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俊虹
摘 要:“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能成為名師,但是堅持認真寫三年教學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老教授的這句話一直銘記于心。從事數學教學四年來,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因而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教學成績。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提高數學教學成績的四點
做法。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成績;做法
一、把學生的錯誤變成有利的教學資源
由于教師、教材以及學生自身的原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其實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可是剛剛走上教學崗位,在課堂上學生如果出現錯誤,我就會馬上糾正,不給學生思考、改正錯誤的機會。總覺得錯誤出現了會耽誤教學進度。漸漸地我在教學工作中發現,無論自己多么努力去追求課堂教學中的“完美”,結果卻往往事與愿違。課堂上還是會出現意想不到的錯誤。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巧用學生的錯誤,把其轉化為有利的教學資源呢?
簡單來說就是給學生留出時間來發現錯誤、改正錯誤。
我教七年級數學,作《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項》公開課,在上課之前我就告誡自己一定不要忽略學生的錯誤,學生犯錯誤是正常的。果然在教學過程中,找學生回答-4x+5=2x-3-4x =-3 這一問題時,有一個學生只把含未知數的項移項時變號了,而常數項在移項時并沒有變號。當時我并沒有急于說他回答錯了,這時已經有學生說他做得不對,我耐心啟發他找出錯誤的原因。最后其他學生爭先恐后地指出了錯誤。
當遇到學生的“錯誤”時,教師應該寬容地對待學生的錯誤,冷靜地分析錯誤原由,有效地挖掘錯誤中蘊含的創新因素,正確、巧妙地引領學生靈活地糾正錯誤,帶領學生從錯誤中反思,從錯誤中學習,不斷地從“錯誤”走向“正確”,走向成功。
巧妙利用“錯誤”這個生成性資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成了另一種“美麗的
精彩”。
二、課堂教學敢于大膽放手
剛剛參加工作時,我參加過一些培訓,心里也明白學生是教學主體,教師只起引導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始終不愿意充分“相信學生”,在課堂上總是自己一味地講,心里總覺得學生的合作學習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今年,我們學校的研修主題是“小組合作學習”。在主題研修磨課過程中,我運用了小組合作教學,在課堂上大膽地放手,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給學生更多時間去學習。沒想到“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它不僅充分發揮了師生間、生生間的相互交流協作功能,而且還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讓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把個人自學、小組交流、全班討論、教師指點幾個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而促使小組之間合作、競爭,激發了學習熱情,挖掘了學生個體學習潛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學生在互補促進中共同提高,也使我所帶的班級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只有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才能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注重學生個體差異,重視分層教學
初中階段的數學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難度還是不小的,因而兩極分化現象嚴重。一部分學生因為基礎差,思維和理解能力不好,對數學學習失去了興趣。另一部分學生底子厚,學習興趣濃,積極性高。如果過多關注優等生,學困生就跟不上。如果只照顧學困生,優等生就會吃不飽,所以分層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具體操作如下:
首先,根據數學成績將全班學生分成A、B、C三個組。
其次,分層備課,對A、B、C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任務,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而且教學任務要合理設置,不要過高也不宜過低,讓學生一點一點完成,刺激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再次,分層授課,優化教學過程,落實不同層次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時,要有針對性的提問,分層提問,要兼顧優等生和學困生,使不同的學生都能掌握當堂課的知識點。在數學課堂小組討論的過程中,進行分類指導。
最后,分層布置作業。作業的難度和數量要掌握好,對于優等生和學困生的作業要設置不同的難度。過難的作業會使學困生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勇氣;過于簡單的作業又使優等生得不到滿足和提升。在布置基礎題的前提下,適當給優等生留一些難題,并對某些題做一題多解的要求,逐步培養優等生的數學思維。
既讓學困生跟得上,又讓優等生吃得飽,這就是分層教學的真諦。
四、定期做單元測試,及時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在從教的這四年里,我所教的班級學生數學成績一直很好,我認為一條很重要的經驗就是我能夠堅持定期對學生進行測試,即每學完一章內容,都會及時安排單元測試。
首先精心設計難易適度、能體現單元教學重點、難點的測
試題。
之后要求學生獨立答卷,保證測試質量和可信度。
參考文獻:
[1]徐國飛.淺析全面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幾點做法[J].讀寫算(教研版),2016.
[2]楊嘉祿.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幾點常規做法[J].中國科技博覽,2009.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