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人文關懷,對于時代發展、理論發展以及學生個體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關懷的關系進行闡述,然后說明人文關懷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最后結合實例,提出幾點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人文關懷的方法。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對人自身發展予以高度關注,對人的價值予以肯定,對人的需求予以尊重,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價值取向。人文關懷建立在對人性予以深刻認識的基礎上,其本身既是一種文化認同,也是一種精神理念,將人文關懷應用到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求高校及教師對大學生本身予以全面關注。
一、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關懷的關系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塑造人、培養人、完善人、發展人的社會性教育活動,本身具有較為強烈的人文色彩,教育本身體現著人文關懷的使命和目標,二者在終極價值上具有一致性。同時,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關懷是相輔相成的,人文關懷的重要載體是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改善的重要途徑是人文關懷,在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融入人文關懷理念可以讓高校更好地遵循以人為本理念,促進大學生得到進一步成長和發展。
二、人文關懷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1.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
當前是一個知識經濟時代,隨著信息全球化、經濟全球化趨勢的逐漸加強,社會發展的節奏變快,社會本身的復雜程度也得到提升,因此,當代大學生的精神世界需要更多的關懷與關注,而社會在轉型過程中,傳統文化會受到強烈沖擊,人生境遇的多樣性、差異性和偶然性都得到增強,可能會讓大學生精神世界出現危機,如精神壓抑、行為迷亂、信仰偏激等[1]。將人文關懷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讓大學生精神境界、道德水平得到提升,是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的重要舉措。
2.創新思想政治教育
民族進步與發展的靈魂是創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斷發展中,融入人文關懷理念可以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創新,可以解決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如對學生個性培養、個體價值的忽視等,讓學生知識結構更為全面,理想信念更為清晰。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對大學生主體地位做到充分尊重,可以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與生命力得到增強,讓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創新。
3.提升精神境界與人文素質
大學承擔著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傳承文化等責任,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實用主義”的受關注程度得到提升,使得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被很多高校都視為附屬品,在高校課程中,人文社會類的課程被列為選修課,且缺乏相應的啟發性、系統性與思辨性[2]。為培養全面的應用型人才,高校必須培養人文精神,重視人文關懷,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來對大學生情操進行陶冶,讓當代大學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優良的道德品質。
三、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強人文關懷的方法
1.強化人文關懷理念
首先,需要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作用與地位予以充分認識,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對大學生的全面自由發展予以促進,必須要對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予以堅持,對此,高校需要對大學生的差異性與個體性予以尊重,需要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理念予以樹立,并對學生的實際需求與愿望予以理解,并積極挖掘大學生的個性潛能。其次,需要對主體建構目標理念予以樹立,對大學生主體意識進行激發,幫助大學生主體能力得到發展,幫助大學生樹立主體人格,在追求與價值引導的定位上,需要對大學生主體人格養成予以尊重,對主體自主性、向善性等優良品質予以培育。最后,高校大學生向政治教育中需要具有回歸生活的實踐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絕不是純粹的理論學科,其本身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對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和學生貼近,和生活貼近。
2.探究思想政治教學方法
(1)課堂教學法。課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第一主陣地,教師需要將人文關懷貫徹到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之中,在教育過程中,需要積極融入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運用馬克思主義,幫助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具有正確的道德觀與是非觀。以我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例,該學校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就依照教學內容,對多種手段與教學方法予以靈活運用,如討論式、啟發式、案例式等方法都應用得較為熟練,且學校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評價標準進行了改革,通過立體化社會實踐教學模式,設置主題為大規模假期返鄉社會實踐調查,通過學生的社會調研、討論等多種活動,使其自身實踐運用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提升[3]。
(2)心理輔導法。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大學生的人格完善、健康發展具有培養作用,心理輔導法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方法,能夠體現出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夠和高校大學生的內心直接接觸,讓學生心理發展受到影響。以我國廣西師范大學為例,該學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體現了人文關懷理念,運用了心理輔導法,通過不同主題心理講座的開展,讓學生對心理健康常識予以了解,如果學生遇到心理問題,那么該校心理教師會對學生進行積極疏導,通過調查,該校發現很多學生在心理問題產生時,不會主動找輔導員與教師傾訴,因此,該校對朋輩心理疏導工作予以加強,讓教師深入學生之中,以平等姿態來疏導學生。
