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金玲
摘 要:隨著全球學習漢語熱潮的掀起,學習漢語的人數越來越多,其中不乏華裔留學生。泰國是世界上華裔最多的國家之一,泰國北部的華裔學生是其中最龐大的群體。泰北華裔留學生深受其祖輩對中華文化認同感以及政治歷史背景等因素的影響,對漢語的學習需求不同于非華裔留學生。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泰北華裔留學生進行學習需求方面的調查,旨在了解這群特殊的留學生群體他們的學習需求,以便教師更好的進行漢語教學。
關鍵詞:華裔留學生;學習需求;需求分析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3-002-02
“需求”指學生、社會或其他有關方面“指望得到的東西和現存狀況之間的距離?!保↘emp et al,1998:57)需求反映出了人們對內外部環境的客觀要求。在教育領域,對于學生的需求分析具有重要意義。教育者通過對受教育者的內省、訪談和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其學習需求進行調查研究,這對教學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本文選定泰北華裔這群有特殊歷史背景的留學生進行學習需求的分析是因為泰北華裔在泰國是非常特殊的一個族群,這個族群的上百余座華人村分布在泰國北部的清邁、清萊和湄洪頌三省的山區,約占泰國人口總數的10%。根據2008年的統計顯示,在850萬的泰國華裔中有30萬人就居住在泰國北部。在清萊府西北部的美絲樂上山居住著2萬多華裔。他們中大部分祖籍云南的原國民黨第九十三師的軍人及其后裔,其中部分來自云南的回族、苗族、瑤族等少數民族。他們的民族情況和歷史背景比較復雜,由于受到一些特殊的歷史和政治因素的影響,這些華裔從小或多或少接受過華語教育。進入大學后他們由于各種原因選擇到中國來進行漢語的學習。本文對這群特殊的留學生群體進行調查研究旨在了解他們的學習需求,以便更高效地提高他們的漢語水平。
一、研究方法
本文將對泰北華裔留學生進行學習需求的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50份,回收40份,有效問卷40份,回收率為80%。本次調查問卷主要以來廣西留學的泰北華裔留學本科生為調查對象。他們的專業涉及漢語言文學(旅游方向)、漢語言文學等不同專業,所有數據采用SPSS進行統計分析,調查結果具有較高的代表性和較強的可信度。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根據調查問卷的統計數據,筆者進行了以下綜合分析:
1、語言背景
調查結果顯示泰北華裔的留學生以從小入學前習得的語言情況比較復雜,33.33%學生從小習得云南話,22.22%習得泰北方言,22.22%習得漢語、22.22%習得泰語。但是這些華裔留學生在家里跟家人溝通時,傾向跟隨父母所使用的語言。
由于這些華裔部落的學生他們從小受家庭影響,從祖輩那里沿襲下來的中華民族認同感。他們66.67%的學生認為家鄉的小學最好是使用漢語進行教學較好,其次是他們的民族(云南話、潮州話、客家話等)方言,最后才是泰語。由此可見,雖然他們是原國民黨九十三師殘部第三、四代后裔,但是他們內心對深處對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還是比較強的,他們對漢語的學習期望還是較高的。
2、學習動機和需求方面
據調查數據顯示,泰北華裔留學生學習漢語的動機從內部動機看,動機各不相同,他們的動機分別為和更多不同的人見面、交談,用漢語跟說漢語的人直接交流,到說漢語的國家、地區旅游時使用漢語,想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以便更好地了解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國文化和習俗等;從外部動機看,出于完成學業為目的的占44.44%,出于職業目的占33.33%,有出于獲取HSK證書目的的占11.11%,以了解中國為目的的最少;極少有人是因為家長們強迫而學習漢語的,絕大多數留學生都是出于自己對漢語的熱愛或者出于對中國文化的認同。
3、教學課堂活動方面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最喜歡的三種課堂教學活動分別是:語言游戲、看圖片或影視資源以及跟著老師進行操練。其余大部分學生喜歡的課堂教學活動,按照喜歡的程度依次排序為:唱中國歌、聽課做筆記、完成分組作業、聽磁帶、對話練習、閱讀課文、復述課文內容。泰國學生普遍認為寫日記是討厭的教學活動。這表明他們不太喜歡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他們更傾向于生動有趣的、活潑的、以交際性為目的的課堂教學活動。
