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逢九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應用題;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4—0077—01
一、目前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現狀
1.教材中的應用題型沒有貼近生活。經過長時間的調查研究發現,現階段所使用的應用題型并沒有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無論是在應用題的題目當中,還是在應用題的解題當中都難以尋找到生活實際的身影。整日面對著晦澀難懂的數學語言,這樣的情況對于提升數學應用題教學效率以及質量而言是極其困難的。并且大多數數學教師所選擇的應用題教學方法已經十分落后了,他們并沒有與時俱進,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以致數學教學的課堂始終是枯燥、乏味以及無趣的。
2. 教學形式單一。在新課程改革的號召下,我們一直提倡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其目的是為了對學生綜合性的能力進行培養,因而在課堂上應當始終圍繞學生這一教學主體進行。然而事實上,還有一部分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觀念依然沒有改變,依然沿用著“我講你聽”的傳統教學形式,教師依然是課堂的主體,而學生真正的主體地位卻被忽視了。過時、單一的應用題教學模式,不但沒有將更多的學習交流機會給予學生,而且還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此外,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之中,大部分的教師依然認為教學的重點在于教學目標以及教學任務的完成,而沒有意識到教師同學生之間有效溝通的重要性,即使是教師再怎樣“苦口婆心”地講,但是學生若一直處于被動聽的狀態,沒有跟著教師的思路走,那么最終的教學效果一定收效甚微。
二、對策
1. 強化解題思路訓練模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講,其教學的重點應當是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培養,以便對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行規范,并最終在正確的畫圖、審題、梳理以及標注等引導下,使學生能夠有效解決數學應用題。筆者在日常的應用題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們解題的能力進行培養,通過對他們分析應用題能力的鍛煉,進而培養良好的解題習慣。經過長時間的鍛煉和培養,明顯使學生對于應用題的分析以及解答能力得到了提升。如,筆者會向學生舉例:從A地到B地之間的距離在500千米以上,同時有2艘船分別從A和B兩個地方開了出來,兩者是對向行駛的,若其中一艘船的行駛時速在35千米左右,而另一艘行駛的時速在29千米左右,那么需要經過多久的時間兩艘船才會相遇呢?針對這一類的應用題型,筆者首先會從培養學生審題思路的角度出發,引導他們對題中所給出的各種關鍵詞進行思考;將關鍵詞羅列出來后,就以圖形的形式展示出來,以便于對整個題的結構和思路進行梳理、總結,從而順利地、準確地將解題的步驟寫出來并將結果計算出來。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往往會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2. 緊密貼近生活,營造出輕松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有限的,他們更多地傾向于感性認知以及形象思維模式,我經過長時間的觀察發現,只有熟悉、了解的事物才能夠將他們的探索欲望激發出來。正因如此,若是數學應用題的教學沒有同他們的生活相貼近,甚至疏遠于他們的生活,那么學生在沒有將基本意識概念形成的基礎上,是難以將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激發出來的。因此,筆者為了將活躍輕松的課堂氛圍營造出來,首先會從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角度出發,在引導學生深入地對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問題進行思考的同時,還會將這些問題在一些應用題型中滲透。如:筆者在向學生講授有關于兩步驟計算的應用題時,舉例說:小明手中有100元錢,是媽媽給他的,讓他去買新文具,他一共買了10支筆,每支筆3元,買了5個練習冊,每一個10元,還買了一個文具盒,單價30元,請問小明手中的錢夠嗎?為什么,請說出你的理由?這種類型的應用題是從學生們平日的生活中演化而來的,相較于傳統形式的應用題來講,從貼近生活的角度出發,更能夠將學生們的探索欲望激發出來,開動他們的腦筋,可以讓學生在問題中將最佳的解題思路以及答案尋找出來。總而言之,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不僅能夠幫助小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事物,而且還有助于他們主動地去思考,從而達到拓展思維的目的。
編輯:王金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