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麗梅??
摘要:黨的十九大對職業教育提出來深化產教融合的要求,新形式下河北高職教育也遭遇了諸多瓶頸,如何實現校企深度合作,發揮頂崗實習的良性循環,推動產、學、研一體化進程,從而實現校企雙贏是擺在高職院校面前的一大難題。本文提出當務之急是鞏固并提升特色專業的優勢地位,明確定位、正確規劃,激發教師潛能,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借助平臺優勢,實現規范系統的高職教育創新發展之路。
關鍵詞: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
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艱巨任務。剛剛過去的十九大報告中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行走在快車道上的河北職業教育也在國家對高職教育高度重視的寬闊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積極推動著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社會功能,然而近年來也遇到了諸多發展的瓶頸,高職教育的蓬勃發展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唯有結合高職院校及學生自身特點,發揮教育主管部門、院校、合作企業各自的優勢,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才能保障高職畢業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大展宏圖,推動河北高職教育不斷向前發展。目前多數院校存在的共性瓶頸問題及應對策略逐漸浮出水面。
一、 借力特色專業的輻射效應
部分院校單純地追求學校的規模,形成了以學生人數和硬件配備論英雄的局面,因此呼吁特色專業實現其輻射效應。二戰后德國、美國等發達國家相繼出現了教育集團化的傾向。為了擺脫傳統觀念束縛,改革創新教育體系,提升辦學層次和辦學效果,相近專業院校強強聯合組建職業教育集團,明確定位,從長遠考慮,形成特色專業優勢,形成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唯有如此才能增強職業院校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因此,呼吁高職院校有針對性地進行專業設置,不同辦學層次的院校要針對自身特點選擇職業特色。把職業性和學術性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后果往往是哪個也做不好。職業教育應該是一個社會人接受專業教育的起點,而非終點,因此提升高職教育人才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迫在眉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河北省可以突破區域限制,借助與北京、天津、山東等職業教育發達地區毗鄰的區位優勢,通過參觀訪問等形式兄弟院校的先進經驗來開闊視野。
獨具特色的專業設置是提升高職院校競爭力的突破口,也是高職畢業生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地位的有力保障。譬如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的郵政、通訊專業;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冶金技術、材料工程專業等;邢臺職業技術學院的汽修、服裝專業;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數控及自動化等都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為地方經濟發展輸送了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有力依托。創特色、樹品牌,通過整合優質資源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形成品牌效應,既提升了院校整體水平和服務能力,又有助于了解企業需求,實現更深度的產教結合。
二、 “以人為本”加大師資培養力度
當前,一些高職院校教師的職業倦怠現象較為嚴重。而師資是教育環節中最為核心的要素之一。要想辦好教育,必須把好教師關。秉承“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關注教師個人實踐能力成長是當務之急。現階段,要將高職教師隊伍建設放在戰略高度上去合理規劃,完善培養和激勵體系,加大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力度,提升教師職業發展的主觀能動性。針對職業院校教師倦怠,部分院校提出職業教育專門的職稱評價體系,側重技能水平的考察(如不同等級的職業技能證書區別對待),提高教師積極性;讓每位老師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設定符合高職院校特色的師資培養目標,激勵教師在每個階段得以不同程度的提升,提升其歸屬感和幸福指數。
師資力量的發展趨勢影響著一所院校的興衰成敗,也在根源上影響著向社會輸送人才的質量。完善師資對于高校提升競爭力乃是當務之急,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部分專業課教師走出象牙塔后直接擔任實訓教師,缺乏實踐經驗。象征性的短期企業實訓經歷不足以拓寬其技能儲備。部分高職院校雖然引進了企業及行業專門人才,但是這些教師專業知識的更新換代也是無從保障,因此建議專業課教師間隔性的輪流去企業實習,及時學習新技術與新理念,了解行業前沿動態,實現知識與技能的迭代更新、與時俱進。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充分利用大中專畢業生人才交流會進行深度市場調研,為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提供一手資料,更加合理的進行課程設置。同時所有雙師教師除了要考取任課相關領域證書之外,還鼓勵教師加入行業協會,定期參加行業協會舉辦的特色活動,為教學實踐的實施獲取最新信息。另外,教師加大橫向課題的參與力度也有助于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集合。多渠道、寬領域的橫向課題成果應用于實踐教學,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可以立足企業需求,為校企合作搭建良好的合作平臺。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的同時,提升了教師的實踐能力和科研水平,調動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一箭雙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辦學條件的改善不僅體現在對專任教師的培養,還要重視兼職教師管理,兼職教師是師資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力量不容小覷。在兼職教師的引進方面也要做到向一線員工傾斜,側重實踐能力。基于高職院校的特點,專兼職教師比例應實現動態平衡,做到專業人才及時引進。另外,邀請企業專業人士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開展講座、報告、咨詢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可以有效地補充校內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
三、 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流于表面形式,頂崗實習趨于形式化是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職業院校需要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下大工夫。這也是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的最直接的措施。
實習本來是一個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中的過程,也是學生從象牙塔走向職場的過渡和教師了解前沿知識與技能的重要途徑。然而一些頂崗實習趨于形式化,往往呈現出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的局面,缺少實質性的交流。學校對學生在頂崗崗位上的監管力度不夠,實習考核評價不深入。每一屆實習生身上出現的問題在下一屆的實習生身上往往會重復出現,實踐技能的培養僅僅停留在表面的了解,難以深入。針對合作企業介入程度不夠深入,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與企業崗位要求如果想達到無縫對接,必要的時候可以實施聯合招生。總之,合作方式要推陳出新,合作途徑不拘一格,合作機制尚待完善。實訓基地的管理方面要完善相關制度。通過措施加以保障長久有效的合作。院校搭建制度平臺,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做指引,尋找適合各自院校特色的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校企合作的初衷是雙方優勢互補。在實際操作中要拓寬發展思路,走創新發展道路絕非易事。目前表面化的合作方式亟待改變,故步自封與職業教育的實踐精神不符。創新培養模式,走出一條教師、院校、行業企業相互促進的發展道路,實現三者的共贏,為行業企業輸送更多優秀人才,更好的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同時加大市場對高職人才培養的參與度,激發職業教育發展的活力。
校企合作開發的教學資源庫本應是反映教學改革的新動向,構架緊跟時代發展的知識與技能體系。然而在資源庫建設方面,院校響應政策組建了教學資源庫,但是真正使用的人群卻很少。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影響力。共享平臺設計的初衷是為方便不同院校教師之間交流、為學生自學提供便利,同時發揮校內外教師資源各自的優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數字化資源。然而作為一個新興的事物,這一院校合作的資源共享集聚機制如何才能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是一個值得探索的重大課題,需要在實用性和時效性上下大工夫。
此外,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尤其是單獨招生形勢喜人的境遇下,生源質量有所下降,伴隨而來的學生管理難度加大。如何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氛圍,樹立吃苦耐勞、愛崗敬業、團結有愛等人文意識和職業自律意識,也是擺在每一位高職教師面前的艱巨任務,值得進一步得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徐黎明.基于專業資源庫建設的區域職業教育資源整合和優化的探索和研究[J].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12(3).
[2] 孟慶國.我國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12(19).
作者簡介:欒麗梅,河北省石家莊市,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endprint