課堂活動方面,泰北華留學生更喜歡的分組方式為3-5人一組,其次為2人一組;很少學生喜歡單獨完成任務;10人以上為一組的分組方法并不受到泰北華裔學生們的喜愛。
泰國學生最喜歡電視、視頻、電影的教輔工具,其次為課外文字材料和圖片照片、實物、黑板、白板等。其余的教材和配套練習冊是最不喜歡的教輔工具。此結果表明泰國學生比較喜歡影像類的生動活潑的、有多感官體驗的教輔工具,對作業類的教輔材料較為排斥,對傳統教輔工具持可以接受的態度。
測評方面,泰北華裔的留學生喜歡的方式依次為教師命題口試、筆試、HSK考試、在真實的生活中依靠所運用所學知識來檢驗、期末考試。最不喜歡的測評方式是自己錄音、記日記再仔細比較。由此可見學生還是相對喜歡通過面對面地輕松地與教師交流的方式來檢驗的漢語、其次也不排斥筆試和通過HSK考試來檢測自己的漢語水平。因為對自己的漢語水平提升與否地測評意識比較模糊,所以他們相對排斥這樣的方式。
三、啟示及建議
本論文對泰北華裔留學生的學習需求分析進行分析研究后得到一些啟示,并提出了相關建議。雖然研究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還是希望調查結果能對高校針對泰北華裔留學生的漢語教學有所幫助。
泰北華裔留學生傾向于使用多媒體影像來進行學習。生動有趣的影視資料可以帶動學生進行學習。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適當地結合課程的內容來尋找合適的電影,動畫片,或者實物展示來進行教學,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
泰北華裔留學生對自己漢語水平的期待較高,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他們希望通過對漢語的學習來幫助他們找到更加高薪的合適的工作的。但是,經過調查的結果,只有不到30%的學生可以達到這個水平。因此,在將來的漢語教學中,教材編寫者和教師都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該學習需求,為華裔留學生提供他們所需要等各方面的知識來進行補充。
泰北華裔留學生來到中國留學后,由于他們本身屬于華裔,漢語基礎高于普通的非華裔留學生。由于他們屬于少數群體,高校進行留學生分班時,只能讓他們和漢語基礎比他們差很多的零基礎的留學生同一班級。他們的學習需求和期望明顯高于非華裔留學生,所以高校在安排漢語水平層次不相同的學生的課程時,應適當考慮這些水平相對較高的學生的學習需求,盡量滿足他們對學習的渴望。
在課堂教學的互動上,泰北華裔留學生更偏向于喜歡互動性、趣味性較強的教學方式。
他們喜歡通過視頻影視資料、跟老師反復操練、游戲、唱歌等這類互動性強,可以調動他們
感官又能形成交際互動的方式。他們不喜歡過于死板、要求強加記憶和背誦類的教學方式。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充分結合學生的需求,多使用比較有互動性和趣味性較強的課堂教學方式,由此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輔助工具方面,學生傾斜于喜歡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可以使他們通過ppt、視頻短片、動畫來學習新知識,另外,實物教學更加直接生動。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多使用多媒體教學和實物來進行教學。
在測評方面,泰北華裔留學生希望通過在真實的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來檢驗自己的漢語水平。其次是通過筆試或者HSK這類權威性較強的漢語水平檢測方式來檢測自己的漢語水平。筆者建議,我們今后漢語教學的考核方法上,根據課型的特點,比如聽力課、口語課、綜合課上可以盡量采用口試或面試的方式來檢測學生的成績,這樣可以有效地考核學習者的漢語的真實水平。
四、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泰北華裔留學生深受其祖輩的中華文化認同感的影響。他們對漢語保持這濃厚的學習興趣,他們學習漢語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逐步對中華文化認同的過程。作為漢語國際教育的教師,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華裔學生學習需求的重要性。根據學生需求來進行教學的改革,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漢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