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群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實踐性課程。”語文的綜合性一直擺在那兒,而實踐性需要教師好好地去落實,教學生語言的運用。然而,如何設計好問題,聚焦習作表達技巧呢?筆者從“語文主題學習”教學中找到了答案,為人物描寫的表達把準了方向。
關鍵詞:主題學習;語言實踐;表達技巧
去年筆者開展“語文主題學習背景下提高小學四年級學生‘1+x人物描寫能力研究”的小課題研究,我越發感覺“語文主題學習”的“學習”二字很重要,它不僅讓學生不斷學習課文,不斷在語言實踐的過程中習得人物描寫的表達技巧,還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然而,如今的教學狀況不容樂觀,雖然語文教學中語言的實踐與運用備受青睞,但教師未能真正走進教材,從而關注習作表達技巧。
案例一:上學期,我校中年級段開展了“我喜歡的一個人”習作指導同課異構,發現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是這樣的教學設計:①寫自己喜歡什么樣的人。②通過哪些事例來寫。③把事情發生的過程寫下來。老師們都是從整篇入手,梳理布局,謀篇的方法和技巧。
案例二:一位參與課題研究的老師上了一節人物描寫習作指導課,運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指導人物描寫。寫之前,雖然引導學生了解了什么是側面描寫和正面描寫,但是,學生練習寫作時一籌莫展,很顯然寫作指導走向了一個極端,只關注寫法,忽視語言積累的遷移,助長學生了套題、造假之風。
凡此種種,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語文課是教學生學語文,重點指向積累語言材料,學習語言表達運用。如果學生習慣性地運用老套的詞句,語言變得越來越貧乏,用詞千篇一律。
課程標準中年級學段指出:“憑借寫法典型的文章,感受細節描寫并學習如何把一個意思寫具體。”那么,如何關注語文主題學習,聚焦習作表達技巧呢?
一、找到“興奮點”,發展寫作語言
語文主題學習教學在培養學生語言,應把寫作素養的建構指向閱讀課的教學。為使閱讀教學成為學生寫作的需要,我們要創設一個個真實的活動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語文主題學習中找到了一個“興奮點,”形成強大的寫作動力。比如《一只貝》一課,語言訓練指向如何使用“嘆詞”這個語用點。學生找出有關感嘆的句子:“這是珍珠!嘿,多么稀罕的一顆大珍珠!”朗讀感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興奮點”。然后,去掉嘆詞,讓學生比較讀,表達的情感出現了變化。那有意思的情節被牽引著走到了學生的眼前,學生積累了語言知識。
可光體會積累語言價值有限,所以,重點應放在語言積累的遷移上。學生練習:“老師手上是一個什么本子?我飛快地沖上去,一看,原來是一本獎狀。到底是不是我的?”接著,讓學生練習填上嘆詞,“( )老師手上是一個什么本子?我飛快地沖上去,一看,( )原來是一本獎狀。( )到底是不是我的?”這種實實在在的語言運用的訓練,讓學生興致高漲。
為了加深鞏固語用點,可以適度擴展閱讀,走進《語文主題學習》叢書,進行群文閱讀(即“1+x”),指導學生進行閱讀,體會嘆詞表達不同的效果。這樣,可以有效進行語言積累的遷移,提高語言表達質量。
二、發現“生長點”,活化寫作語言
語文主題學習必須從繁瑣的內容分析中走出來,找準文本中指向寫作隱含的語言訓練點,這需要閱讀指導,而不是人為地“牽引”,讓學生自然地找尋到閱讀、學習的“生長點”。《蓮葉青青》一課,語言訓練指向“表達人物的品質”這個語用點。課堂上有學生提到:“祖母也太小氣了吧,不讓孩子們靠近荷葉。”突然,一學生說:“老師,我不同意他的說法,就從她把荷葉分送給人就知道了。”我想,對呀!這就是文章的“眼睛”,人物的亮點呀!憑著這一發現,我這樣改進了教學。
師:小蓮葉很美,有人說祖母太小氣,不讓人靠近欣賞,你們說呢?
生:我覺得祖母不小氣,因為她把蓮葉剪下送給人。
師:我從祖母的行為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祖母樂于助人,關心他人。
師:你是從哪個地方看出來?她做了些什么事情?
生1:夏天,祖母請人家來喝茶。
生2:祖母剪下荷葉幫助生頭瘡的孩子治病。
師:同學們,祖母的美好品質就在這里,這難道是祖母小氣,沒人情味嗎?請把你對祖母敬佩的句子找一找、讀一讀,表達你對祖母的贊美之情吧。
接著,以“今天,我們班的音樂老師。她___,上音樂課時,同學們___,老師靈機一動,______。歌聲一結束,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嘗試寫一段話,突出老師教學有方的品質。
很多學生不會表達,怎么辦?我嘗試變換人稱來表達,請你們為自己打個廣告,說出自己某一方面的優點。這樣一來學生積極性就高了,這對學生來說更有挑戰性,更有真實感。學生活化了語言,體會到人物的思想品質。
三、確立“操練點”,達成寫作語言
語文主題學習背景下提高小學四年級“1+x”人物描寫能力的研究,采用“1+x”模式的引路方式,根據文本提煉一個語用點,擔負著“以例悟法”的任務,彰顯其綜合性和實踐性。因此,最好的方式是讓他們參與到作品的“再創造”之中,確立實踐“操練點”,促進寫作語言的表達。
《小兵張嘎奪槍記》一課,語言訓練指向人物“動作”的描寫這個語用點。教學時重點放在“小兵張嘎奪槍”那一部分內容,組織學生模仿寫一段小兵張嘎第二次奪槍的情景。然后,組織交流,比較差異,學生有過寫作實踐,對怎么把人物動作寫具體有了更深的認識。
學生有了實踐經驗的支持,舉一反三,再走進《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學習《雞毛信》《死也不能倒下》這兩篇文章,找出文中人物的動作,感受人物細節描寫,如何把一個意思寫具體。
總之,筆者認為開展“語文主題學習背景學習背景下提高小學四年級學習‘1+x人物描寫能力的研究”,為指向習作教學打開一扇天窗。它通過整合與實踐,感悟與積累,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充分發揮主題學習功效,促進學生人物描寫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吳忠豪.關注學生語言實踐,提升語文核心素養[J].小學語文名師,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