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東
【關鍵詞】 語文教學;有效性;預習;提問;
合作;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6—0047—01
教師教學時能夠成功地促進學生學習,又能有效地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則視為有效教學。學生的發展和進步是語文有效教學的體現,教學符合教育教學目標,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回歸語文教學本質,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是打造有效課堂教學的主要保證。
一、課前預習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課前預習既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大部分學生開始也進行了預習,但很難堅持。部分學生覺得“預習沒必要,反正老師要從頭到尾講一遍”。還有的學生感覺預習太難,放棄了預習。筆者認為,課前預習是學習新課的第一步,只有預習充分,才能提高聽課的效率。只有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才能積極地去實踐,并持之以恒,實現有效教學,以提高課堂效果。
二、有效提問是有效教學的關鍵
提問是觸發學生思維的引言,是激發學生覺悟的契機,是教學檢測的手段。提問的質量制約教學進程能否推進,決定著教學效果的好壞。運用好提問應該注意以下兩點:一是提問設計的計劃性。先問什么,后問什么,教師要做到胸有成竹,精心策劃,做到“學生學思結合,參與合作,啟發探究及討論,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環境”的要求。二是提問設計的啟發性。課堂提問的啟發性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如何有效地設計問題和巧妙地實施提問,實現“相機誘導”很重要,問題是教學的心臟,也是有效教學的魅力所在。它要求教師所提問題難易適宜,貼近學生思維發展域。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前,就必須鉆研教材、熟悉教材,還要熟悉學生,準確掌握問題難易程度。因為問題難度過大,學生望而生畏,激發不起新的學習需要就會失去興趣;問題過于簡單容易,學生無需思考同樣激不起興趣,不能產生新的學習需要,也起不到啟發思維的作用。只有問題難易適宜,貼近學生思維發展域,因材施教,避免走過場,才能激發求知驅動力。
三、合作學習是有效教學的基礎
合作學習經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用到,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投入到學習中來,更可以讓學生在討論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們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合作學習正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重要途徑。那么,到底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較好地運用合作學習呢?筆者認為,首先要重視合作學習前的自主學習,讓學生自己先開動腦筋思考問題,理解意思,在充分讀、劃的基礎上交流自己所掌握的內容,不會出現討論時沒話說,不知說什么的現象,讓合作學習的效率更高。然后進行分組討論,輪換發言,這樣學生學習時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討論時熱情高,思維活躍,討論得出的結果當然也會不錯,合作學習的目的才能順利達到。當然在活動中,教師要自始至終參與其中,適當地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這樣不僅可以使合作學習的效果更好,還可以讓師生之間的感情更加融洽。
四、積極評價是有效教學的保障
積極評價就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信心和學習效果等的評價藝術。筆者認為,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一是表揚要適度,要適得其所。該表揚時慷慨真誠,使表揚真正起到激勵與促進的作用。二是批評要委婉含蓄,讓課堂洋溢溫情。采用幽默、自省的方式寓批評于詼諧之中,用充滿愛心、智慧的語言化解學生在課堂中的尷尬,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其留下深刻的印象,既幫助學生糾正了學習中的錯誤,又讓其沒有心理負擔地投入學習。教師也能從學生的交流中掌握信息,準確客觀地發現學生的長處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教學,效果往往很好。三是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自評、互評、建立自信。自評有利于啟發學生認識自我;互評有利于促進合作,培養學習興趣。
總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雖然表現在不同的層次上,在不同的角度上會有不同的闡述,不同的個體也會有不同的觀點,但是有效課堂必定要在融洽的氛圍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學會學習,這也體現出語文學科的特色。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