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國家推動具有行業特色的高校向應用技術轉型的政策引導下,從產教融合引進企業進駐入手,分析產教融合背景下創新技術型人才培養的路徑。本文以普通高等院校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課程教學改革為例,探討了如何通過引進企業行業資源,夯實校企項目合作,轉變教學模式,旨在為培養高水平應用型人才提供參考。
【關鍵詞】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 ?創新訓練 ?項目式培養
【基金項目】銅仁學院教改項目(NLYJG2017018)。
【中圖分類號】G712.4;QP3-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1-0233-01
現代教育發展日新月異,已經與行業發展、經濟發展高度契合。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加快產業升級,提高核心科技競爭力。在我國實施產業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刻,各行各業對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產教融合是當今融合了教育制度與產業制度,鏈接教學科研與行業發展的新型教學手段。產教融合的核心在于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資源共享與相互補充,學校的人才培養體系與企業的業務管理相結合,共同培養行業企業需要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課程是園林、風景園林、林學等專業的主干課程,也是園林公司、苗木公司、規劃設計公司以及城市管理部門所急需的專業技能。對于多數的地方本科高校而言,如何讓課堂與行業緊密相連,讓學生能在實踐中學到扎實的專業技能成為目前教學改革的重點。本文以普通高等學校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為例,探討了產教融合背景下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課程的教學改革新思路。
1.課程教學改革思路
高等教育具有獨特性、前瞻性、研究性、實踐性、適用性及時代性。而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則更注重實踐性、應用性和生產性相結合[2]。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管理是園林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程,是檢驗園林專業學生是否能真正獨立完成所設計的作品與園林施工統一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時更是學生通過園林相關課程學習獲得實踐動手能力重要體現。該課程涉內容多,操作性強,需要動手的實踐環節貫穿全部教學過程,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專業綜合能力是一個很好的培養;同時對學生觀察能力、創新能力、協調和協作能力都是一種鍛練、訓練;對學生的勞動觀念的、勞動能力、忍耐力也是一種考驗。銅仁學院園林專業通過產教融合,創新育人環境,將課程改革與園林植物栽培養護融入企業生產過程中,創新育人模式。
2.產教融合過程中課程改革的路徑
2.1 根據專業建設及課程改革,尋找產教融合合作企業
對園林專業學科建設、植物栽培課程進行分析;對該課程需要學生掌握的生產實訓技能和動手環節進行分析與評價;對市內相關企業進行聯絡并分析企業需求,對創新型應用型人才模式進行研究,尋找與企業最佳合作點;最終確定銅仁市碧江區華豐農業投資有限公司作為產教融合,合作育人企業。
華豐農業投資有限公司是碧江區城市投資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該公司主要從事園林苗木新品種創制、園林苗木生產與銷售、園林規劃設計與施工、園藝作物栽培管理等業務。其特點:資金雄厚、業務量大、業務范圍廣。公司急需通過平臺提升其社會影響力。
2.2 項目式培養合作體系的構建
通過與華豐農業投資有限公司在企業需求與園林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高度銜接,銅仁學院開展了以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課程為主的一系列課程教學改革。在此,主要進行了課堂教學內容、校內實習手段的調整。通過一個個項目合同的簽訂,讓學生在教學實踐中熟悉行業技能需求。通過產教融合與項目式培養的結合,園林專業學生對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課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企業以校內土地為基地投資上百萬用于校企合作相關項目,并打造了學生的實習實訓基地。目前,園林專業已打造完成集園林植物生產與養護、植物新品種創制、園林植物銷售于一體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培訓基地。
2.3 園林植物栽培課程教學模式
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主要集中在課時組成、教師組成、教學時間以及項目課程的實施方面。課程設置主要為理論課程20%、項目實訓實踐課程50%、創新創業實訓實踐30%。教師組成包括學校教師(主講+輔講)、企業園藝師、項目高級管理人員(結合具體生產項目)。課程時間根據項目實施時間(可以是兩節課或一天)調整,以生產實踐的具體需求為準。
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管理課程分解成為:園林苗木生產管理+基地實訓、園林植物栽培+基地實訓、園林植物水肥管理+基地實訓、園林綠化大苗生產與移植+基地實訓、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基地實訓、室內園林植物養護+基地實訓等形式。以前,要實習參觀需要走出校門,而現在,在學校就能實現實訓的全過程。
3.產教融合實施中的問題
通過產教融合引進企業,開展園林植物栽培管理創新創業訓練,開展園林植物新品種引進與推廣實踐,開展園林植物銷售與管理創新創業訓練。上述配套教學模式的引進對學生的應用型培養起到了較好的作用。但產教融合實施過程中仍然存的問題。一是部分教師積極性不高,對參與企業生產管理過程不熟。二是部分學生對到企業參與生產學習理解不到位,輕視實踐和創新能力的鍛練、訓練,將理論和實踐割離開來。三是產教融合雙方制度不完善,機制不健全會影響整個實施過程和對學生的培養。
總體而言,產教融合背景下,通過校企合作與項目式人才培養對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等應用型比較強的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從項目的實施效果來看,大多數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很大的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專業綜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營造了良好的學習、學術氛圍。同時,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學生的觀察能力、創新能力、協調和協作精神受到鍛練和訓練,團結協作意識明顯增強。
參考文獻:
[1]劉士祺.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異同論[J]. 高教學刊, 2018, (10): 191-193.
[2]余海潮.從實際出發的產教融合[J]. 教育教學論壇, 2016, (13): 241-242.
作者簡介:
楊紅,女,1967年出生,林學本科專業,高級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森林資源調查與林木栽培育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