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緒忠
【摘要】加強數學文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融入,使教師和學生充分的了解數學文化,并將數學文化應用于數學學習之中,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數學思維能力。本文通過對數學文化融入課堂教學的必要性進行分析,數學文化與生活、美學、文學的重要關聯,提出在進行初中數學教學中要將數學文化融入其中,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 數學文化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8-0142-01
一、數學文化滲入課堂教學的意義
(一)學生學習的需要
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推動著數學研究的深入和發展。但邏輯性的要求促使數學主要是由字母數字和公式組成,致使學生缺乏數學學習興趣。數學學科的抽象性特征使其與其他學科有著顯著的區別,它不具有像語文課文的優美、流暢和生動的故事,也不具有像英語學習中的口語性和人際交流,更不具有像物理和化學那樣有各種各樣的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實驗成功后的滿足程度。在數學學習中,由于知識的深奧、枯燥,教師按部就班的講解,學生學習的被動性,使學生逐漸喪失數學的興趣,缺乏對數學學習的動力,嚴重影響了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教師教學的需要
傳統的應試教育思想不僅影響著學生的學習,也對教師的教學產生一定的影響,使教師在教學中十分看重學生的成績和對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大多都采用注入式的教學方法,通過系統的講解教材中的公式、定理,并讓學生做大量而重復的練習來鞏固所學知識。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自我效能感較低,并認為學生難以管理,數學教學使一項很難的工作;同時學生也會覺得學習數學很吃力,并對其產生呆板、教條、冷冰冰的感覺,甚至由于長期跟不上教學進度,而導致厭學思想的出現。這種負向結果的出現多半是因為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過于堅持數學的邏輯性和條理性,缺乏教學中感情因素的注入,不注重背景素材的講解,以及對發生在教學及生活中的數學文化的感受和應用。在教學中缺少對數學文化的重視,將直接影響數學教學的效果和學生學習的效果,因此,初中數學教學中要將數學文化融入其中,才能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數學文化與生活
數學文化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在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文化的價值體現,只有數學文化與生活有機結合,才能更好的實現對數學的學習。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對人們生活的改變,數學教學也是如此,要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數學的存在。傳統的教育思想對數學知識的獲得主要來源于書本,書本知識的現成性和教師的填鴨式講解,使得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創新性和探索性,并缺乏實踐操作能力,成為理論型人才。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生活中存在的數學進行認知和發現,以數學的眼光來認識事物,運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數學文化與美學
普洛克拉斯曾說過“哪里有數學,哪里就有美”。數學文化的美需要我們進行深度的挖掘,通過對數學的學習,學生可以提高其審美能力和數學文化品質,在深度的了解數學文化的美之后,學生才能夠真正的去理解數學、欣賞數學、提升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進而使學生發現、欣賞、創造美的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陳景潤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他在對數學進行研究時經歷過許多的困難,但他從未放棄,通過頑強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開展對數學的研究,正是他的這份精神才使他在數學研究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克服困難取得數學上的偉大成就。
四、數學文化與文學
數學的出現是人類進步文明的重要體現,它不是知識的簡單歸集,它是一種知識的創造性發展,通過對原有知識的傳承來創造新的知識的一門學科。數學是一門能讓人產生樂趣的學科,通過對數學的不斷學習,能讓人在精神上獲得極大的滿足。數學也是文學的一種,數學故事的發展也是文學的一種體現并充實文學知識的發展。在進行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數學知識并進行準確講解;而且要了解數學知識產生的背景故事以及在數學應用過程中的具體操作故事,通過對這些數學故事的講解,激發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形成對數學的崇高信仰和敬畏之心。除此之外,對數學有關的課外資料的閱讀,也能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
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和完善,初中數學教學的方法也在不斷改進,將數學文化融入初中教學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只有將數學文化有效的融入到初中數學教學之中,才能更好的促進數學教學的發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實現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吳強,李建平.在大學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文化的思考[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