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學生的求學生涯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學生要學好物理、化學等許多理工類學科,就必須掌握好數學這門課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是數學教學的核心和靈魂,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時,不要一味地只是講解概念、公式,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本文通過探討有效地培養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策略,旨在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水平,為其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數學;解題能力;培養策略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其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學教學中,解題過程是學生學會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方法和途徑,同時學生的解題能力反映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接受、掌握情況,是檢驗學生數學知識能力的試金石。學生牢固掌握數學知識,尤其是解題能力的提高,對學生學習其他學科,尤其是理工學科具有重要的基礎意義。可以說,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是數學教學的核心和靈魂,對學生未來的健康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作用。然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與教師的教學思想、態度、方法和水平以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態度、方法等密切相關。因此,作為數學教師,要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制定能有效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的教學方案。
一、 采取多種手段夯實基礎知識
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公式是學生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所以夯實學生的基礎是教師的責任。然而教師直接向學生講解各個名詞的定義、對公式進行推導,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枯燥無味,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熱情。教師應該豐富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教授平行線時,教師可以先指出生活中存在的平行線,比如窗子的上下邊框可以看作一組平行線,而左、上邊框卻只能看作一組相交線,多舉出幾個實例讓同學找出各組平行線的共同點,然后再引出對于平行線的具體定義,通過這種方式加深學生對于定理的記憶,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來催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解有關三角形的內容時,可以將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都展現在屏幕上,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讓課堂更加生動。教師采用多種方式幫助同學記憶、理解基礎知識,能為他們今后解題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 教授學生數學思想,發散學生思維
俗語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數學知識點繁多,題目千變萬化,要想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是非常必要的。數學思想是對數學知識和方法形成的規律性的理性認識,是學習、掌握和運用數學知識的重要工具,可以說,在數學中用到的各種方法都體現著一定的數學思想,掌握數學思想對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傳授學生數學知識時,不僅要告訴學生解題的步驟和方法,更要將運用到的數學思想系統地傳授給學生,如:數形結合思想、分類討論思想、轉化思想、歸納法等等,只有讓學生真正掌握這些數學思想,在遇到類似問題時,才能舉一反三。同時教師又不能讓學生拘泥于機械地用經驗來解決問題,而應當鼓勵學生對每道題都去尋找盡量多樣的方法來解決。例如,在證明勾股定理a2+b2=c2(a,b為三角形直角邊,c為斜邊)時,既可以從三角形全等的方面切入,也可以在矩形的面積方面動腦筋,最后讓學生自己通過網絡等方式去尋找更多的證明方法,這樣不僅能拓展他們的思路,還能使他們體會到數學獨特的魅力。數學靈活多變,要學好它學生不僅需要做題,更需要對題目進行深入的思考,發散自己的思維。
三、 帶領學生對題目進行總結、反思
解決問題以后,教師不能將問題拋在腦后,從此不聞不問。對于那些有難度、有新意的題,教師應當在解決之后幫助同學整理解題思路,拎出導致學生解不出題的關鍵步驟,帶領學生分析題目信息,讓學生徹底明白自己思路的漏洞所在。教師通過這種方式就可以提高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錯題本,專門記錄自己曾經錯過的題,并讓他們在題目旁邊標明當時是卡在了哪一個步驟,一段時間后再溫習一遍,正如古人語“溫故而知新”,知識經過鞏固才能被更長久地記住。另外,教師在每次測試后都應對同學的錯誤進行分析,課堂上給同學著重講解失分率高的題目,細致地分析題目存在的陷阱,避免同學今后再次犯錯。過去的錯誤都是今后的財富,教師系統性地帶領學生對題目進行反思,學生也就能鞏固所學到的知識,并且將解決這題的方法運用到其他題目中去。
四、 針對訓練,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初中數學教材上的題目類型不夠豐富,尤其是缺少開放型的題目,顯然僅憑教材上的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特別是新背景、開放型題目的特征便是題目條件不充分,或者沒有確定的結論,是大多數學生懼怕的難題,在初次接觸這種題時,大多數學生都一籌莫展。所以針對學生的薄弱項,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克服它。教師可以準備一個記錄本,搜尋一些新背景、開放型的題目記錄下來,在課堂帶領同學一起做,加大同學在這類題目上的訓練量,讓學生能夠在今后看到此類題目不慌不亂,有一定的解題思路。教師還應立足于當前的教學情況,分析學生的作業情況和課堂表現,找出學生知識存在的薄弱點,給學生增多在薄弱點的訓練,減少在學生已熟練掌握的題型上的訓練。教師也應提醒同學,讓他們在課外對自己沒掌握牢的知識點進行專項訓練,多和同學進行探討和交流。針對訓練的效果是十分顯著的,學生不僅能有效地補上他們的短板,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他們也能更胸有成竹地去解決問題。
五、 結語
數學是一門有學習難度的學科,解題能力的養成也不是在朝夕之間,而是持之以恒的一個過程。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循序漸進,用多種方式來提高教學質量,有計劃地進行教學,注重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鼓勵他們創新,帶領他們對題目進行反思,幫助他們找到思維的盲點。但只有學生和教師一起配合才能獲得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應端正自身的學習態度,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唯有如此,學生的解題能力才能得到長足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小慶.初中數學解題教學中重視對學生讀題的之道[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18).
[2]路國賓.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的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5(8):116-117.
作者簡介:
張慶光,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培豐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