30= 57+40= 96-30= 82-50=
2.【能力卡】跳繩比賽,姍姍獲得第二名,她第二次跳了多少下?
彤彤:第一次跳45下,第二次跳50下, 合計( )下
璐璐:第一次跳50下,第二次跳47下, 合計( )下
姍姍:第一次跳40下,第二次跳( )下,合計( )下
3.【提高卡】找一找圖中的數有什么規律,再按規律填空。
通過基礎卡、能力卡、提高卡的教學,很好地關注了學生的思維品質,考查了學生的思維過程。
葉圣陶說:“一切都得以學生為本位:凡學生所要明曉的,傾筐倒篋,不厭其詳;凡學生所要解決的,借箸代籌,唯求其盡。”什么能使我們的課堂臻于有效?通過不斷的研修,我明確了唯有構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悟”的數學課堂,才能讓學習真正發生。
參考文獻:
[1]尹后慶.教學必須深度轉型[N].中國教師報,2017-03-29.
[2]史寧中.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教學:以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為例[J].中小學管理,2017(1):5.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