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田
摘 要: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小組合作教學是學習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種交流方式,現在也逐漸被教師認可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逐漸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管理學生,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較,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為學生提供一個高效的學習環境。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成為現在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希望相關策略措施能夠為教師提供一些有用的幫助。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情境化課堂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加深,教師的教學觀念也在逐漸順應變化發展,課堂也更加的豐富多彩。數學課程標準中就明確指出了動手實踐、合作探索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模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正確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為數學教學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一、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習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式,小組成員的選擇方式為“求同存異”。教師應對小組的總體能力進行評價和獎勵,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只有經歷了和別人交流合作的過程,才能夠嘗試著自己探索思考,擴寬自己的思考方式,這也是學習的一個重要方式,其團隊精神也越來越有所提高,這也是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能夠有效地凸顯學生在課堂的主體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教學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保證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態度,讓學生學會學習。
二、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的措施
1.營造教學環境
良好的教學環節不僅可以讓學生有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還能讓學生在課堂中得到放松,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當中去,從而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參與性,改善了師生之間的關系,讓學習效率得以有效提升。教師在小組合作教學過程中也要重視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讓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學習、小組討論,從而建立起學生的獲得感、成就感,透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輕松獲取知識的同時還能有效培養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因此,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是小組高效合作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催化劑,我們要用多種方法和手段來不斷優化合作學習方法,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悅的合作學習環境。
2.優化教學環節
教學環節是課堂設計的主體,也是提升學生課堂效率的關鍵所在,教師應該多想辦法,多想策略來優化教學環節。做到課上多和學生溝通,課堂教學要貼近學生生活,利用學生感興趣的事情作為上課的導入背景,讓學生不會覺得生疏,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能夠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在面對學習的知識時才不會覺得晦澀難懂。比如說在教學數學中的“圓柱與圓錐”時,教師可以利用提前做好的PPT向學生展示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立體建筑物,或者是生活中校園里比較常見的一些立體圖形,讓學生直觀地去觀察這些建筑的特點,并與學過的平面圖形做對比,使學生能夠通過實際的感受,想象這些立體圖形的性質和規律,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小組合作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3.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注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轉換學習的主體,使學習能夠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的被動學習方式改為主動的學習方法,在學生主動發言思考的過程中,不斷地和教師進行互動,使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不斷地開闊,鼓勵學生的想法,加強對學生的培養,使學生能夠更加的有自信心,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4.鼓勵學生創新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知識是有限的,但是想象力是無限的,只有敢想才能夠有創新的可能。在數學教學的提問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觀點,使得學生能夠不斷地激發自己的潛能。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對學生的獨特想法給予支持,不要輕易否定小學生的想法。比如,為了教授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相關知識,在簡單的理論教學中,給學生一個8平方米的范圍,使學生能夠通過不同的繪制方式來做出不同的圖形,在小組中不斷討論和分析,形成多種結果和答案,讓學生的思維得到良好的發散,提高小組學習的效率,加強小組學習數學的能力,為課堂的良好發展提供保障。
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的措施還有很多,受篇幅所限,這里不再一一列舉。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共同探討。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形成合作的意識,是十分重要的一種方式,也為學生今后生活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會學習,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也確保了教學課堂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張成.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8(5):5.
[2]劉中華.談談小組合作糾錯在初中數學中的作用[J].速讀(上旬),2018(4):18.
[3]郭曉霞.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8(5):110.
[4]王軒.淺析新課改下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意識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8(40):88.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