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祥
【關鍵詞】 高效課堂;教學語言;啟發性;賞識性
【中圖分類號】 G42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6—0041—01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切乎義。”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這段話,言簡意賅,發人深省。它告訴我們:語言、語聲、語義可以通向情感,情感又可以觸碰心靈,即富有情感性的語言,不但能作用于學生的感官,而且可直接訴諸他們的心靈。尤其作為教師,教學語言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用來“傳道、授業、解惑”的工作用語,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的需要,以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進行思想教育為目的而使用的一種工作語言,是教師精心選擇、組織的富有知識信息和審美價值的課堂語言,也是帶有教師本人創造風格的個性化語言。簡單來說,教學語言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教學語言是飽含知識信息的語言
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大多數是基礎知識,從初中到高中,所學知識的層次不同,深度不同,但都是打基礎階段。因此,不能信口開河地下定義,不能想當然地隨便亂說,當解釋某一個詞語時,不能含含糊糊,不能口氣游移地講解。教師只有嚴格地使用規范的、飽含知識信息的教學語言進行教學,才能使學生掌握比較扎實的基礎知識,逐漸深造走向社會。而且,教師傳授的知識比較系統,比較規范,每一門學科都有一套特定的概念、術語,專業性較強,知識點之間又有著內在的聯系,這就要求教學語言做到用語要確切,話語必須規范、科學,能準確無誤地表達每一個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每一個公式的條件和運用。要求說話語氣懇切,語義肯定,語脈有條理。
二、教學語言是以教材為母體的經過加工的語言
這里指的經過加工的語言包括:1.語體加工——根據教育教學的需要,把教材上的書面語加工成口語體。2.語匯加工——把難懂的字詞換一個說法相近的詞語加以詮釋。3.語音加工——不是一般拉家常的語氣。
教學語言的加工,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鮮明化,即思想觀點鮮明,忌含糊、忌隱晦、忌曖昧;感情色彩要鮮明,忌灰色、忌冷漠。2.淺顯化,即把相應的知識講得淺近、顯豁,使之明白、簡單、入耳、入心。這就要求教師要把概念、術語、知識點,經過消化后變為內心的理解與體驗,再選擇適合學生理解的話語講解出,使學生易于接受。而且,必要時運用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把深奧的道理講得更清楚、明白。
三、教學語言是培養師生情感的語言
馬克思曾說過:“語言是思維的直接現實”。教師的情緒表現在語言上,對學生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影響相當大,可以說語言是教師進行教學的武器,也是組織學生注意的工具。為此,教學語言應有啟發性和教育性,要能像磁鐵一樣吸引學生。而教學語言恰當與否,直接影響學生從緊張的智力活動中得到滿足感,以及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情感享受,教學過程既是知識信息的傳輸反饋過程,也是師生精神、情感融匯的過程。有了良好的語言交流,就有了良好的情感交流,就會感到數學學習是十分有趣的,不覺得是一種負擔,一種痛苦,而是一種需要,一種興趣,甚至是一種享受。
四、教學語言是有啟發性、賞識性、激勵性的語言
教師的幽默、激情、賞識、評價等都是激發學生參與的武器,是高效課堂的法寶。萬物生長需要陽光和水分,學生的成長也離不開教師的賞識和激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尋找學生身上的“亮點”并及時予以賞識。高效課堂要求教師注重賞識教育,每一位教師都要學會賞識學生,每位教師都要能熟練地說出幾句常見的賞識性語句,如,你的聲音非常洪亮;你的板書非常工整;你的分析很到位;你的質疑挺有價值;你的回答很有見解,你比以前進步多了等。課堂上,不要忌諱學生犯錯誤,而應把學生犯的錯誤當作一種好的資源來利用。即使是批評學生,也要善于在踏雪無痕中進行。
五、教學語言是帶有即興成分的語言
寫在教案上的話是靜態的,諸如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過程都是提前設計好的,但在教學實施中的話是動態的,這是因為:1.教學情景是變化的。比如,學生聽講的情緒有了變化;學生的眼神告訴你,他們聽不明白;教室外面的噪音干擾等。這就需要教師不能拘泥于原來設計的教學口語,而應當及時調整講話的內容,或改變話語的話調高度與重音強度,適當增加一些“佐料”,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2.教師授課的思想也是發展變化的。教師講著講著全身心地進入了教師角色以后,常常萌發出一種新的理解,頓悟出某些新的體會、方法、結論等。于是就臨時改變原授課的思路和內容,放棄或改變原來的話語,或適當引申,或變化角度,或臨時插說,或刪繁就簡,這種即興式的發揮和調整,也是教學語言的一大特點。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