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怡玲
【摘要】為了保持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持久性,可以采用以下策略:以生動靈活的課堂吸引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建立師生情;面向全體,分層教學;提高自身的教育素養,增強自身的人格魅力;開展課外活動,保持興趣;運用激勵的機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關鍵詞】吸引學生 愛護學生 分層教學 增強魅力 開展活動 運用機制 保持興趣
在現有的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在三年級初始時總是興致勃勃地學習著,有空就拿著英語書津津有味地讀著,上課的課堂氣氛空前熱鬧,小孩子的手舉得高高的。但是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多,學習難度的提高,學習過程的深化,學習上的困難和挫折不斷出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日趨減退,到了五六年級,舉手的同學寥寥無幾,站起來了也是輕聲細雨,學生學習英語覺得越來越無趣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成功的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于較佳的學習狀態之中,使他們對英語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為了保持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持久性,教師必須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大膽運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學手法,使之為教學服務。
一、以生動靈活的課堂吸引學生,牽動學生的心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們應根據學生的特點、根據教材去設計教學方法。小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短,自制力較差。他們的注意力最長只能堅持 10–15 分鐘左右,大腦就會出現階段性疲勞。教師要充分研究教材,認真備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英語課的趣味性。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專心學習的好習慣。學習語言材料前,教師要想辦法為學生創設新穎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學生注意力,再由該情景過渡到課本所展現的情景中,同時,合理地運用實物、圖片、掛圖、簡筆畫、現場錄音、多媒體課件等,讓所要呈現的情景更加直觀而富有情趣。比如在進行課文教授時,教師可用從網上下載的聽說讀寫的英語材料、采用自制課件來進行教學,通過聲、光、電的完美結合,用生動的形象、真實的畫面、優美動人的語言和音樂,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刺激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例如在教“What do you like …?”這一內容時,我運用實物展示、課件輔助教學的辦法,讓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的食物進行操練,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要不斷地去鉆研、更新,且不可死搬硬套,一成不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40分鐘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煉和表現的機會。靈活運用多種教法,喚起學生的注意,牽動學生的心,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關心愛護學生,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建立師生情
師生關系的建立和發展,必須以師生相互認知和了解為基礎,了解和認識學生,是教師施教的前提。已有的事實表明,對學生了如指掌,是教師施教成功、與學生和諧相處的基本條件之一。學生對教師的認識和了解,則往往是學生對教師施教信任程度的重要依據之一,也是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學生愛說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思想單純。如果他們比較喜歡哪個老師,他們就會比較喜歡該老師所任教的課目,會花功夫去學,成績自然就比較好,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個教師,那么他們就會不喜歡學該老師所任教的課,甚至產生消極抵觸的心理,成績自然一落千丈。因此,老師與學生朝夕相處,不能靠一時的“做秀”來打動學生,要真正的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與學生真心交流,用真誠贏得學生,把自己塑造成學生心目中一個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同時,對于他們的缺點和錯誤在批評的時候要注意批評的方式方法。要在不傷他們自尊心,不侮辱他們人格的同時,讓他們從內心感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是由衷的愛護和幫助。這樣,師生才能關系和諧,感情融洽,學生才會真正的從心里接納你,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三、面向全體,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在教學過程中,不可回避的如何對待優中差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非智力因素的差異,進行目標激勵,分層互促。知識層次低的學生,做問答練習、轉換練習,對于他們的提問更要保護其積極性,簡單的問題要盡量留給他們,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逐漸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為他們能回答更難的問題作好心理和知識上的準備。智力因素突出的學生做閱讀性強、推理性強的練習。根據漸進性原則,在部分學生確有困難,難以為續時,適當放慢進度,查漏補缺,甚至是“開小灶”,讓他們在教師的耐心幫助下,充滿信心,一步步地趕上。對部分學生“吃不飽”的現象,也不能輕視,否則會使他們盲目自大,進而喪失積極的思維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對待這部分學生,教師在授課時可以擴大難度和濃度,也可以在練習或檢測中增加信息量,讓他們不斷受到新的信息刺激。總之,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事可做,吸收不同層面的知識點,讓各個層面的學生都有了不同層次的提高,進而樂此不休。
四、提高自身的教育素養,增強自身的人格魅力
教師要有高尚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要淡泊名利,自尊自律,要有終身從教的信念,要有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師還要努力鉆研專業理論,不斷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完善知識結構,及時傳遞新的信息,并用新的教具和新科技手段輔助教學。
另外,在工作和生活中,教師的言談要幽默,舉止要大方得體,裝束要高雅和諧,面貌要飽滿熱情,處事要寬容豁達,時時處處體現教師的不同風采,盡顯自己的人格魅力,關心和愛護每一位學生,使自己成為學生樂于親近、樂于仿效的老師,從而使學生親近自己所教學科。我覺得好的教師應通過儀表、語言、范畫、演示、輔導,評定成績等一系列活動得到學生的信任與尊重。同時,教師要通過對學生情感上的交流感染學生進行創造思維活動,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能長久保持下去。
五、開展課外活動,保持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的源泉在于運用。”為了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給學生更多的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教師可以設計和組織多種難易適度的課外活動。通過活動可以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使學生認識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強其自信心,增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樂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教師可以經常性地編輯英語學習園地或辦英語壁報,解決疑難問題、分析常見錯誤、辨析詞語用法、英美風情知識講座等,還可適當刊登一些游戲方法、英語小詩歌、謎語、典故、趣聞、學生日記等;可以成立英語課外活動小組,開展學習課外材料、演唱英語歌曲、表演英語會話或短劇等小組活動;結合實際地組織英語競賽,如:英文書寫競賽、朗誦比賽、單詞聽寫競賽、單詞接龍比賽、智力比賽等。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互相幫助,互相感染,進而共同提高水平,長久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
六、運用激勵的機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教學中運用激勵的機制,最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為實現既定目標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例如:1.課堂上和作業中運用不同的鼓勵語:如:good, wonderful, excellent, great等。2.運用獎品來激勵學生,平等地對待了每一位學生,使他們享受了學習的樂趣,而且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動機和興趣。3.運用分組競賽的形式。每學期開學我都為所帶每個班級設計一張分組競賽得五角星的表,每節課都根據表現情況在表上填星,每一個月末看哪組星多,就給獲勝組每人發一個小貼畫,這種形式既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毅力,又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意識。
總之,小學英語教學目的就是以培養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為主,教師只要根據學生特點和教材情況,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讓學生保持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史小麗.新教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J].教育科研論壇,2009(10).
[2]李利.快樂學英語[J].教育 中旬,2009(9).
[3]楊祥芬.實施愉快教育,培養學習興趣[J].中國冶金教育,2005.
[4]于曉婷.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J].大王寨鄉前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