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霜
摘 要:筆者著力研究如何在多元智能視野下,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智能結構傾向,應用這九種智能采用不同形式來創設教學情境,探索和提出了有利于學生智能優勢發展和智能劣勢提高的課堂情境設計。
關鍵詞:多元智能;課堂情境設計;小學科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3-050-01
小學科學課程作為一門以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的核心課程,應該是能夠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根據多元智能理論,人的智能是一種存在的相互獨立性的智能。筆者發現,不管是在語文、英語等人文科學課程教學上,還是在生物、化學等自然科學課程教學上,皆有許多學者和一線教師探索多元智能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問題。基于這種背景,筆者通過調查問卷對本校的44名學生進行了智能結構調查并利用spss14.0分析處理。
數據顯示學生的智能結構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不同的學生擁有不同的智能結構特點。因此,筆者認為針對學生的智能結構傾向,創設多種課堂情境讓學生在掌握科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多種智能,利用優勢智能,彌補劣勢智能,激發孩子對科學課堂的興趣。
一、聽說讀寫,發展言語語言智能
言語語言智能是指人對語言的掌握和靈活運用的能力。常規的科學課堂中主要從讓學生說或者寫的角度切入,多元智能視野下的課堂情境設計,要求教師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全面發展。傾聽是科學探究的基礎。教師應該創設多元化課堂情境讓學生傾聽。要讓學生真正說出自己的話,教師必須把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給學生創造自由的“對話”氛圍。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書讀得多,自然會說,發展言語語言智能,需要學生多閱讀,閱讀不僅讀書提高增加學生的表達能力,更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科學課堂上要求學生用標準的科學語言表達觀點,而多數學生常常表達不清,組織不好語言。這時,科學教師必須根據教學設計創造合適的寫作情境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問題解決,發展邏輯數理智能
邏輯數理智能是指有關邏輯結構關系的理解、推理和思維表達的能力以及通過數理進行運算和邏輯推理的能力。問題是教學主線,讓學生主動找到問題、提出問題,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重要方式。創設合適的探究情境是培養學生邏輯—數理智能最好的方式,其中提出問題、建立假設、收集資料、制定計劃、實施方案、數據分析、得出結論、分析評價、合作交流中每個環節都是發展學生邏輯數理智能的有效手段。
三、圖畫比喻,發展視覺空間智能
視覺空間智能是人們對色彩、形狀及空間位置等的感受和表達能力。借助實物、圖片、簡筆畫以及電教設備等“圖畫比喻”直觀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是培養學生視覺空間智能的有效途徑。
那么,如果讓學生通過經歷討論實驗方案、觀看微視頻演示等情境呈現實驗參與率更高,換言之,后者學生更愿意體驗這個過程,其視覺空間智能也在直觀體驗得到了開發利用。
四、“做”中學,發展身體運動智能
身體運動智能是指在用部分或整體的身體思考、表達、運作的能力。研究表明,課堂上身體運動能使學生注意力集中,通過身體的神經肌肉來學習可以增強記憶力。因此,我們發展身體運動智能最重要的就是“做”中學,通過“做使學習更刺激,便于記憶。在科學探究活動中,要多創設讓學生動手實驗情境,在實驗操作環節,發展發展身體運動智能
五、氣氛音樂,發展音樂節奏智能
音樂節奏智能主要是指對音樂的感覺、識別、適應、記憶和表達的能力,包括節奏、音調、音調和旋律。《全美音樂教育會議報告》中指出:語數成績學業成績測驗中選修音樂課的學生比未學過音樂高出20-40分。可見音樂節奏智能對多元智能的發展的重要含義。雖然科學課堂中著重發展培養學生音樂節奏智能的內容較少,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創設音樂化情境。如在教學導入時播放音樂,在教學結束時播放音樂,在學習活動時播放背景音樂等等。
六、組內合作,發展人際交往智能
小組合作是特指在教育教學活動范圍內,在按照班級授課制原理組合成的學生群體之中,教師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通過外因的創設和調控使學生產生為了某個明確可行的共同目標去尋求合作,從而形成積極主動、富有凝聚力的合作團體。
七、多元評價,發展內省智能
內省智能主要是指認識、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現為能夠正確地意識和評價自身的情緒、動機、欲望、個性、意志,并在正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形成自尊、自律的能力。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創設相應情境指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在給予充分的時間完成相應任務后,教師開展小組匯報交流,讓每組都有展示才華的機會,組織各小組進行組內自評和他評,使不同的小組成員看到其他小組同學的智能強項,開發個體人際智能和內省智能,有助于帶動全班學生多元智能的共同發展。
八、真實情景,發展自然觀察者智能
自然觀察者智能主要是指對各種形式的性質進行觀察的對象的識別和分類,深入了解自然或人工系統。科學課堂中有實驗和各種生活現象要學生經過仔細的觀察才能找出規律,在這些環節可以充分發展學生自然觀察者智能。
同樣針對學生缺乏戶外生活能力的特點,教師可以創設真實情景讓學生在真實環境中鞏固學習科學知識,如在春季郊游時介紹指南針,讓學生學習如何使用指南針,并使用指南針確定方向。
九、深度思考,發展存在智能
存在智能指思考生死,物理和精神世界的終極使命的行動研究,如為什么人們要來到地球等有關生命來源的問題。科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注重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發展學生存在智能很大一部分取決于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夏惠賢著.多元智力與個性化教學[M]上海科教出版社,2005
[2] 梅汝麗著.多元智能與教學策略[M] 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
[3] 霍華德·加德納著 沈致隆譯 多元智能[M]北京:新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