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全梅??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我們的教育應解放學生的腦,讓他們去想;解放他們的手,讓他們去做;解放他們的嘴,讓他們去說;解放他們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展現。”對此,我感觸頗深,在教學過程中,我以人為本,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快樂”的氣氛;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創設快樂情境;以生動的案例,提供快樂素材;進行快樂教學。
關鍵詞:快樂教學;快樂氣氛;快樂情境;快樂素材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思想政治教學總是老一套,教條條,背條條,一言堂式的灌輸,只會讓學生厭倦,喪失學習的興趣。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很難達到培養學生素質的目的。因此,今天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就要在課堂上運用快樂教學,讓學生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使他們成為“樂之者”,從而進入最佳學習境界。在實踐教學中我總結了幾種快樂教學的方法僅供大家參考。
一、 以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快樂”的氣氛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教師并不是萬能的,學生可以適時地就某一問題提出質疑。當然教師也要勇于拋棄傳統觀念,放下唯我獨尊的架子;并注意角色的轉變(從知識的傳授者、權威者,轉化為引導者、合作者。),構建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營造“快樂”的教學氣氛。總而言之,師生間平等了,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中去,參與,探究,總結。他們在這一過程中體驗快樂,并感受成功的喜悅。這樣教學才能“快樂”起來。我們教學時要改變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組織形式,引入小組討論,合作,交流,教師適時進行指導,還可以讓學生針對典型問題上臺執教或情景表演。
如講“遭遇險情有對策”時,先分小組讓學生談一談身邊的險情有哪些,并結合已有的知識解決即想一下對策,然后再讓小組代表進行總結發言,最后針對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問題,讓學生上臺執教或情景表演。通過靈活多樣的課堂組織形式,打破了傳統的一言堂,建立了新型的師生關系。這樣幾乎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去,在快樂中學習。
二、 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創設快樂情境
荀子曾說:教學應以“聞見”為基礎,“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政治教師應從本學科的特點出發,創設“快樂”的教學情境。這是進行“快樂”教學的基本方法。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的任務就是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導學生投入到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去,并以其親身生活實踐為基礎,從中獲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學生在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獲得全面發展。而多媒體它幾乎是無所不能的,它集聲光色于一體,形象生動地把某些場景呈現在學生的面前,給予學生極大的感覺刺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講“讓挫折豐富我們的人生”時,我利用多媒體生動地播放了一部短片《鷸》,該片講述的是一只饑餓的小磯鷸,努力克服恐水癥,到海浪肆虐的沙灘上覓食的故事。雖然只是短短幾分鐘,但畫面精美細致!海浪,沙灘,鷸群,寄居蟹,那充滿童真的小眼神,雖然只是動畫,一切都非現實,卻如此的真實而美好!學生們都會被吸引,被感化。學生立刻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堂也由此快樂起來了。這時教師問學生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成長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人生難免有挫折,我們要勇敢地面對;歷經磨煉,打敗內心的恐懼,才能在更廣闊的世界徜徉。這樣一來學生在學習時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 以生動的案例,提供快樂素材
