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雨
摘要:超級中學是當下優質教育資源過度集中的結果,超級中學現象存在導致我國區域教育發展不均衡,助長應試教育,加重學生、家長負擔,不利于教育公平性發展等負面影響。教育公平是教育現代化的基本要求,消除超級中學對教育公平性的影響,實現區域教育均衡發展刻不容緩。
關鍵詞:超級中學 教育公平 區域教育均衡 資源配置
近年來超級中學的規模日益壯大,所創造的神話也流傳得越來越廣。所謂的超級中學通常分布于省會城市及其他大型城市,壟斷著當地及周邊地區的一流師生資源,匯聚萬人級別的優秀生源和強大的師資力量,常年包攬國家競賽獎項,擁有極高的一流大學升學率,頗受家長和學生的青睞。
超級中學具有抬升區域總體教育水平的積極作用,但也存在影響當地教育公平、打破區域教育均衡的不可忽視的弊端。教育均衡要求保持各級教育之間、城鄉及地域之間,各校和人群之間較為公平的狀態,保證每個人公平的受教育權利,是影響中國目前及未來基礎教育發展的戰略問題。因此,在推進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發展的過程中,超級中學現象必將迎來改變。
一、超級中學的成因
超級中學的前身其實是當地示范中學和重點中學。應試教育環境下,政府推動示范中學與重點中學合并,以實現集中優質師生資源提高當地升學率的目標。由于受到政府的偏愛,大量財政補貼、優惠政策陸續流向超級中學,使超級中學規模日漸擴大,吸引更多優質師生資源向其集中。此時,超級中學雛形初現,開始在教育規模、資源設備、應試教育升學率等方面遠遠領先于其它普通中學。為維系高升學率,超級中學采取掐尖招生、擴大招生的政策,將當地及周邊地區的尖子生收入囊中。當超級中學憑借優越的師生資源將一流大學升學率連年保持在區域領先水平,循環效應便愈演愈烈,即每年招生季,超級中學均以升學率優勢再度吸引更多優質資源集中,所在區域的其它各所學校實力被進一步削弱,最終,該區域各學校之間呈現出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局面。
同時,超級中學內部隱形的利益鏈條也推動其不斷擴大規模:超級中學良好的升學表現吸引大量學生填報,為爭奪有限的入學機會,部分家長選擇繳納高額擇校費用甚至賄賂校方的行為屢見不鮮;也有部分超級中學會借助本校的極高升學率開設連鎖院?;蚍中#瑪U大招生規模,賺取豐厚的報名費用。
二、超級中學對教育公平的影響
關于高速發展的超級中學,教師、家長、學生及其他教育界人士的看法各有不一。有人認為應當阻止這些超級中學繼續擴大規模,降低其對教育公平的惡劣影響;還有一些人則支持發展超級中學,他們認為超級中學為當地部分學生創造了更好的應試教育環境,對有能力就讀超級中學的家庭而言,這是難能可貴的機會,有利于抬升當地總體教育水平??傮w來看,輿論對超級中學的反對主要集中于其對教育公平的負面影響,這些影響主要呈現在如下方面:
首先,超級中學的產生打破了區域教育平衡發展狀態。超級中學在義務教育階段通過跨越學區掐尖招生、超計劃招生的方式,搶奪其它中學優質生源,保持連年頂尖升學率。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及家長的心態產生變化,開始追逐超級中學入學機會,甚至為此承擔不必要的高昂擇校費用。但入學后,并非每一位超級中學的學生都能夠享受到公平的對待,由于超級中學辦學規模龐大,師生比未必合理,為了迎合學校對升學率的考核,教師對優等生和差等生容易形成兩級對待。
其次,超級中學導致人們過度關注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和多元化教育被忽略。升學率是超級中學維系運作、擴大規模的重要基礎,也是政府對超級中學校領導考核的主要依據。在此壓力之下,超級中學單純強調應試教育合情合理。因此,盡管超級中學具有優質的師資和良好的軟硬件設備條件,其校內學生依舊無暇依照自身興趣和特長自由發展,這一點與國家倡導的素質教育、多元化教育理念背道而馳。并且,超級中學加劇了區域的升學競爭,將應試教育壓力傳導至區域內的其它學校,不利于區域教育的健康發展。
此外,超級中學加劇了城鄉教育的兩極化。超級中學往往分布于省會城市和其他大型城市,距離農村地區較遠,農村學生入讀存在諸多不便。并且,超級中學掐尖招生的政策決定了師資力量薄弱的鄉村學生難以與城市學生爭奪入學機會,而通過繳納高額的擇校費入學的方式也令農村貧困學生無法接受。上述超級中學的入學門檻導致了超級中學內部農村生源比例偏低,農村學生和城市學生在優質教育資源方面的差距被進一步拉大,農村學生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上升通道也變得更為狹窄。