(3)自我教育法。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結合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方法,依照相關要求和標準,大學生需要通過自我教育來讓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讓自身思想政治的素質與能力得到提高。只有利用大學生自我教育,才能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標,在面對問題時,大學生利用思想政治理論方法對其進行解決的行為往往是非刻意的,這也就說明了在處理問題時,內因具有決定作用。如在我國云南大學,學校就對學生組織在大學生自我教育中的作用予以充分發揮,通過實踐活動的組織,讓學生可以在實踐中對自身定位予以找準,讓學生為社會服務、為社會風險的激情得以激發。
3.營造人文氣息校園文化
營造人文氣息校園文化是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載體建設的重要活動,對此,應該做好三方面工作:①校園文化應有利于提升師生人文素養。高校需要對校園歷史文化資源予以充分挖掘,需要讓高校形成獨特的人文底蘊,需要對學風建設、校風建設以及班風建設予以加強,對師生精神力量予以凝聚,讓學生精神世界更為豐富。②營造安全校園環境。師生生活狀態的安全,這種人文保障是最為基本的,高校不能忽視。③需要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建設予以重視。為建設綠色校園,需要學校在花草樹木上都需要體現出人文氣息,需要符合生態環境要求,讓師生生態環保理念與意識得到激發。當前,各大高校隨著“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理念的逐漸深入,已經讓人文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高校需要對此舉措予以堅持。
針對當前的校園網絡文化,需要構建出人性化的校園網絡平臺,讓網絡文化具有人文氣息,網絡本身具有開放性與交互性的特點,利用優秀網絡資源的共享來讓學生受到影響。對此,應該讓網絡課堂與現實課堂予以連接,現實課堂的不足可以被網絡課堂予以彌補,學生可有通過網絡課堂來反饋問題,教師可以在線進行解答,讓人文關懷得以充分發揮,同時,高校應該安排專人對相關網站進行管理。除此之外,還需要社會和家庭共同參與到人文環境的建設之中,政府應該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宣傳教育予以深入開展,對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等方面的宣傳教育予以加強,并利用人文物質文化(如精神文化遺產、國家物質遺產)來開展人文教育活動,而家庭中家長應該和學生進行平等對話,對和子女的情感交流予以重視,無形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對此,高校應該做好和家庭的溝通工作。
4.提升工作隊伍自身素質
(1)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對此,需要提升教師的人文素養,進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得到充分體現。教師的人文素養包含了人文精神與人文知識,當代大學生普遍有著求知欲強等特點,如果沒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就很難對大學生知識需要予以滿足。以我國上海交通大學為例,該大學為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人文素養,要求教師在精通本門知識、深諳馬克思主義原理的同時,還需要拓展知識面,讓多種知識可以融匯貫通,學校強調指出心理學、教育學和中外歷史學等學科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掌握有著緊密聯系,只有讓思考問題更為動態化、全面化,才能讓教師人文精神更為高尚。同時,還需要對教師精神關懷能力予以提升,教師應該保持平等姿態,讓學生接納自己、相信自己,而教師還需要對大學生思想問題與矛盾予以及時指出,讓師生實現共同進步[4]。
(2)行政管理人員。在高校學生管理中,行政管理人員具有重要作用,學生的生活將會受到行政管理人員工作態度與工作效率的影響。對此,行政管理人員應該對工作作風予以積極改善,讓辦工效率得到提升,高校需要在內部加強廉政建設,讓行政管理人員日常工作中積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滲透出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3)輔導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輔導員是主干力量,他們需要幫助學生對情感問題與生活問題進行解決,人文關懷需要表現為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大學生所處環境的變化會讓心理問題與思想問題更具多樣化,在實際生活中,輔導員準入門檻相對較低,會存在一些人政治意志不堅定的情況,在解決問題時會出現困難。因此,在對輔導員隊伍進行選拔時,就需要對人才的業務、政治、作風與紀律等情況進行考察,同時,輔導員需要對再審素質予以不斷提高,需要對學生主要心理特點予以了解,對此,需要對相應機制予以完善,以對輔導員工作起到激勵作用。以我國成都理工大學為例,該學校針對輔導員隊伍不夠穩定,隊伍流動性大的特點,建立了輔導員工作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利用相應規范來讓輔導員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予以激勵,讓輔導員自身人文關懷得到加強。
5.促進個性發展實踐活動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社會實踐是重要環節,可以對學生了解社會、增長才干、奉獻社會、培養品格等方面有著促進作用。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需要全面貫徹人文關懷理念,需要充分發揮學生個性,依托黨團組織、社團組織等形式,可以舉辦多種主題活動,這些活動需要和學生個性特點予以契合,讓學生自我教育能力與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社會服務活動、志愿者活動、支教服務活動都可以對學生造成積極影響,讓學生社會責任感得到增強。如在我國遼寧石化大學,就將志愿者活動開展到國際中,同俄羅斯卡爾梅克共和國國立大學孔子學院的合作,讓學生有機會前往國外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自我教育能力,還讓學生打開眼界,對我國特色文化予以傳播。
綜上所述,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人文關懷具有必要性,通過強化人文關懷理念、探究思想政治教學方法、營造人文氣息校園文化、提升工作隊伍自身素質和促進個性發展實踐活動的方法可以讓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得到加強,進而為我國人才培養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李姝琦.陜西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08:314-315.
[2]呂蠶.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機制構建[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08:189.
[3]劉剛.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研究[J].辦公自動化,2016,2102:41-42+6.
[4]鄭文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探析[J].世紀橋,2016,10:75-76.
作者簡介:
陳陽(1978—),女,漢族,江蘇揚州人,學位:碩士,職稱: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學生人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