案例教學是一種成功的教學模式,通過案例分析可以化抽象為具體,一個生動的案例更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一個好的案例是教學成功的一半,這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進行快樂教學。俗話說:“快樂”教學離不開“快樂”的素材。快樂素材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用心去留意身邊的一些生活案例,但有一點必須做到,就是要把獲取的信息記錄下來,并進行加工處理。 把這些案例和教材內容加以聯系,教材內容就會以故事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就會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講“珍愛生命”時,我結合相關的地震事件,出示材料:在廢墟中,救援隊員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沒有了呼吸。透過一堆廢墟的間隙,可以看到她雙膝跪地,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扶地支撐著身體……救援隊員從空隙伸手進去,確認她已經死亡,當隊長再次費力地把手伸進她的身下摸索,高聲喊,“還有個孩子,還活著!”人們把孩子救出來時,看到他躺在一條紅底黃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個月大,因為有母親的身體庇護,孩子毫發未傷。隨行的醫生給孩子做檢查,發現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里,醫生發現屏幕上有一條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看完,醫生落淚了;手機傳遞著,每個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淚了……大災難面前,母愛,孕育了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奇跡。
看過這個故事,學生都會被深深地感動,那么從中提煉觀點也就變得輕而易舉了。他們自然會感受到:我們要熱愛生命,珍愛生命。生命是頑強的,也是脆弱的,生活中有許多突如其來的不幸事件,傷害了無數生命。如果我們想生活在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里,就需要每個人去關愛與呵護周圍的生命。總之生活中有許多的“快樂”的素材,我們要注意留心觀察,隨手記錄,細心積累,以備作素材應用。總之,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構建快樂課堂,以此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方法比較多。只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在備課時要注意備學生,備方法。只要選擇適合學生實際,靈活多樣的方法,就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
四、 活化課本,吸引學生
教科書上的內容都是根據教學規劃的細則形成的,老師需要制定特別的方法,把教科書上的知識形象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可以通過課程就能了解、明白教科書上的知識,這樣使學生感興趣,讓學生認為學習并不是枯燥的,而是快樂的。這樣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上課時,把大腦皮層調整出適合學習的形態,學生也會因此提高學習的效率,樂于學習。比如,在教授商品這一課時,為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商品的含義,老師可以讓學生在這一課前預備一個東西,上課時,同學們會帶著激動的心情,會互相了解各自的東西,同時還等待老師的到來,想知道老師這樣做的目的,并且等待老師的指導,當教師問到準備的東西是怎么來的,是在商場里購物得來的,還是其他人送的。很多學生會說到是在商場里購物得來的,當然也有同學說是別人給的。教師接下來接著問道:大家課桌上的東西或者其他人給的東西是通過什么途徑形成?很快會有同學舉手表達:是通過勞動形成的。老師接著問道:所以勞動形成的東西可以有什么名稱?會有學生表達出:這樣的東西可以叫做勞動產品。老師繼續說,那么這樣的勞動商品不僅經歷了賣東西的這一方,還經歷買東西這一方,那么價值是賣東西這一方提供的勞動產品的價錢,并且勞動產品的使用權就被買東西這一方得到了,因此這之間是什么關系?還會有同學能夠表達出這之間的關系是交換的關系。這時教師再進行總結:通過人們勞動創造的,并且可以進行銷售的物品可以看做是商品,因此可以得到:商品是可以進行互換的勞動產品。這時可能會有學生問到:在商場購物得到的物品是商品,那么其他人贈送的物品是商品嗎?教師則答到其他人贈送的物品不能夠稱作商品。這就能夠綜合一下:比如別人贈送的物品不是商品,舊社會時農民繳納的各種租費也不是商品,是因為這些沒有通過勞動產生,但是太陽能是商品,這是由于它提供了人們的勞作。商品需要具有兩個要求:它必須是通過勞動創造的,并且是進行互換的。上課時,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激情的溝通,能夠讓學生很清楚地了解到商品的概念,并且會有很深的印象,甚至學生之間能夠互相探討自己桌上的物品是否是商品,使學生能夠深刻記住商品的概念。課本書上的知識很多都是概念性的,大多比較抽象,學生在閱讀之后沒有太多印象。因此學生在進行背誦時,會感覺到無趣,這種狀態下學生的大腦會有生銹的感覺,即便讓他們必須會背,那最后也是沒有很大的效率,還可能會使學生對此感到厭惡。若你等到一堂課結束后,問到學生這堂課的知識是什么,大多數學生會告訴你,他們并不知道這堂課的知識是什么,他們還會說到這節課他們沒有很大的興趣。當老師聽到這些話時,心里肯定不好受,猶如經歷了敗仗一樣。根據這些反應,老師可以在教課中變更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快樂地學習,樂于接受知識,切合實際,讓學生對課本上的知識更加感興趣,能夠掌握課本上的知識,并在生活中運用,讓學生知道學習經濟知識的重要。
參考文獻:
[1]鄧良華.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堂實現快樂教學的有效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3,09.
[2]孫紅芳.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實施“快樂”教學[J].高中生學習(師者),2014,03.
[3]榮平.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快樂教學[J].好家長,2016,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