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洋
摘 要:職業院校的課程、教學及評價體系需緊密契合企業用工需求。一體化教學是一種將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有機結合的教學方法。然而,這種教學方法對于影響學生未來可持續發展的綜合素養的培養卻略顯不足。因此,探索出一種以專業為載體,適應一體化教學改革思路,能夠實現學生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培養高度融合的教學方法便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將胡格模式應用于一體化教學則是上述問題的有效解決方式。本文就胡格模式在一體化教學改革中的應用進行分析探索。
關鍵詞:一體化教學 胡格模式 專業能力 綜合素養
通過對校企合作單位的調研發現,畢業后從事一線工作的學生在入職前三年離職率超過50%。是怎樣的原因造成了如此之高的離職率呢?調研結果表明,在眾多影響因素之中,排名第一的是與上級和同事人際關系較差,無法和平共處;排名第二的是工資待遇一般,無法達到自己的期望值;排名第三的是無法快速適應企業文化。
一、背景
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穩定的人才隊伍,如此高的離職率對于企業而言無疑是巨大的隱患。企業為求長遠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不再簡單定格于技術層面,而是需要兼備優秀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的高技能人才。企業用人的需求發生了變化,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方法就要與時俱進地進行調整。然而,是否有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應用到我國的職業教育體系之中呢?
眾所周知,德國是世界工業強國,德國的職業教育一直享譽全球,其巴登符騰堡州在職業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上的探索一直走在世界職業教育前列。該州著名職業教育專家托馬斯·胡格教授獨創的“胡格模式”教學法,在強調專業能力的同時,注重對于學生方法能力與社會能力的培養,這種三位一體的能力培養模式,可以很好地適應我國現有的技能型人才素質需求。因此,職業院校有必要學習并將這種高水平的教育教學方法引入到日常教學之中。
二、胡格模式教學法
胡格模式的目標是將受教育者培養成為具有獨立、負責任(在團隊條件下)、能有效完成工作任務能力的人。該模式以行動導向為基本教學原則,是一種逐步實現理論與實操緊密結合的教學模式。在此,行為導向是指學習活動在與具體職業行動關聯的過程中進行,是職業教育中一個重要的教學理念。
胡格模式同時兼顧專業、方法與社會能力,三種能力三位一體,培養綜合發展的技能人才。其中,專業能力指專業理論與技能;方法能力,即一種可持續發展能力,指愛國精神、敬業精神、責任心、獨立意識、誠信、友善等等;社會能力指具有團隊協作和溝通交流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素養,具有健康的體魄。
三、胡格模式與一體化教學改革融合
一體化教學改革在職業院校進行十載有余。這是一種任務驅動型的教學方法,以企業的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開展教學,可以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高度融合,從而解決以往理論與實踐分開教學導致的學生“重實踐”“愛動手”“輕理論”的壁壘,也可有效提升職業院校學生的思維水平,使其在工作中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而非僅僅拘泥于一線操作崗位。
以行動導向為基本教學原則的胡格模式教學法,對于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及理論知識、實踐技能的教授和訓練均在解決復雜任務的過程中完成。這就意味著胡格模式教學法與一體化教學法對于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思路是完全契合的,然而一體化教學法仍有局限性。它僅僅關注了學生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水平(即專業能力)的培養,卻未能涉及企業日益關注的綜合素養(即方法能力與社會能力)的培養。那么,如果能夠將胡格模式中對于學生方法與社會能力方面的培養有效應用于具有中國特色的一體化教學改革中,將無疑成為深化一體化改革進程中的一粒高效增強劑。
四、胡格模式教學方法的應用
研究表明,對于同樣的內容,當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來進行學習時,大腦所能存儲的信息比例不同。對于讀到的內容,大腦能夠存儲10%;對于聽到的內容,大腦能存儲20%;對于看到的內容,大腦能存儲30%;對于既看到又聽到的內容,大腦能存儲50%;對于自己在學習過程中講述的內容,大腦能存儲70%。然而,對于自己在教學情境中通過團隊合作、小組討論等方式完成的工作任務,大腦可以存儲多達90%。此外,職業院校學生在文化基礎、學習習慣、自信心、耐力和注意力等方面相對于普通高中學生來說較差,這也表明了如果按傳統學科式教學是很難達到理想效果的。
因此,職業教育應該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只有在做中學才是真正的學。實踐證明,這一說法是對職業教育教學理念的高度概括和進一步發展,是對傳統職教理念、教學模式的重大突破,是對當前職教改革成果的經典點評。為職業教育進一步改革教學模式,突出自身特點指明了方向,對職業院校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等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通過對于這些教學設計方法的有效整合和應用,不僅能夠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主動學習,更能夠在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完成對于他們綜合素養的培養。比如,在教師應用關鍵詞法指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可以同時培養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判斷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及時間管理能力并訓練其注意力;在教師應用小組拼圖法指導學生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溝通表達能力、妥協精神、歸納總結能力、閱讀理解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規則意識等等;在教師應用自由市場法指導學生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則可以同時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客觀公正看待問題的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反思能力等等。可見,通過對胡格模式中各類教學設計方法的合理組合和應用,可以有效深化一體化改革,培養職業院校學生的綜合素養。
五、小結
胡格模式作為一種代表德國職業教育最高水平和未來發展趨勢的教育教學方法,為一體化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提供了思路和手段,將一體化課程改革與胡格模式相融合具有極強的可行性。然而,著名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社會背景不同、師資隊伍不同、教學條件不同、學生素質不同,都會影響教學方法的使用效果。德國的先進教學方法,是經驗,是范例。那么如何能夠將這種德國模式切實地為我所用,轉化成適合我國職業教育格局、契合我國一體化課程改革思路的教育教學方法就是一項值得進一步深入思考與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孫顯元.高等學校教師教學科研方法[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
[2]馮燕.試論行動導向型教學法在五年制高職專業課教學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1(33).
(作者單位:北京市工業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