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
【內容摘要】新課程理念落實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思想發生了轉變,在變革過程中,教師努力適應新課程理念要求,力求創新教育觀念的與時俱進。但在貫測落實新課程理念的過程中,傳統課堂“滿堂灌”“被動學”的教育問題依然在延續,長此以往與新課程理念要求顯然不能趨同。如何有效利用新課程理念提升教學實效性,促進人才綜合素養發展才是重中之重。本文就針對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問題,進一步探究立足課改理念提升教學實效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 自學 引導 議論 核心素養 初中地理
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如何實現新課程標準及理念要求成為廣大初中地理教師的重要研究課題。新課程標準倡導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以提升個人素養和學科核心素養為根本任務,講究以學定教,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而針對初中地理教學而言,新課程標準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更注重教師的教學模式的創新,將傳統的“以教為主,教師為主導”轉變為“以學為主,學生為主體”,大力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在李庾南老師的“自學、議論、引導”理論引導下,我們要把自學、議論、引導作為提升課堂教學實效的三大必要元素。本文就針對初中地理課堂如何有效落實自學、議論和引導三大新課程理念元素進行深入探究,以此實現立足新課改理念提升課堂實效的目的。
一、自學——創設主動參與情境增強自主學習意識
《地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求地理課程改革必須轉變‘學科本位、‘知識中心的教育觀念,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探究,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探究情境。”可見,自學能力的培養是新課程理念的核心要求,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呢?首先就需要創設合理的激發學會說呢過自主參與的課堂情境,培養自主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和探究,通過培養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慢慢提升自學能力,最終推動物理教學實效性,推動學生個人素養和學科素養的全面發展。
比如,在七年級下冊第六章《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一單元的教學時,教師應讓學生明白自主探究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打破學生對于知識學習的被動認知觀念,激發他們自主探究和學習的主動性。首先,在課前知道學生有序預習,在自主預習過程中標出概念、重點和難點等,并在大腦中構思問題,以備在課堂上提出問題解決疑惑,畫出思維導圖,包含重點難點和分支概念,最后以練習題為鞏固提升自學效果。在創設自學情境時,可以借助多媒體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本單元中可以將亞洲的分布地圖和主要地貌制作成圖片集,吸引學生的學習專注力。
二、討論——設計多元合作機會驅動學生合作討論
討論是源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合作環節,通過合作解疑生成互動情境,對問題進行深入合作探究。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多元化的合作機會,創設互動情境鼓勵學生進行合作討論和探究。一般小組合作制應用比較廣泛,通過合理分組,將學生合理分成幾個小組,然后以問題或者任務形式驅動生生互動或者師生互動,在互動中學生可以就問題進行討論。首先進行自主探究,提出疑問,以問題為主線進行探究,將探究思維和個人觀念進行討論,最后通過多元化的思維方式和觀點解決問題。對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而言,議論顯然是提升效率的催化劑。
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小組對某一問題記性交流討論,組內討論與組間討論相結合。例如對于七年級學生而言設計“我們家鄉的聚落分布與地形、氣候、河流等的分布關系”讓學生通過主動參與調查搜集問題材料。這樣既能夠增強地理學習興趣,也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三、引導——巧妙預設加強引導教學生成高效課堂
引導時新課程理念中的重要元素,是改革傳統教育理念的創新基礎。傳統課堂教學中,老師占主導地位,“滿堂灌”或者“滿堂問”的現象比較普遍,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意識沒有得到激發。所以,有效地引導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很重要促進作用。通過有效地引導能夠解決“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的問題。
比如,在《中東》一課的教學匯總,講到戰爭不斷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戰爭地區百姓的生活現狀,在此滲透社會信仰和民族信仰,傳達情感態度價值觀。再如,在講到我國核電分布時拓展到有關電的知識和實驗案例,從而引導學生真正了解核電知識,拓展思維認知,提升閱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時刻注意自己在課堂中的位置設定,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以引導為主,給學生創造更為廣闊地探究學習空間,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提升學習能力,推進全面發展。同時,地理課堂中的具體引導教學可以通過合理預設來實現,在備課中合理創設導入環節,引導方法和預計效果。然后結合課堂生成進行靈活引導,最終有效提升地理課堂實效。
結語
總之,“自學、議論、引導”是新課程理念的核心要素,將這三大要素融入到物理課教學中,通過課堂的靈活預設與生活,巧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合作討論,強化生生互動和評價效率,有效拓展思維能力,增長探究閱歷,最終使學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推動其地理核心素養的有效發展,達到落實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的。
【參考文獻】
[1] 盧振國. 小議“以學為主,多元互動”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 學周刊,2017(15):129-130.
[2] 錢春紅. 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培育學生的地理素養[J]. 亞太教育,2016(32):87.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海南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