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中職院校教育中基礎性課程,語文在高職院校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與普通語文教學相區別,有效滿足中職院校職業培養需求。中職語文教學需要根據語文教學規律,結合職業教學特色,在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本文對中職語文教學現狀作了分析,提出了中職語文教學對策,為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中職語文 職業能力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8-0039-01
一、中職語文教學現狀
中職院校旨在于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技術性人才,通過有效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就業競爭力。從目前來看,中職院校學生在就業時屢屢碰壁,無法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中職院校學生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眼高手低問題,實踐能力比較差,缺乏職業操守,團隊合作能力并不強。由于我國中職院校人才培養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中職院校需要著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諸如,責任意識、職業道德、團隊合作意識、學習能力、溝通能力等等。中職院校學生不僅需要具備高水平專業知識,還需要具備綜合性能力,諸如,職業操守、職業能力等等,保障學生在掌握了專業知識基礎上來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職業能力。
二、中職語文教學對策
1.將學習意識與職業意識滲透于德育教育
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時代發展特點來實現特色性教學,中職語文教師可以利用生動教學情境來滲透職業知識,通過語文閱讀來陶冶學生精神,通過情理交融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職業認知。例如,在中職語文《離太陽最近的樹》教學過程中,畢淑敏通過情理交融方式來體現出紅柳不屈不撓的特性,教師可以結合工廠開設過程中需要面對的環境污染問題來鼓勵學生思考,結合學生工作項目、工作特定、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等等來實現特色化、針對性教學,利用情景交融方式來培養學生職業道德。
2.將工作效率與應變能力滲透于閱讀教學
語文教學需要從解讀人生、解讀社會、解讀生活等角度來開展教育,對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職業認識,還有利于提升中職語文教學效率。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更加關注感悟學習以及體驗學習,在認知累計過程中來培養學生事物認識能力。例如,在中職語文《在困境中更要發奮就進》教學過程中,本文是華羅庚勉勵母校學生的演講稿,在分析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來給予學生啟示,根據學生職業生涯來促使學生有所收益。學生在表達個人感悟時,需要做好總結歸納工作,鼓勵學生不斷探索,積極思考,循序漸進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3.將人脈意識與社交能力滲透于口語交際
作為社會生存基本需求,交際對學生未來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中職語文的口語交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樣化方式來鼓勵學生實現情感、思想以及信息等方面的溝通,利用小組合作方式、同桌合作方式、表演展示方式以及全班交流方式等來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滲透學生人脈意識,促使學生能夠從挫折中來體味到廣播人脈資源與良好社交能力的重要作用,有效滿足社會性人才培養需求,同時滿足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需求。
4.將職業能力與學習能力滲透于習作
中職語文教學,需要結合社會發展需求來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那么實用性語文教學與基本語文知識教學至關重要。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同職業發展相結合。例如,在《應用文——書信》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掌握書信格式、書信形式與書信功能,泛化書信內涵,詳細講解書函、申請書等等,循序漸進培養學生行文寫作能力,提升學生就業能力。
三、結語
在中職院校教學過程中,需要認識到語文教學在中職院校教育中的作用,通過有效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職業能力。與其他學科不同,中職語文教學需要堅持終身發展培養意識,將職業能力培養工作貫穿于中職語文教學中,明確中職語文教學目標,體現中職語文教學價值。考慮到中職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對中職學生未來發展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中職語文教師需要結合學生未來發展情況,培養學生健全品質、崇高職業力量與高尚職業情感,為培養中職學生職業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嚴歡.與專業職業技能培養接駁——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J].科學與財富,2015(2):118-119.
[2]黃惠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以會計專業為例[J].職業,2011(17):90-91.
作者簡介:
陳家時(1978-),男,江蘇豐縣人,教育碩士,中教一級,中職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