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昌明
摘 要:陶藝在我國擁有十分長久的發展歷史,并曾經創造出了許多輝煌的成就,凝聚著我國歷朝歷代手工匠人的智慧。在陶藝發展傳承的過程中,陶藝教育產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進入現代以來,陶藝教學不僅起到發展與傳承傳統工藝的作用,還會對培養學生的藝術修為產生促進作用,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很大意義。
關鍵詞:小學美術;美術教育;陶藝教學
一、在小學階段美術教育中開展陶藝教學的意義
結合目前的現狀來看,陶瓷藝術在世界范圍內受到了廣泛的歡迎,世界各國人民對于陶藝工藝品都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陶藝作為在我國發展傳承了數千年的優秀工藝,我國教育界自然也非常重視關于陶藝的教學與發揚。在新課程改革逐漸深化的過程中,我國的教育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主張幫助學生全面發展,而藝術修養作為綜合素質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自然也得到相應的重視。通過在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中開設陶藝課程,可以充分滿足小學階段學生的獵奇心理和探索欲望,也與這個階段孩子愛玩愛鬧、充滿想象力的年齡特點相符合,學生通過學習陶藝,能夠充分了解到陶藝所獨有的魅力,在欣賞和制作陶藝的過程中培養自身的審美能力。除此之外,通過學習一些陶藝相關的理論知識,學生還可以了解到,在我國廣袤的國土上,會出產許多不同質地的陶泥,用不同陶泥制造的陶器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表現出我國所特有的民族氣息,幫助學生拓寬眼界,了解我國陶瓷藝術所具有的鮮明的民族性,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陶藝課是一門將理論與實踐進行充分結合的科目,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會對陶藝制作產生更高的興趣,展現出更濃厚的積極性,從而自發主動地進行學習,對于其綜合能力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小學美術教育中陶藝教學的現狀
1.學校對陶藝教學重視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學校管理層對于陶藝教學的重視程度會對教學的效果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如果相關領導沒有對陶藝教學產生重視,很可能會出現由于缺少教學經費或是相關設施等因素導致教學效果無法達到。根據對部分學校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當前有部分小學校方的領導并沒有認識到陶藝教學對于學生的重要意義,從而沒有對陶藝教學產生足夠的重視,因此陶藝教學的教學效果甚至課時都無法得到保障。
2.缺乏專業教師
大部分小學學校中都沒有專業陶藝教學的老師,大部分都是由美術教師兼任或是直接由其他科目的教師兼任,只是向學生講解陶藝相關的理論知識,而無法為學生提供專業的教學和指導。但師資力量會對教學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如果教師缺乏專業知識,則無法進行有效的教學。當前大部分學校都面臨著缺乏專業且具有經驗的陶藝教師的困境,需要盡快解決。
3.陶藝教學所需的設施不完善
陶藝教學過程中,有很多需要學生進行動手操作,親身感受陶藝制作過程的教學內容。因此就需要校方為陶藝教學提供一些陶藝制作工具等相關設施,但當前情況下,大部分小學在進行陶藝教學時,都不具備完善的教學設施,大部分情況下只能由教師通過多媒體或是示范等方式來向學生進行展示,無法保障每位學生都得到操作的機會,因此學生對于陶藝學習的興趣也逐漸降低。
三、改善當前小學美術教育中陶藝教學的具體措施
1.校方提高對陶藝教學的重視程度
學校的各級領導需要正確認識到陶藝教學對于學生的意義,首先要保障美術教學的課時,不要讓其他科目的教師擠占美術教學的正常時間,其次需要通過宣傳等方式引起學生對于陶藝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為陶藝教學的教學效果提供一重保障。
2.提高陶藝教師的專業素養
教師自身的水平會對教學效果產生重要的影響,學校在進行美術教師的招聘時要注重選擇了解陶藝相關知識,甚至是具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確保能夠為學生提供專業的陶藝知識教學,并在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時為其提供專業的指導,保障陶藝教學的專業性,讓學生在進行陶藝知識學習時充分感受到陶藝的藝術魅力所在,對陶藝學習產生興趣。
3.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操作設備
校方應當為陶藝教學提供完備的教學用具,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學校可以專門開辟陶藝教室供陶藝教學中的實踐課程使用,在學生學習了陶藝理論知識后,能夠在實踐課程中加以運用,親身感受陶藝的藝術魅力,提高學生對于陶藝學習的積極性,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其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推動的作用。
總的來說,陶藝教學對于我國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學生而言,在美術教育中開設陶藝教學,與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相適應,并且能夠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和眼界,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都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丹.陶藝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文藝生活·中旬刊,2017(8):224.
[2]劉子鵬.陶藝教學在小學教育中的作用與實踐[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11):124,126.
[3]伏涵琪.在陶藝教學中培養興趣提升素質[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12):95-96.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