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中華
摘要:課堂教學歷來被稱為“遺憾的藝術”,每位教師都會有這樣的教學體驗:教案初成,往往難以發現毛病,下課結束,教學設計的疏漏之處不找自見。再優秀的教師,再成功的教學,也難掩瑕疵,所以教師必須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自我反思。
關鍵詞:教學反思;課堂教學;與眾不同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8-0074
自我反思既是教學過程的一個必要環節,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又是教師積累教學經驗的有效方法。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可以獲得寶貴的經驗、教訓,及時發現新問題,激發教師把教學實踐提升到新的高度,實現教師的自我超越。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略談課堂教學的反思。
一、從教學目標上反思
目標是做事的內在動因。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反思課堂教學首先要分析教學目標。
首先,從教學目標制訂而言是否全面、具體、適宜。全面指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確定;具體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適宜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課程標準為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
其次,從目標達成而言要看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要看課堂上是否盡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是否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得到鞏固和強化。
二、從處理教材上做出反思
評析一節課上的好與壞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教者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我們在評析教師一節課時,既要看教師知識教授的準確科學,更要注意分析教師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三、從教學程序上反思
教學目標要在教學程序中完成,能不能實現要看教師教學過程的設計和運作。課堂反思就須對教學程序做出評析。教學過程反思要從以下幾個主要方面考試和進行:
1. 反思教學思路設計
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怎樣銜接過渡,怎樣安排詳略,怎樣安排講練等。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反思課堂教學,要反思自己的教學思路設計符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不符合學生實際;反思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超凡脫俗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反思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反思自己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所以,課堂教學,必須注重對教學思路的反思。
2. 反思課堂結構安排
課堂結構區別和聯系與教學思路。教學思路側重教材處理,反映教師課堂教學縱向教學脈絡,而課堂結構側重教法設計,反映教學橫向的層次和環節,是指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各部分的確立,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順序和時間分配。課堂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步驟。課堂結構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課堂效果。通常一節好課是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效的結合體。
3. 反思教學時間設計
控制課堂教學時間設計,能較好地把握授課重點、結構安排。授課時間設計包括: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與銜接是否恰當。反思教學環節時間分配和銜接是否恰當。看有無前松后緊或前緊后松現象,反思講與練時間搭配是否合理等。反思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時間分配,看是否與教學目的和要求一致,有無教師占用時間過多,學生活動時間過少現象。反思學生的個人活動時間與學生集體活動時間的分配。看學生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無集體活動過多,學生個人自學、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時間大少現象。反思優差生活動時間。看優中差生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無優等生占用時間過多,差等生占用時間太少的現象。反思非教學時間,看教師在課堂上有無脫離教學內容,做別的事情。
四、反思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1. 反思是否量體裁衣,優選活用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是一種復雜多變的系統工程,不可能有一種固定不變的萬能方法。優秀的教學方法總是相對而言的,它總是因課程,因學生,因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也就是說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量體裁衣,靈活運用。
2. 反思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方法最忌單調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會令人生厭。教學活動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所以反思既看自己是否能夠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同時還要看教師能否在教學方法多樣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課堂教學超凡脫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
3. 反思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既要評常規,還要看改革與創新。既要反思常規,更要明確改革和創新。著重反思課堂上的思維訓練設計,要看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看主體活動的發揮,要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看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等。
反思是否一講到底滿堂灌。不給學生自讀、討論、思考交流時間,教師“講”“灌”包打天下。反思是否一練到底,滿堂練。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教師備課找題單,上課甩題單,講解對答案,不是灌就是串,要不就是滿堂練。反思是否一看到底,滿堂看。有的教師上課便讓學生看書,沒有指導,沒有提示,沒有具體要求,沒有檢查,沒有反饋。名為“自學式”,實為“自由式”。反思是否一問到底,滿堂問。有的教師把“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而提的問題,缺少精心設計,提問走形式。
五、教師教學基本功上反思
教學基本功是教師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課堂教學反思要重視教師教學基本功的反思。我們可嘗試從如下方面來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基本功:
1. 反思板書設計。好的板書,首先,設計科學合理,依綱扣本。其次,言簡意賅,有藝術性,再次,條理性強,字跡工整美觀,板畫嫻熟。
2. 反思教學教態。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表達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聲音+7%的言詞。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明朗、快活、莊重,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交融。
3. 反思課堂語言。教學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教師的語言有時關系到一節課的成敗。教師的課堂語言,首先,要準確清楚,說普通話,精當簡煉,生動形象有啟發性。其次,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于變化。
4. 反思課堂操作。反思自己是否運用教具,操作投影儀、錄音機、微機等熟練程度。
六、教學效果上反思
反思一節課,既要反思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方面,又要反思教學結果方面。課堂教學注重和講求效果。反思課堂教學效果是提升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
課堂效果反思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二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達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鐘,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課堂效果的評析,有時也可以借助于測試手段。即當上完課,評課者出題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當場做以測試,而后通過統計分析來對課堂效果做出評價。
當然,一堂課的綜合反思還包括從教師教學個性上反思、從教學思想上反思等。課堂教學的整體反思應首先從整體入手,粗略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是怎樣安排的,有幾個大的教學步驟。其次由整體到部分,逐步反思各個教學步驟,要讓自己的反思有效果。最后從部分到整體,將各個教學步驟反思的內容匯總起來,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教學精彩紛呈而與眾不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