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將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與我國中學音樂教育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創新初中音樂課堂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審美情趣、想象與創造等方面進行熏染。
關鍵詞:奧爾夫教學理念;初中音樂教學;教學應用
一、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為聯邦德國著名音樂家卡爾·奧爾夫所創建。其音樂教育的基本理念是:“訴諸感性,回歸人本”,認為表達思想和情緒是人類的本能欲望,并通過語言、歌唱、樂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奧爾夫教學法從“人本理念出發”,將“回歸自然”“回歸原本”作為音樂教育宗旨[1]。
奧爾夫教學法認為音樂教師不能以自己的知識與經驗來代替學生的認識,或者剝奪了其認識過程而給他灌輸所謂的知識或經典語錄,他打破了傳統的教師與學生間等級森嚴、課堂形式呆板,創造發明了全新的教學方法與獨特的教具,將音樂與語言、舞蹈、律動、戲劇等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綜合性教學,教學形式生動活潑、豐富多彩,能夠喚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激發學生的音樂情感,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深化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理解運用,同時讓學生將情感在音樂中自然流露出來,隨著音樂動起來、跳起來,與音樂融合在一起來學習,真正地發揮音樂教育在培養人的創新素質中的作用。
二、我國中學音樂教育現狀及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在中國的傳播
目前“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在我國的音樂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這樣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消磨了學生獨立創造的精神和能力,變相地局限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是20世紀以來世界最著名、影響最廣泛的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它在中國的傳播始于臺灣。20世紀60年代末期,一位名叫蘇恩世的比利時神父將奧爾夫教育體系帶入臺灣,并開始推廣。我國學者通過對奧爾夫音樂體系的研究、吸收和消化,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和發展,找到了適合中國國情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適應未來發展的新觀念,并發明創造了有教育價值、簡單易行的操作方法。
三、奧爾夫教學理念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實踐和應用
中學階段的學生身心與情感都正處于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對于音樂及情感的表達有非常強烈的表現欲。為了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并通過音樂來正確地抒發自己的情感,教學中嘗試結合奧爾夫教學理念,持著所有孩子都具有音樂潛能的態度,本著重過程的教學思想,在課堂中通過語言動作、即興創作、聲勢律動等多種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的音樂感、想象力和創造力,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節奏問好
節奏是流動的音樂的骨骼,奧爾夫的教育理念中節奏這一音樂要素是一個關鍵所在,認為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節奏。新學期伊始,在課堂中以節奏作為切入點導入教學。孩子們之間的認識與互動的環節,以打擊樂器或身體拍擊恒定的節拍來展開學生的互識。當然在互動開始之前,我會做一示范:我叫×××,然后大家一起呼喊我的名字×××。每位同學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說名字,可以選擇音的高低、強弱、組合,甚至標志性的相應動作??傊?,想辦法讓大家記住你是最重要的。教師還可以在這個互動過程中穿插一些手勢提示學生,比如合唱手勢或者以有趣的節奏手勢引導學生生動地說出自己的名字。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節奏甚至音樂的基本要素等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到教學環節中,那些有趣的手勢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在緊湊熱鬧的活動中愛上了中學第一堂音樂課,在語言的韻律中感知音樂的節奏,讓看起來陌生的音樂骨骼顯得平易近人,這便為后期的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聲勢訓練
聲勢就是可以發出聲響的人體姿勢,是用身體作為樂器,通過姿勢帶出聲音。一般的聲勢包括拍手、拍腿、跺腳、捻指等等。還有一些傳達情感、表現音樂的其他手勢,如揮手、握手、搓手、拍肩等。利用奧爾夫教學法中聲勢律動來開展教學,使得音樂教學生動而又高效。在音樂教學中,演唱歌曲時的聲勢律動,帶有聲勢的節奏卡農、接龍游戲等常被穿插安排在教學活動中間?;顒右坏┱归_,學生的興趣大增,興致勃勃地參與進來,專注力、記憶力、反應力便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當然,活動的設置要遵循從簡單到復雜,由慢速到快速的原則,時間的長短也要拿捏好,否則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會有些畫蛇添足的感覺。
(三)律動與舞蹈
律動與舞蹈是奧爾夫教學法中動作教學的兩大關鍵要素,在音樂中舞蹈,在舞蹈中理解音樂,用肢體去探究、創造音樂。中學音樂課正是因為缺少律動,課堂顯得缺乏生機,讓律動融入日常的音樂教學中,學生大膽地表達、反應所聽到的音樂是很必要的。這種律動可以是個人對音樂感受的表達,也可以是教師設置一定的情境,并以小組互動的形式來展開。如在欣賞課《江河水》一課中,學生在理解音樂內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依據個人的內心感受隨音樂做簡單律動,或是瞭望或如泣如訴,抑或隨音樂聲做樂器演奏的動作,學生在律動體驗中更好地領悟了樂曲的內涵。當然音樂選取不必局限于教材音樂,教師可選取奧爾夫經典音樂,給出主題,在宣布要求和指令后,學生分組圍坐或站立練習體驗,在討論結束后以小組形式展示成果。在此過程中,要以學生體驗活動的過程作為重心,分層布置,循序漸進地開展活動,在活動中感受音樂,在動靜結合中領悟與感受音樂的魅力。
(四)樂器演奏
奧爾夫樂器追求學生奏樂,通過即興演奏設計自己的音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奧爾夫樂器包括兩大類:無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與有固定音高的樂器。前者可細分為皮革類、木質類、金屬類、散響類。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有特異音響的打擊樂,如蛙鳴筒,包括一些音色非常獨特的各國民族樂器都可以在以上樂器組的基礎上加進去,甚至可以動手自制樂器。如在八年級下冊《當兵的人》一課中,請學生討論不同樂句可以配合什么樣的樂器,并自己制作?;卣n時學生有的用瓶、罐裝豆子、大米、沙子做沙錘,用木棍做打棒等,帶來了各種自制“樂器”。在圖示與清晰的口令手勢下,學生部分演唱歌曲,部分用自制樂器進行伴奏,還有同學進行聲勢伴奏,在活躍的氣氛中,學生們感受到了歌曲鮮明的節奏,體會到了音樂賦予的情感力量,同時在此過程中也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養。
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理念,是從音樂的角度去解放人的思維和情感,通過音樂為載體使得人們感情能夠真情的流露。在中學音樂教育中結合奧爾夫音樂理念進行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學效果有所提高,對于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情感表達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通過實際的教學效果也可以看出,奧爾夫音樂教學體系對于我國現階段的音樂教育有一定的啟迪和促進作用。通過汲取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的精華,結合我國音樂教學的基本國情,并且要傳承我國的優秀藝術文化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開發出適合中學生音樂教育的課堂教學內容,從而達到挖掘學生音樂潛能、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情感表達,不斷提升學校的音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廖乃雄.奧爾夫音樂教育的基本思想和原理[J].中小學音樂教育,1985(3).
[2]金奉.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對中國音樂教育發展的影響[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6(7):118-121.
作者簡介:劉慧清,女,1987年9月10日出生,漢族,中教二級,就職于北京師范大學大同附屬中學校。
編輯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