最后,政府對超級中學的政策傾斜加劇了超級中學對當地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的負面影響。部分地區政府的教育政績觀念存在一定偏差,單純以升學率作為考核各校領導的指標,對升學率高的超級中學予以財政補貼及優惠政策支持。這些舉措導致普通中學的實力被進一步削弱,優質生源以及師資力量繼續向超級中學集中,加劇了超級中學對當地區域教育均衡的負面影響。
三、應對舉措
(一)政府部門
為了改變超級中學對教育公平的不良影響,政府需要轉變政績觀念,加大對教育資源的整體投入力度。過去,政府單純以升學率和辦學規模作為政績目標和考核各校領導的標準,忽略了教育公平和優化教育資源分配的重要性。因此,政府需要轉變政績觀念,關注區域教育的平衡發展,大力推廣素質教育,創新學校監督領導制度,在教育制度的制定層面,設置科學、民主的決策流程,在教育制度的執行層面,健全公平、民主的監督管理體系,讓優質教育政策得到良好落實。此外,區域教育的均衡發展離不開政府在教育資源上的持續投入。除了投入資金,幫助普通學校升級軟硬件設施,創造更為公平的教育環境,政府還需注重人才投入,引進、培養教育人才,提升區域師資、學校管理人才隊伍水平,為推進素質教育提供人才保障。
(二)教育政策
在教育政策層面,國家應出臺相應的制度準則,規范中學辦學行為。比如,在義務教育階段取消示范中學與重點中學,鼓勵中小學生就近入學,減輕中小學生過度的學習壓力和家長擇校的經濟負擔,防止優質師生資源過度集中。又如,在義務教育階段推進標準化學校建設,鼓勵學校塑造特色化辦學理念,不以規模為榮,重視素質教育投入,形成良好的教育風尚。以及,嚴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突破教育規范跨區域掐尖招生,謹慎批準學校兼并,防止普通學校以掐尖招生、多校兼并的方式向超級中學發展。
(三)學校建設
消除超級中學對教育公平造成的影響,不僅需要對超級中學進行規范和限制,還需要扶助普通中學發展。在這個問題上,首先,學校應重視優秀教學管理人才的選拔培養,讓具有專業知識能力和管理經驗的教師能夠走上相對應的崗位。其次,在師資力量的培養上,各校應轉變觀念,增強自身對優秀師資的培養能力,通過增加與專家學者之間的交流機會,鼓勵教師學習最新的教育理論,開展規范化師資培訓。并且,學校應當更加注重校園文化氛圍建設及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如豐富學生素質教育課程及活動、為心理健康輔導課程和校內心理咨詢室配備專業師資,以科學方法塑造和諧校園。
(四)社會公眾
結合上述政策的制定和落實,社會公眾應理性看待超級中學現象,認識到超級中學在應試教育和區域教育均衡等方面存在的隱患。所以,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和家長無需以升學率為唯一擇校標準,刻意追捧超級中學,而是應當在政府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的基礎之上,轉變觀念,配合國家入學政策,就近入學,減輕學生求學壓力和家長的經濟壓力。社會媒體也需減少對超級中學的過度吹捧,關注各校的辦學特色而非升學率,防止對公眾觀念產生誤導影響。
四、結語
教育公平是教育現代化的基本要求,影響著國家未來人才培養及公民受教育權益的平等性。一些重視教育的發達國家,都非常注重教育公平問題,比如日本的超級中學情況便并不多見,它的學校分布廣泛,不突出辦學規模,各校師生比保持在合理范圍,能夠給予國民高質量、公平的義務教育。而在中國,超級中學現象引起的教育不公平現象頻發,根源在于超級中學和城鄉普通中學間的辦學規模、教育資源分配上的差異,這需要國家、各級政府、各所學校及社會公眾攜起手來,培養正確的義務教育觀念,制定切實可行的科學發展舉措,落實教育均衡發展政策,從根源上消除超級中學對教育公平性的不良影響。
參考文獻:
[1]楊琳.“超級中學”現象:基于教育均衡發展的視角[J].現代教育科學,2013,(12):112-114.
[2]王麗霞.超級中學的類型、存在問題及治理[J].教學與管理,2016,(07):14-16.
[3]秦雯.超級中學的影響及其發展走向探析[J].科教導刊,2014,(09):17-18.
[4]朱冰,莊婧旖.超級中學問題及其解決方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5,(24):61.
[5]張志強.從超級中學成長路徑管窺基礎教育的失衡問題及其消解[J].北京教育學院報,2015,(06):63-66.
(作者單位:邯鄲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