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成
摘要:隨著網絡媒體逐漸完善,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已經逐步深入課堂教學當中。媒體技術能夠使得歷史知識更加情境化、真實化、形象化,能夠拉近現實生活與千年歷史的距離,通過靈活變化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呈現更加真實生動的教學情節和教學方式。
關鍵詞:多媒體;歷史教學;優化課堂
歷史發展與現實生活有著距離感,傳統的歷史課堂無法擺脫抽象乏味的歷史情節。在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觸動學生們的視、聽、觸等多種感官,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歷史課堂的喜愛和關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的有效運用不僅能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還能使賦予學習多樣性、靈活性和創造性,從而實現新課改的要求和目標。
一、中學歷史教學中應用多媒體的優勢
1.生動活潑,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中學的歷史課本涉及概念與知識點存在著“難、繁、多”的問題,例如,甲午戰爭、鴉片戰爭等重大歷史戰爭當中,涉及到的事件的起因、年代背景、重要人物姓名、發生地的地名等很多知識點,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授課,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和抗拒的心理,學習興趣大打折扣。多媒體技術在中學歷史教學的應用,在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面讓學生去感受歷史發展的起伏和脈絡,學習歷史故事、還原真實情景,在視、聽、觸多感官相結合的教學環境下,對學生認識、理解、分析、推理、判斷能力的培養能產生極大的推進作用,因此,多媒體技術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情景還原,突出課堂重點 中學歷史教材的涵蓋內容比較多,傳統模式的課本閱讀式教學中難突出教學的重點。媒體輔助教學被引進課堂后,老師就可以結合書本內容和教學實情出發,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調節和控制。如我們在講授完侵略與反抗這一單元的內容時,運用多媒體可以把整個單元的脈絡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通過對比和圖示解析的學習,一方面加深、加深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另一方面也教會學生運用脈絡體系學習歷史科目的學習方法。在中學歷史教學當中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無聲的內容變為有聲化,靜態的故事動態化。幫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建立起立體空間,解決了以傳統教學有素材無法生動展示的困惑。
3.營造氛圍,滿足個性化需求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多媒體技術在教學的應用能夠有效地為學生提供出動態環境和形象展示,從而營造出良好的歷史課堂學習情境和學習氛圍,突破傳統教學的書本化、簡單化是多媒體融合中較為明顯優勢。比如,在歷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某個歷史知識十分感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學習,學生可以通過課下尋找相關的文字信息、圖片資料和視頻資料在課堂上展示和分享,能夠實現與同學和教師一起進行分析、探討的互動教學模式。同時,在解決歷史課堂問題的時候,教師不斷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深入學習的精神。在共性化學習的前提下,同時促進學生的個性得到良好的發展和充分的認可。
4.鏈接網絡,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知識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社會競爭日益加劇,“高分低能”、“一技之長”已經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和教育的發展。在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下,學生在歷史課堂的學習既能夠充分理解相關基礎知識也要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不斷激勵學生,在面對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各種新問題、新情況,要具有挑戰的信心與勇氣,不斷尋求最優的解決方法和途徑,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在中學歷史教學過程當中,通過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借助無形的的網絡力量和網絡傳媒能力來推動歷史舞臺上人文精神、科學創新、勇于突破等良好精神品質的延伸與發展,讓學生成為歷史課堂的主人,積極參與整個歷史課堂的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中學歷史教學中應用多媒體的誤區
1.課件設置簡單 目前,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的應用中,多數歷史課件呈現方式為在幻燈片設計,然而支撐整個教學的過程只有為數不多的資料,且幻燈片上的文字、圖片和相關教學內容都是按部就班的復制教科書的教學信息,教師在使用幻燈片的過程中并沒有真正的達到教學課前設計、整理、歸納和統籌。多媒體技術創新、生動的優勢在課堂上的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必須盡快走出誤區,發揮多媒體技術的教學優勢,為教學更好的服務。
2.過于追求“高科技”的應用 一些教師盲目的認為高新技術的運用能夠展現自己的授課能力和教學水平,比如說在課件的制作中,過度使用Flash、Director 等軟件,還在課件中設置了很多超鏈接。有的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往往喜歡在小的內容花很大功夫,十分耽誤時間。一切多媒體豐富靈活的應用都在教學實用性的基礎上進行。結合教學目標和實際情況去發揮多媒體特性的歷史教學內容,制作多媒體教材,如板塊教學、體系教學、歸納教學,將制作能力用在關鍵的地方?!糎TF〗3.視頻、圖片資料冗雜 課堂中大量圖片、視頻、音像資料的應用,結果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依舊是教學的主體,沒有實現多媒體在教學過程的輔助意義。學生對冗雜的資料并沒有吸收多少有用的信息,反而閱讀的時間被擠占,想象的空間被琳瑯滿目的畫面填滿,并沒有達到多媒體教學的真正效果。多媒體在教學的應用中教師應該結合教學目標和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設置的視頻和圖片起到畫龍點睛的突出作用,通過學生在觀看圖片、視頻學習時,進行獨立思考,凸顯學生在課堂中主體位置。
結語:多媒體技術在教學的應用尚且處于初步階段,既有優勢部分幫助教學的實現和開展,也有部分誤區的存在。良好的方法和方式就是通過不斷的反思和探索而形成,希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能夠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和修正,促進中學歷史教學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敬然.多媒體教學對中學歷史教學的影響[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
[2]郭可景.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適應性[J].中國教育技術備,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